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絲路在線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絲路在線
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圖)

 

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圖)

 

2016年05月04日 17:50:42
來源: 甘肅日報

 

敦煌莫高窟大勢至菩薩

莫高窟壁畫西方凈士變

敦煌莫高窟014窟阿彌陀佛

敦煌莫高窟290窟菩薩

  原標題: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偉大佛教藝術寶庫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莫高窟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的崖壁上,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于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槃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巖而建的“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并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壁畫

  莫高窟壁畫富麗多彩,描繪了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艷,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還可發現,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征。

  雕塑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和雕塑的492個石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肥,風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

  藏經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箓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后,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占六分之五,其他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門以研究藏經洞文書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破壞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為人所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現后,旋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如英國斯坦因、法國伯希和、俄國鄂登堡、日本桔瑞超等。他們以極低的價格騙取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并粗暴的搶奪、盜取和肆意破壞其中的雕像和部分壁畫,對莫高窟造成了極大的損壞。

  1940年代,張大千在此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他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這種做法后來引發了爭議,直到現在依然爭論不休。

  文革期間,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被挖空,或干脆將壁畫用黃泥水涂抹得一塌糊涂,使壁畫受到毀滅性的破壞。

  保護

  莫高窟的保護開始于1940年代。

  1941年至1943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對洞窟進行了斷代、編號和壁畫描摹。

  1943年,國民政府將莫高窟收歸國有,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由常書鴻任所長,對敦煌諸石窟進行系統性的保護、修復和研究工作。

  1950年,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書鴻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約400個洞窟,搶修了5座唐宋木構窟檐,并將周邊10余平方公里劃定為保護范圍。

  1984年,我國政府進一步將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為敦煌研究院,充實了科技力量,開展治沙工程,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其他技術來加強保護工作。由于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壁畫會產生潛在性地破壞,近年造訪莫高窟人數增加,因此對日常參觀人數加以限制。

  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作者: 】  【發表時間:2016/5/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