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94歲裸捐1857萬,她是中國最后一個穿裙子的先生,卻沒幾個人知道

94歲裸捐1857萬,她是中國最后一個穿裙子的先生,卻沒幾個人知道

李翊軒言

百家號06-2202:23

文/愛醬

來源:愛奇旅(ID:i-qilv)

人們常說:若有詩詞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直到看到她,才明白這句話的真諦。

有這樣一個優雅的老人。

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

是受聘于臺灣大學,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是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她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

她90歲生日時,總理親自寫詩為她祝賀,稱贊她心靈純潔,志向高尚,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

心靈純凈,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

“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后人。”

她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人民日報評論她:為中國詩詞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們心中的詩。九十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詩詞養性,先生風骨為明證。

她就是葉嘉瑩。

提起葉嘉瑩先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朗讀者》那個氣質卓越,文采斐然,連主持人董卿都親切的稱一聲“先生”的老人。

前些天,在朋友圈刷屏崔永元轟炮馮小剛,帶起娛樂圈一池風雨的時候,94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又做了一件令人動容的事情:她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于設立“迦陵基金”。

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贈1857萬元。

浮和沉,名與利,都不是她追去的東西。

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為年輕人開一扇門,將美好的吟誦傳承下去。

她才是值得我們一生追尋腳步的“真正的明星”。

一生漂泊、半世艱辛,她始終優雅

王國維曾有一句感嘆“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葉嘉瑩憂患不斷卻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這句話的注解。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她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書香世家。

那一年,林徽因21歲,蕭紅13歲,張愛玲3歲……

在那個民國時期戰火紛飛的年代,她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躋身這些傳奇女子之列。

葉嘉瑩的童年沒有玩伴,只有詩詞從小在詩書中成長,

她3歲識字,6歲誦讀《論語》、唐詩宋詞。

初中時,日軍占據北平,父親隨國民政府南下,杳無音訊。

17歲,母親腹中長了一顆腫瘤去天津開刀,最終因為血液感染,在回北京的火車上不幸離世。

悲痛欲絕的她寫下八首《哭母詩》,字字泣血!

其中有一句,每每讀來都為之悲痛: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她比一般人提早感受到了生命無常,死生隔離的痛苦,葉嘉瑩只能在詩歌中聊以慰藉。

葉嘉瑩說,她這一生都被命運推著走。

“讓念書,也就念了。畢業后讓教中學,也就教了。一位老師欣賞我,把他弟弟介紹給我,后來也就結了婚。”

1948年,她結婚隨丈夫遷居臺灣。

婚后,她隨丈夫遷到了臺灣,并產下大女兒。

剛生完女兒,就遇到臺灣當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

丈夫因思想問題入獄,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拘,政治風暴讓她無以為家。

身為人母,她必須堅強。

為她只能帶著女兒四處奔波,一邊帶著女兒教學求生,一邊打探著丈夫的消息。

三年后,丈夫終于出獄了。

但三年的牢獄生活,讓丈夫性情大變,對她輕則謾罵,重則家暴。

她甚至一度絕望,曾想結束自己和女兒的生命。

在最深的絕望中,王安石一句“眾生造眾業,各有一機抽”如當頭棒喝。

她對自己說:“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殺死,殺死了,就不再為它煩惱。”

后來她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詩詞“弱德之美”。

她說詩詞存在于苦難,也承受著苦難,因此是“弱”的。但苦難之中,人還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這是“弱德”。

她說自己一生沒主動追求過什么,面對不公和苦難只有盡力承擔,她極其堅韌,“把我丟到哪里,我就在那個地方,盡我的力量,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1966年,她被臺灣大學赴派往美國講學。

1969年葉嘉瑩攜全家遷居加拿大溫哥華,獲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職。

雖然英語不好,但她對詩詞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

42歲的葉嘉瑩每天熬夜惡補英語,常常查字典、練口語到凌晨兩三點,

然后一大早就要上臺講學,讓很多不懂中國文化的人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

漂泊半生但“我的憂患總是接連而至的”。

那一年她52歲,大女兒跟女婿在一次出游時出了車禍,兩個人同時不在了。

年逾半百,痛失愛女。

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后事,葉嘉瑩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了10首《哭女詩》哀悼女兒、女婿,首首催淚,句句斷腸。

經過一輪輪苦難,葉嘉瑩突然覺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她要讓自己從“小我”的家中走出來,要回國教書,要把“余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要把“古代詩人的心魂、理想傳達給下一代”。

我一生中做過的唯一一次主動選擇,就是回到祖國教書

葉嘉瑩曾寫過一首《浣溪沙》,詞中說: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千春猶待發華滋。”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她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當看到火車上的年輕人在捧讀《唐詩三百首》時,她覺得盡管這個民族歷盡劫難,但詩歌的靈魂不死。

回到祖國,葉嘉瑩受到了熱烈歡迎。

初回到南開,她講課時臺階上、窗戶上都坐著學生,她得從教室門口曲曲折折地繞,才能走上講臺。

葉嘉瑩白天講詩,晚上講詞,學生聽到不肯下課,直到熄燈號響起。

期間還受邀到全國的各個名校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新疆大學、南開大學……

課堂場面熱烈,座無虛席。

得知她回國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詩詞愛好者與南開大學校方聯系,出資為她在南開蓋了“迦陵學舍”,名字取自她的號“迦陵”。

她說:我一生中做過的唯一一次主動選擇,就是回到祖國教書……

葉嘉瑩為她一生獲得的學者、教師和詩人等眾多名號排了個序,說大半生的時間都用于教學了,所以首先是教師,其他的都排在這后面。

如今,年過九十的葉嘉瑩先生依然堅持講課,有人給她遞椅子,她拒絕了:我從21歲教中學開始,就是站著講課!

94歲高齡的葉先生依然站在課堂上。葉先生說:只有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染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臺上……”

她講詞時 你能看到她眼中閃爍的光芒,屬于文人的“精氣神”,非有對文化的大愛不能如是!

光陰彈指過,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明星

葉嘉瑩先生曾說:“卅載光陰彈指過 未應磨染是初心。”

先生去年停止招收研究生。還沒畢業的學生,她繼續帶著。

在家中的小客廳里,她每周給學生上一次課,逐字逐句地幫學生批改論文。她聽力不如往昔,上課時學生發言,需要坐得離她近一點,聲音大一些。

“如果我不能傳輸給下一代,是我對不起古人,對不起年輕人,也對不起家長和老師”。

有學生曾經問道:“您講的詩詞很好聽,我們實際生活有什么幫助呢?”

葉嘉瑩先生這樣回答:

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

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

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真正的勇士,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能依然熱愛它。

2016年,92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她也被公認為在海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

2017年4月,葉嘉瑩先生在攙扶下顫顫巍巍地登上《朗讀者》的舞臺,為傳播“真正的吟誦”身體力行。

2018年6月,她把畢生財產捐給國家教育事業,繼續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光發熱。

“我這個蓮花總會凋落,可是我要把蓮子留下來。”

就是這樣一位先生,半生的離亂,悲苦的一生,仍有一顆赤子之心。

沒有喧囂,不爭不搶,默默付出,這才是這個時代最該有的“明星”。


【作者: 】  【發表時間:2018/7/6】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