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下午,在西安舉行的陜西省志愿者總隊一屆五次理事會上 ,一位穿著紅馬甲,頭戴紅色志愿者帽的英俊小伙子,一走上主席臺全場就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他講述的“孤身赴湖北戰疫情的故事,讓人難以忘懷的陽光大男孩。 他就是陜西眉縣18歲中學生孤身援鄂抗疫志愿者朱如歸。
朱如歸是寶雞眉縣職教中心二年級學生,疫情期間被鐘南山院士逆行赴武漢的行為所觸動,大年初一他瞞著母親獨自前往湖北支援,在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做起了志愿者,負責打掃、送飯,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年輕人的勇氣與擔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他的援鄂事跡相繼被《新華每日電訊》、央視新聞、慈善公益報、陜西電視臺、陜西日報、湖北日報、華商報等多家中省媒體報道。朱如歸孤身援鄂抗疫的故事傳遍了全國!
1月25日,大年初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流行,牽動了陜西眉縣職業教育中心二年級學生朱如歸。這天他出門,坐汽車,倒火車,甚至在48小時內徒步“逆行”直奔千里之外的湖北!大年初四,朱如歸走進湖北省孝昌縣人民醫院,整整59天。
當時這家醫院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高達40余名,缺人、缺床、缺物資,院方領導表態“立即安排”。
一盒米飯,小青菜、肉末米粉、調豆皮三個小菜被朱如歸吃得精光,下午就來到后勤處卸車。
但是,朱如歸不甘心,因為“要支援就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傍晚,他攔住護理部副主任湯曉燕軟磨硬泡,終于獲批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在病區,這場“戰斗”的殘酷超出了朱如歸的想象。如果說送餐、清理餐盒、翻身、端尿等等還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但內心的恐懼、病人臉上的焦慮卻是這個大男孩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朱如歸嘗試改變這里的氣氛。除了嚴格工作,他開始走遍各個床位去“賣萌”,只為博得大家開心一樂。一位姓黃的叔叔,每天開始多吃多喝,只為“有力氣和病毒打一仗”;70多歲的重癥患者吳奶奶,每天掙扎著張開嘴,朱如歸搗碎藥丸,和著葡萄糖用針管把藥液慢慢推送進她的口中。 ……
實際上,重壓面前,每當靜下心,這個大男孩無比想念千里之外的父母。在離開眉縣時,他狠心在手機里拉黑父母,抵達孝昌后,他向班主任王靜說了實話。然而,當母親朱偉紅打來電話時,他卻不敢接。
生命有時如此脆弱,病重的吳奶奶還是走了,坐在樓梯拐角,朱如歸淚如泉涌。 在戰“疫”最前線工作25天后,朱如歸又主動轉入感染科工作。他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身穿厚厚的防護衣,累了,他靠著板房歇歇;渴了,他咽口唾沫;最難是小便,只能夾著腿一忍再忍…
3月4日,微信群里的一條消息“呼吸內科最后一位患者出院,清零了!”作為孝昌縣定點醫院年齡最小,而且是唯一從外地趕來的志愿者,當地媒體報道了他。
在孝昌的59天里,朱如歸瘦了15斤,當地人也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回到眉縣,14天隔離期滿,家鄉人用紅被面迎接了這位小英雄。如今來看望慰問他的人越來越多了,媒體采訪的記者也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