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網(通訊員 鐘娟)微光成炬,必能穿透陰霾;向光而行,終見春暖花開。
他們或許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卻是最美的守護者;
他們不能沖鋒陷陣到武漢戰疫第一線,但卻義無反顧日夜守護著自己的一方陣地;
他們是渭南市第二醫院的醫護人員,關鍵時刻扛起了渭南市臨渭區疫情防控的重任,用心用情守護著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使命在肩 挺身而出扛起重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渭南市二院副院長、第二黨支部書記吳農田主動請纓,扛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擔任臨渭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術專家組成員及渭南市第二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繁忙、忘我,便是對吳農田副院長近期工作狀態最好的注解。
疫情防控期間,吳農田24小時駐守醫院,從1月23日至今,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沒在家里住過一晚,回家只是匆忙拿幾件換洗衣服并叮囑妻兒照顧好自己,就立刻奔赴一線。他常常奔波在院內疑似病人的會診一線,指導、確定診斷。醫院預檢分診處、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這是他每天都要去好幾次的地方。忙起來有時一天忘記吃飯是常事,飯菜放在辦公桌上涼了又涼。
2003年,“非典”肆虐時期,年輕的他就挺身而出、勇于擔當,堅守在“非典”抗擊一線。而這一次,在新冠肺炎“戰疫”中,他毅然選擇了堅守,投入戰斗,沖在最前線,同醫務科、護理部、控感科熬夜研究工作流程及診療方案,夜晚組織緊急會議、隨時詢問醫院醫療物資儲備情況、尋遍“朋友圈”為醫院爭取醫療防護用品......每到深夜實在太累,他基本都是趴在辦公桌上睡著的,在這樣每天工作超負荷的狀態下,他幾次血壓升高,重感冒時嗓子一度說不出話來。同事們都說:“吳院長,您生病了好好回家睡個覺再來吧,這有我們在!”他風趣的說:“沒事!小感冒而已,又沒被傳染病毒,不影響工作。”一句簡單的玩笑話,又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
疫情面前無小事,他帶領市二院專家組到市一院聯合會診,一絲不茍、嚴格把握標準,同區內專家組排除、確定疑似病例。積極配合臨渭區衛健局為隔離點選址。同時,在原本超負荷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做客渭南電視臺直播節目,為廣大市民講解新冠肺炎預防相關科普知識。
他是一名黨員,也是醫院學科帶頭人,疫情面前沖鋒在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帶領醫院一幫人不分晝夜、堅守崗位,為臨渭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夫妻同心 攜手抗疫奮戰一線
“我承諾:堅守發熱門診,守住疫情第一道防線,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爭當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戰斗者……”這是渭南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段紅妮的請戰書內容。
17年前,她參與抗擊非典一線工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主動請戰,要求堅守發熱門診,守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到處都是她的身影……為節省防護物資,減少病人等待就診時間,一整天不吃不喝,只在晚上脫下防護服時吃上一頓飯,這是疫情防控期間常有的事情。
段紅妮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工作中常常戴著防護腰帶,看到她有時攥起拳頭錘自己的腰,同事們讓她休息休息,她卻經常說,堅持堅持就好了,一忙起來就忘記了自己身體的疼痛。
她的愛人李小偉在醫院后勤科工作,主要負責新冠肺炎醫療救助改建服務保障。“她在前線守關,我在后邊保障,雖然說不上幾句話,偶爾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點頭問個好心里就很踏實了。”此時,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是愛的傳遞和鼓勵。
在市二院,這樣的夫妻檔、母女檔、父子檔還有許多,他們攜手抗疫齊上陣,相互支持和鼓勵,用實際行動恪守職責,演繹著感人的“逆行”故事。
青春戰士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疫情防控期間,90后眼科護士弓亞男負責火車站來渭人員的登記、問詢工作。凌晨2點多最冷的時候,登記信息的手凍得筆都拿不穩,她詳細登記,陪同檢查,耐心解釋,這是她認真工作的態度。
2月13日,她被抽調去發熱留觀病房工作,長時間緊緊箍在雙層醫用手套里得十個指頭也已經腫脹發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這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最好的解答。時常,有病人不適應封閉的環境而煩躁不堪,她總是耐心安撫,陪隔離區的老爺爺聊天說話,陪年幼的兒童唱歌逗樂,她溫暖的話語治愈著隔離人員的心,給他們壓抑慌張的隔離生活帶來了溫暖。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她以及醫院很多年輕的醫護人員,不過是身穿白衣的90后小姑娘、小伙子。但當疫情來臨,年輕的他們好像瞬間長大了。當“白衣”成了“戰服”,他們就成了“勇士”,每天帶著雙層口罩,護目鏡壓出了滿臉的折痕,防護服下濕透了的衣衫,工作中忙碌的步伐,他們用努力和行動詮釋著青春的意義。
2月24日,臨渭區疫情防控等級由中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地區,市二院全面恢復正常醫療服務。但他們深知疫情還沒有退卻,復工復產在即,絕不允許病毒乘隙而入。于是,市二院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增加醫務骨干,優化發熱門診,簡化就醫流程,加強院感防控,方便群眾就醫。
他們立下誓言:“不戰勝病魔,決不收兵,守好防線不松勁兒、直到全面打贏疫情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