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翻身農奴把歌唱 西藏換了人間

       翻身農奴把歌唱 西藏換了人間

                   ——寫在西藏民主改革六十二周之際

李海霞

2021年03月28日08:08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1.1歲;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2.7%,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整體脫貧,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連續被中央確定為“綜合評價好”,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問題;

義務教育鞏固率95%,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10.2年;

城鎮零就業家庭、控輟保學、包蟲病綜合防治保持動態“清零”……

一組組喜人數據背后,是西藏民主改革62年來的滄桑巨變,是西藏各族群眾日子紅紅火火,滿懷信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最好證明。

當家做主變身新主人

一春芳意,三月和風。西藏三百六十萬各族兒女迎來了西藏民主改革62周年。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徹底驅逐西藏的帝國主義勢力,和平解放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當家作主站起來。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讓包括藏族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永遠牢記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這一歷史性事件。

對西藏山南乃東區克松社區的每一名群眾來說,3月28日,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1959年3月,就是在這里,克松的農奴們燒毀借條、砸碎鐐銬、獲得新生,拉開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帷幕。

克松社區,距拉薩兩小時車程。遠遠地,人們就能看見村口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李海霞攝

寬闊整潔的村道旁楊柳已吐出嫩芽,迎著陽光生機勃發。幾位老人坐在家門口曬著太陽玩“阿布朵”(擲石子),笑容始終掛在臉上。

老人們曬著太陽玩“阿布朵”(擲石子)。李海霞攝

見到73歲的巴桑老人是在克松社區居委會。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克松居委會叫克松莊園,是舊西藏農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莊園之一。1959年,西藏平息叛亂后,克松成為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這里建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個人民公社、第一個教學點。

11歲之前,巴桑是克松莊園的農奴。“吃不飽穿不暖,動不動就要遭毒打。”這是他童年里最疼痛的記憶。

“那時候村里哪有現在這樣的房子,都是低矮破舊的土房,農奴和牛羊住一起。”巴桑說話時神色凝重,語速很慢,“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過上這么幸福的日子。”

窗外,春陽煦暖,萬物勃發。

1959年以前,這里的所有土地歸克松莊園領主;而今,克松人均耕地面積達到1.7畝,他們種植蔬菜瓜果,種植經濟林木,用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從1959年59戶302人到現在242戶883人、從沒有收入到人均收入達24308.22元、從只能屈膝彎腰做農奴到民主改革后翻身當家做主,如今的克松,柏油馬路連通首府拉薩,一排排漂亮的新民居羨煞旁人,孩子們上學教育不用花錢,看病有醫療報銷……群眾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克松人今天的幸福生活。”巴桑說。

克松社區寬闊整潔的路面。李海霞攝

脫貧摘帽擁抱新生活

2019年底,西藏貧困縣區全部實現摘帽,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在這背后,是黨中央一直以來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特殊關懷。

從1980年到2010年,黨中央先后召開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每次都根據現實情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舉全國之力支持西藏。30年間,西藏累計落實投資2033.2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資1700多億元。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建設項目6600多個,資金投入230多億元。先后有6批4700多名援藏干部、數萬名援藏人才奮戰高原、無私奉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召開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把西藏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在2015年8月召開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富民興藏,就是要把增進各族群眾福祉作為興藏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民族團結和民生改善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20年8月,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何助力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改善?當地根據實際情況,產業興區、扶貧扶智,助力經濟發展和百姓增收。據西藏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馬鈴薯課題組(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負責人曾鈺婷介紹,自2008年以來,她帶領團隊成員開展脫毒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工作,足跡遍布西藏30個馬鈴薯主產縣,“到目前,累計推廣面積2.376萬畝,平均畝產3311公斤(增產56.5%),總產量7866.94萬公斤,總效益達到了12587.1萬元”,不僅有力推動了西藏馬鈴薯的生產發展和農牧民增收,也促進了西藏馬鈴薯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西藏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不少年輕人轉變就業觀,積極返鄉創業,投入到家鄉建設中。日喀則江孜縣90后藏族小伙兒旦增稱來便是其中一員。大學畢業后,他果斷放棄“鐵飯碗”回到家鄉,為擺脫江孜藏毯的發展困境,他建立藏毯加工廠,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就業。今年初,旦增稱來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以前自己做藏毯的時候,一個月能有3000塊錢的收入已經算是很高了,現在我們每個月工資6000多,而且還不用擔心銷路問題。”一位在旦增稱來的工廠工作的編織者笑著說。他們用勤勞雙手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擁抱美好生活。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央政府在“十三五”期間已累計向西藏投資3136億元,超出規劃投資額17.3%。西藏發展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各族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從油燈到電燈、從土路到柏油路的改變,人均預期壽命從1959年前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71.1歲……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西藏糧食產量103.96萬噸,肉奶類產量76.96萬噸,蔬菜產量84.36萬噸;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

民主改革62年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西藏老百姓過上了美好富足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制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共譜民族團結新篇章

幾年前,辜名忠帶著妻子從四川老家來到克松,承包了幾座溫室大棚。“聽說這兒搞大棚比老家收入高。”他說。

背井離鄉來到這里,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差點就‘打道回府’了。”但很快,他們發現所有擔心都是多余的。當地老百姓非常熱情,經常到他那兒串門聊天。遇到事兒,找居委會就能解決。

“他們非常好,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們這些外地人。”

當地家家戶戶有牛羊,大棚里不要的蔬菜葉子就成了最好的飼料。“我們留著也沒用,就叫他們拉走了。”辜名忠一邊忙著剝萵筍葉子一邊說。

就在他們家大棚門口,記者看到洛桑頓珠正忙著裝運,后備廂塞得滿滿當當。“他們人好,我們家牛吃的都是新鮮菜。”洛桑頓珠操著濃重的鄉音說。

辜名忠在溫室大棚。李海霞攝

和辜名忠一樣感受到溫暖的還有馬三虎。20多年前,他從家鄉甘肅臨夏來到拉薩市納金路北社區,在這里租下一間門面房,經營起了日用百貨。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周邊居民。

“大家都愿意來我這兒買東西,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一些鄰居有空了就來看我,問我有沒有什么困難,需不需要幫助。”馬三虎笑著說,“我都70多歲了,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對這兒的感情非常深。”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無論是辜名忠還是馬三虎,來自千里之外的他們,已將西藏當成第二故鄉。他們與當地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著美麗的雪域高原,這是“民族團結”最樸實的寫照 。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齊扎拉在接受“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采訪組記者專訪時表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是西藏的最大成就。連續好多年,西藏的安全感獲得感在全國的排名都是靠前的,拉薩市連續好多年的幸福指數也是在全國前列。全體老百姓都覺得只有團結、和諧、穩定、進步,大家才可以安居樂業。”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將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3/28】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