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好證明,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蘊含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陜西省文化廳廳長劉寬忍代表說。
在陜西努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同時,陜西省文化廳率先提出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去年9月份,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陜西舉行,這是繼上海國際藝術節之后我國第二個也是西部唯一的綜合性國際藝術節。“通過藝術節的平臺,我們把國外優秀文化引進來,也把陜西本地的優秀文化資源展示給世界。”劉寬忍說。
劉寬忍介紹,2013年,陜西在意大利舉行“從長安到羅馬”絲綢之路系列音樂會,拉開了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序幕。隨后,陜西省文化廳牽頭組建了“陜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和“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邀請展。去年5月,陜西舉辦了“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暨絲綢之路文化周”系列活動,牽頭相關省市成立了區域文化發展戰略聯盟。陜西省文化廳還制定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過產業促進文化的發展。
“絲綢之路現在得到巨大關注,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喚醒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劉寬忍表示,陜西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像黃帝陵、漢唐歷史遺存和眾多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要實現各國民眾“民心相通”,文化就是最好的載體。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國際文化旅游合作,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同開展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進一步提升陜西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劉寬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