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康市、區縣慈善協會聞聲而動,慈善工作人員與眾多志愿者沖在一線、干在一線。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安康市慈善機構共捐贈、募集款(物)2362.57萬元, 有力的支持了當地抗疫工作的開展,充分彰顯了安康慈善人抗疫的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市慈善協會會長崔光華時刻關注疫情的發展,及時傳達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指示精神和省慈善協會的倡議,對全市慈善系統的抗疫工作精心部署,帶頭宣傳發動和募集捐贈活動。
市慈善協會在1月30日率先向當地紅十字會捐款5萬元,漢濱、漢陰、石泉、白河、嵐皋、寧陜、鎮坪等縣區慈善協會紛紛跟進,短短三四天時間,僅市縣區慈善協會就給當地聯防聯控指揮部捐款40萬元,其中漢濱區慈善協會前期向區聯指捐款10萬元,2月7日又捐款25萬元,成為當地社會組織為抗疫注入的第一筆公益資金。
2月3日,市慈善協會向社會發布了《抗擊疫情慈善捐贈倡議書》。緊接著,市縣區14個慈善協(分)會統一行動,利用網絡、電話、板報和張貼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募捐活動。
期間,各區縣慈善協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聚心凝力,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募捐工作的點線上。漢濱區慈善協會會長李有明,在第一時間召開會長會議,商討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并帶頭捐款1000元;旬陽縣慈善協會會長賈中軍率先以慈善協會的名義,通過公文系統平臺、微信群、朋友圈,發起“抗疫情,我行動”捐贈倡議書;市慈善協會上海分會在會長于登玉的倡議下,110人共捐款2.792萬元;漢陰、平利、紫陽等縣慈善協會會長和工作人員跑單位,進社區,聯系志愿者團隊,組織線上線下募集捐贈事務。疫情期間,安康市及所屬區縣慈善協會無一“關門停業”,幾乎都是全負荷運轉。
全市慈善工作者帶頭參與抗擊疫情的實際行動和扎實細致的工作作風,不僅給廣大志愿者和社會各界樹立了榜樣,也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抗疫捐贈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1月30日,漢陰縣慈善協會與縣志愿者聯合會共同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行動,在工商銀行漢陰支行新開通工銀“e”繳費捐款平臺。從2月初起,協會先后組織了6次現場舉牌捐贈活動,累計接收捐款171.3萬元,物資折價80.4萬元。接受的款物全部及時轉交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調撥使用。
活動中,許多企事業單位和人士爭先恐后,有錢捐錢,有物捐物。安康長興建筑集團自2月初以來,先后通過市慈善協會向高新區管委會、漢陰縣政府、安康中心醫院江北院區、四川省開江縣長嶺鎮等地捐款60余萬元,及一批防疫物資。2月1日,安康市博元實業有限公司向安康高新區慈善協會捐款50萬元,向漢陰縣慈善協會捐款20萬元。之后,通過多方渠道購買了43萬余元的酒精、口罩、測溫儀等物資,捐贈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各大醫院。中國建設銀行也一次性給市慈善協會捐款60萬元。像這樣的大額捐贈還有多家。
企事業單位的大額捐贈接踵而來,志愿者們的愛心善舉更是絡繹不絕。市慈善協會第九志愿者小組組長周育論帶頭捐款2300元,團隊其他成員也你100我200的捐贈款(物)1.7萬多元。市老年大學的學員也不甘落后,向市慈善協會捐款19668元。
安康市慈善協會會員、市圖書館長李煥龍,通過手機微信捐款1666元,發動單位職工捐款4500元,還組織給武漢疫區同仁及本市社區防控捐贈了價值5600元的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為讓安康居家防控的人們“把書讀起來,把心安下來”,他于大年初一策劃了“居家悅讀”系列活動,利用市縣兩級圖書館整合數字資源,開發網絡服務和手機在線閱讀,兩個多月收到“居家悅讀”征文來稿892件;“戰疫詩文”作品2100多件;縣區圖書館、閱讀團隊舉辦“線上戰疫”朗誦大賽活動60多場。
(本文作者:袁粒 張蕾 責編:慈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