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多彩渭南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多彩渭南
一位老黨員的平凡故事

                一位老黨員的平凡故事

來源:徵觀 昨天

“我是個黨員……”

---記澄城縣馮原鎮韋家社村老黨員韋有財

 

走進澄城縣馮原鎮韋家社村老黨員韋有財的家,積淀著歲月痕跡的窯洞里,嶄新的液晶大電視惹人矚目。韋有財的兒子韋小平說,老父親愛看電視。每當有“紅色經典”節目,播放解放軍沖鋒、窮苦人翻身這樣的鏡頭,老人總是看的格外認真……
 

火歲月:隨時準備著犧牲

韋有財生于1936年,生逢亂世,母親早亡,是祖母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韋家社村地處壺梯山腳下,著名的壺梯山戰役就附近打響,張富清老英雄和他的戰友們曾在這里為了鄉親們的翻身解放浴血奮戰。1951年,韋有財完小畢業,并考上了當時的澄城初中,拿到了繼續學習深造的“通知書”。與此同時,村干部來到家里動員他參軍。是繼續上學還是報名參軍?韋有財面臨選擇。小時候,國共軍隊在村莊周邊拉鋸戰斗的情景和對待村民天差地別的態度讓韋有財印象深刻。在祖母和村里人的鼓勵下,他決定參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1軍1師1團三營7連的一名戰士。 全國解放后,在地域遼闊的西北地區,國民黨部隊殘余的骨干分子糾集散兵游勇,組成頑固的土匪武裝。韋有財所在的部隊,就處在剿匪戰斗的前線。1952年,韋有財隨部隊在青海先后兩次參加剿匪戰斗。部隊里,韋有財最要好的戰友叫李坤生,兩個人不僅是同鄉,而且是同學。剿匪戰斗,好朋友犧牲在了前線,韋有財身上的棉襖也被敵人的子彈打穿并著了火……“從當兵的那一刻起,我隨時準備著犧牲!”盡管現在已是耄耋之年,但回憶這些往事的時候,老人的言語依舊鏗鏘有力。
 
 



剿匪戰斗后不久,韋有財隨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因為有文化底子,經過培訓,他成了連隊里的一名衛生員。在這場更為慘烈的戰爭中,冒著猛烈的空襲和炮火,韋有財一次次的把受了傷的戰友背下火線搶救,又眼看著不少戰友光榮的犧牲。
 
 



血與火的經歷中,韋有財發現,每次戰斗沖在最前面的戰友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入黨,成了韋有財心中最切的愿望和信念。1955年5月,韋有財隨部隊回國,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海軍學校學習。1956年,他以優異的表現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回鄉支農:黨號召什么,我就做什么

1958年,韋有財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杭州半山鋼鐵廠,先后擔任總變電所所長、用電管理工段長。拿上了工資,成了吃上國家飯的“公家人”。在鋼鐵廠期間,韋有財的電工特長派上了用場,他本人的工作表現得到工廠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這個時候,韋有財妻子李變兒及女兒的戶口已經遷到了杭州市。迎接他們一家的,將是穩定的城市生活。1962年,黨中央號召精簡退職回鄉支農。韋有財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澄城縣馮原鎮韋家社村,是繼續當“公家人”還是回去當農民?韋有財再次面臨選擇。經過6次打報告爭取,韋有財帶著一家人告別了風光旖旎的美麗西湖,回到了溝壑之間的偏僻鄉村。
 
 


“一日離鄉一日深,猶如孤鳥宿寒林。縱然此處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這是當年韋有財回鄉時,廠里一位同事寫給他的送別詩。字里行間,有敬佩也有惋惜。但韋有財說,我是個黨員,黨號召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回到村上,韋有財擔任了韋家社村的黨支部書記。當時的韋家社村各項工作基礎都很差。支部辦公沒場所、群眾開會沒地方、娃娃上學沒學校……一系列問題怎么解決?韋有財明白,只有帶著大家干起來。隨后幾年,韋家社村部、禮堂、學校等先后建成。“永豐的口糧、韋莊的禮堂,西社的林場,小河的機房”這是當時流傳在西社公社一帶的民謠,韋有財帶著大家干出的業績,群眾看在眼里。
 
 



當村干部這么多年,印象最深刻的事什么?韋有財說起的并不是自己的事。那是修石堡川水庫支渠的時候。在施工大會戰中,韋家社村被安排在填方最大的關鍵之處。炸石頭時,村上一個叫韋中鎖的年輕人不幸身亡。葬禮上,韋中鎖的父親,村上的老黨員韋許堂老漢說:“毛主席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兒為此而死,死的光榮。”盡管事情過去了很多年,韋許堂老漢也早已去世,但韋有財怎么也忘不了當時的情景。他說,村上過去有了這些成績,關鍵是把黨組織的作用發揮起來,廣大的黨員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


 引種蘋果:要讓大家的日子好起來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部署。這一時期韋有財考慮最多的是怎么讓群眾日子好起來。1979年,韋有財帶著村干部來到我省種植蘋果比較早的洛川縣考察。“作務技術不懂,失敗了咋辦?”雖然村上人有不同意見,但他覺得,兩個地方的自然條件都差不多,種蘋果洛川能行,韋家社村也一定行。是安安穩穩的繼續種著效益不高的小麥玉米、重復昨日的故事還是冒著風險試一試?韋有財又一次面臨著選擇。1980年,韋家社村支部決定引種蘋果,并于當年在村上集中土地20畝,種起了西社公社的第一片蘋果園。今天,蘋果已經成了韋家社村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全村現有蘋果種植面積1800余畝,僅此一項每年可以為全村群眾帶來300萬元以上的經濟收入。
 
 



1983年7月,韋有財從村支部書記任上退了下來,在村里人看來,他仍是個閑不住的老漢。發現群眾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老漢坐不住了。在村上發起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提倡勤儉辦事,倡導文明新風。鎮上美麗鄉村建設搞綠化,老漢坐不住了,把自家院子里兩棵栽了多年的冬青挖出來,讓兒子給捐出去。后任的村干部工作有了困難,村上群眾鄰里之間有了矛盾,聽到這些,老漢總是在家坐不住,總想去幫著把問題解決了。日常生活里,韋有財最主要的事情還是照顧老伴。老伴腦梗已經13年了,韋有財說,過去當村干部的時候,家里的事情他沒有管過,現在老伴身體不好,他要盡量把虧欠老伴的彌補上。“農民都念叨黨中央、習主席好!”閑暇時候,韋有財喜歡看電視,看到近年來的發展,他由衷地感到高興。韋有財說,就比如說脫貧攻堅,中央下了這么大的功夫,硬是讓這么多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了。“雖然現在83歲,干不動了。但我還要當一個黨的好政策的宣傳員”韋有財說。
 
 

      

 采訪后記:采訪韋有財老人,其實更是學習和感動的過程。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也沒有壯懷激烈的豪言壯語,從相框里英姿颯爽的戰士到眼前精神矍鑠的老人,韋有財的故事平凡而又不平凡。柳青曾說,人生的路很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面臨著人生中的幾次重要選擇,韋有財毫不猶豫,以一個黨員的立場和擔當,毅然決然的做出選擇,譜寫了令人敬佩的“奮斗史”、“創業史”,真切地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情懷。上過戰場、進過軍校、當過工人,最后卻成了個農民,你覺得這一輩子虧不虧?老人說,有啥虧的,我眼看著許多戰友都犧牲了,我還活著。比起他們,我做的事太少了。向老人致敬。
 
 
【作者: 】  【發表時間:2019/11/21】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