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的道路上其實是不分年齡階段的,當然一定是要有頭腦的人。因為方法總比困難多,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只有破釜沉舟你才能真正扛起一片天。在我的眾多客戶中有這樣一個聰明的人,他刻苦學習不斷創新,摒棄窮人思維相信自己終能成功,一年賺了40多萬元,個人財富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有一年年初,我突然收到一封從廣州來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青年投資者石開寄來的。那厚厚的一疊交割單告訴了我關于一個中國散戶的真實神話;一年多時間從4.8萬元升值到40萬元。我一頁頁翻著,極感興趣,也極感慨,遂立即回電讓他去找報社。希望報刊媒體能重視此事。不久,石開的故事就在報上炸開了;又是幾年過去了,他又有了很多新故事。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奮斗不息的身影,我寫下這篇文章也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投資者。
一、13個月時間從4.8萬到40萬
石開是股市中一個地地道道的散戶,從年頭做到年末:牛市在做,熊市也做;一下子滿倉吃進,一下子又滿倉殺出。結果一年下來,成交量竟超過了1400多萬元,為國家交稅l0萬元;他的資金也從年初的48356元增值到同年5月19日的8萬元,再到同年6月30日的15萬元多一點,到第二年年2月的40萬元。從4.8萬元到40萬元僅用了13個月的時間,這不能不說是股市中的一個神話。據了解,相當多股民中的中小散戶不虧的只有15%,而石開第一年的收益率則竟是原始資本的8倍。這在牛短熊長的中國股市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二、石開的風格:穩、準、狠、短、平、快
石開是他的筆名,寫文章時用上了,又被眾多散戶傳開來,他自己覺得這個名字也很好。慢慢地,人們也就把他真名給忘了。
石開九十年代畢業于湖南大學化工專業,到廣東某研究所干了兩年,然后辭職。他先是在臺灣人辦的公司做過進出口生意,后來又幫朋友推銷過化工機械。直到1999年初他才決定全職炒股,因為他覺得自己性格不圓滑,不適宜做生意,同時他又希望能多賺點錢,以后全家移民新西蘭。漸漸地,石開形成了自己的操作風格:穩、準、狠、短、平、快。
三、石開的七點“秘訣”
石開在炒股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學習、總結經驗,最終抓住了市場跳動的脈搏,并總結出了七條操作策略。
策略一,石開制定了“短,平,快”的投資戰術。幾乎每個交易日都有成交,資金快進快出,以快周轉率換取資金規模擴張,追求資金效率的極限。一年下來,交易對賬單居然有厚厚一摞,達二十頁之多。
策略二:把握板塊輪漲節奏,緊跟強莊股。因為強莊股里是活錢,而這些錢最有進攻性。
策略三:緊密跟盤,時刻關注個股異動,設立l0%的止損、止盈點。當他發現有些個股價量突然發生變化,莊家出逃跡象顯現時,都會及時斬倉,避免被套牢。他一天在開盤的4個小時里精神高度集中。別人在弱市里往往心不在焉,打打撲克牌,織織毛衣,他卻能在弱市里一邊體會市況、總結經驗,一邊主動出擊,結果反而賺的比牛市時候還多。
策略四:利用技術分析結合個股的基本面,再用自己的一套方式分析、整合、篩選有價值的信息,以此判別股票的質地是否優良。石開認為在選新股時,只看招股說明書是不夠的,因為有些股票的上市包裝是為了高定位而作的形象宣傳,不足為信,所以還應觀察它的新股定位、流通盤大小、有沒有題材、上市第一天前半個小時的換手率、有無主力收集跡象,再與同一板塊其他股票類比,綜合起來選擇。換手率在5%~20%的股票要重點關注。
策略五:關注資金流向,挖掘成交量背后的秘密。石開認為必須密切留意資金的流向,尤其是要關心熱錢,因為熱錢是市場里最有活力的、投機的、敏銳的資金。
策略六:實踐“高效市場理論”。石開認為股價會及時反映公司變化,市場會揭示問題的實質。許多個股在利好、利空消息傳出來之前,股價早就開始攀升或下跌,市場已經反映出即將公開的消息。石開提醒一般投資者,最好不要碰問題股,像那些ST的、惹官司的,他認為,散戶很難搞清楚里面的奧秘。作為散戶,信息獲取一般是慢半拍的,可以依靠的東西很少。
策略七,運用β、系數來判斷個股投資風險大小,是否具有投資價值。β系數是個股與大盤的背離程度,在弱市和調整市中比較有用,但在牛市中卻不大適用。
所以把一件事情做透,是成功人生的一條捷徑,人一輩子大量的活動其實都只是鋪墊,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只有幾次,當你手上抓住一個機遇時,再難也不要松手,也許完成這一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價值。重要的不是決定要做什么,而是決定不做什么。不做什么是為了等待那要做的什么,一旦決定要做,就一定把它做透。
你為什么還是窮人?其實你與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沒有不賺錢的投資,只有不成功的做單!是否賺錢在于買漲買跌時機的把握,賺錢靠機會,投資靠智慧,理財靠專業。信息來源微信:wds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