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 (通訊員 海方 記者 馬道軍)本周是江蘇省第五個“慈善周”,“慈善周”旨在通過開展慈善系列活動募集善款,倡導全社會奉獻愛心。昨天,記者從市慈善總會組織的“慈善周”義診活動現(xiàn)場了解到,我市有對特殊的慈善“姐妹”,每年都堅持獻愛心,幫助困難群眾,5年來她們已累計捐款36萬多元。
這對慈善“姐妹”,一個是尹氏湯包掌門人熊國紅,一個是芳婆糕團店老板史芳婆。兩名南京餐飲界的傳奇女性,把小小的湯包和糕團做成了品牌。當談起愛心歷程,兩人不約而同地說與早期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有關。
提起尹氏湯包,市民并不陌生,它是南京人喜愛的特色美食品牌。目前,在南京擁有4家直營店。昨天下午兩點,記者來到尹氏湯包莫愁路店,47歲的熊國紅正和工作人員忙碌著。
“我是上世紀90年代初創(chuàng)業(yè)的,最初店面只有十余平方米,賣燒餅和拉面,生意并不好。”熊國紅說,自己特別愛吃湯包,后來就決定做湯包,并產(chǎn)生了改進和推廣這種小吃的想法。那個時候,她吃遍南京城的湯包店,從湯、餡、面等方面重新對湯包進行調(diào)試,創(chuàng)新工藝,于1994年正式創(chuàng)出了尹氏雞汁湯包的品牌,很快便打出了名氣。
“事業(yè)發(fā)展了,回報社會是應該的。早期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讓我懂得堅持的可貴。看到自己的一點愛心能幫助困難孩子重返校園、心臟病人重獲健康,就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熊國紅笑言。
與尹氏湯包莫愁路店相隔不遠的王府大街上的芳婆糕團店,同樣是南京一家特色小吃店,主要經(jīng)營酒釀元宵、糖芋苗、麻團、各色粽子及各類中式糕點。(下轉(zhuǎn)A5版)
(上接A1版)
當天下午,記者在這家門店看到,這里店面很小,只能放下七八張桌椅。不過,外面排起了長隊,生意非常好。
“我是溧水人,1977年來到南京做小吃生意。當時,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糕團,非常辛苦,后來慢慢有了門面店,日子越過越好,這都離不開大家的支持。”今年60歲的史芳婆回憶道。
37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芳婆糕團店已成了南京民間小吃的一張名片。“我是做小生意的,知道普通人生活的不易。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更難挺過去,如果有人拉一把,就能渡過難關。”史芳婆說,從2008年開始,萌生了捐贈的想法,盡管做的是小生意,盈利不多,但每年都會根據(jù)營業(yè)狀況,捐出一些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一種責任。
來自市慈善總會的捐贈記錄顯示,5年來,熊國紅已捐贈了20萬元,而史芳婆也捐出16萬多元,兩人累計捐款超過36萬元。
“我們是通過捐贈認識的,又是餐飲同行,早期創(chuàng)業(yè)都不容易,希望能把生意做好,并把這種慈善友情保持下去,讓愛心之路繼續(xù)。”熊國紅和史芳婆表達了同樣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