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革命圣地延安四位老太太撐起慈善一片藍天

革命圣地延安四位老太太撐起慈善一片藍天


   本網訊(胡運森) 延安,中國革命圣地;傳統與時代在這里交織,革命與慈愛在這里凝煉。風云際會,玉汝于成,成就紅色之都,榮獲“第三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七星級稱號”的慈善大愛之城。2002年延安市慈善協會成立后,全市13個縣區慈善協會相繼建立,他們始終堅持以延安精神發展慈善事業,以慈善事業豐富延安精神。緊緊抓住為人民服務宗旨,多解群眾之難、善謀百姓福祉、力促社會和諧,逐步形成了“政府有力推動、協會深入實施、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慈善格局,為助力延安脫貧奔小康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全市13個縣區慈善協會當中有四個是女會長,她們曾經有的是鐵姑娘、勞模,有的是優秀黨員、巾幗英雄。她們都有一個“慈眉善目、溫暖愛心”的共同特征,在縣級領導崗位上退休后撐起了延安慈善一片藍天,如今她們都已近七旬的老太太,仍在為這里慈善事業發展默默地奉獻著!

寶塔區馬維:勞模本色默默奉獻


  今年70歲的馬維,曾經被稱為鐵姑娘。在上世紀90年代,以勇于改革創新、鐵腕治廠而享譽全省的原延安塑料廠女廠長。后被破格提拔為寶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多。2008年退休后,區上又把寶塔區慈善協會會長的擔子壓給了她。

       要搞好慈善事業,募集慈善資金是關鍵。馬維積極奔走、四處化緣,截止2019年底,區慈善協會募集善款2526萬元,實施社會救助項目68個,發放救助金2234萬元,惠及貧困群眾47400多人。

       在長期領導崗位上工作過的馬維,深知廠礦企業和農村中,有一些老黨員、老勞模、老北京知青,他們當年曾流血流汗,為寶塔區乃至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做出過貢獻。馬維將他們作為重點關愛對象:每逢春節、五一勞動節、重陽節時,向這些老人每人發放救助金3000元。還在八一建軍節、六一兒童節,看望慰問老復轉軍人和社會孤兒,以及家庭困難學生,譜寫了寶塔區的“雙擁”新歌,同時關愛下一代的成長,每年發放救助款數22萬元,送去了慈善的溫暖。

       寶塔區還實施了社區共享餐廳建設項目,讓老年人每餐僅花5元錢,就可以享用葷素搭配、清爽可口的四菜一湯的飯菜,而且殘疾人、環衛工人、低保戶等人群,也可以享受同樣的優惠。目前已捐助了15個社區共享餐廳。

       市上實施“三城聯創”建設以來,寶塔區為響應,開展了“煙頭不落地,城市更美麗”為主要內容的文明衛生城市建設活動。寶塔區設立了“垃圾兌換銀行”,群眾可以用撿拾的煙頭,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馬維籌集資金35萬元,向“垃圾兌換銀行”先后捐贈米面10000袋,為5636名市民群眾和環衛保潔員兌換了米面,為延安的文明衛生城市創建出了力。

       馬維堅守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本色,退休初衷不改,她曾先后榮獲“陜西勞!薄叭厣菩恰狈Q號,受到省、市、區12項榮譽,為寶塔區的慈善事業發展無私地奉獻著。

吳起縣康秀蓮:中國好人鐘情慈善


  2019年10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全國共評出98位“身邊好人”,吳起縣慈善協會會長康秀蓮名列其中。這是康秀蓮在多次被授予“三秦善心”“陜西好人”后,獲得的又一項榮譽。

      康秀蓮入選“中國好人榜”實至名歸。延安市慈善協會項目部部長韓成林在《贊康秀蓮》中寫道,“紅色吳起康秀蓮,退而不休戀慈善。德高望重躬力行,精準扶貧點面全。牢記使命守慈善,愛灑百姓多贊譽。榮登中國好人榜,神州大地美名揚!笨敌闵彽膬鹤幼跁杂粼谧闹袑懙溃骸拔覀儜搶W習母親的奉獻精神,做一個有事業心的人,認真干好本職工作;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面對家庭勇于擔當;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困難不畏懼、不放棄;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學會回報,感恩他人!边@些情真意切的話語,是對康秀蓮的一生和她所從事的慈善公益事業的最好評價。

       1951年,康秀蓮,出生在吳起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她當過民辦教師、文藝宣傳隊員、團縣委書記、婦聯主席,能歌善舞,擅長寫作。后來,她又轉任吳起縣副縣長、縣人大副主任。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她都干得風生水起,在吳起干部群眾和老百姓中贏得了好的口碑。她在擔任副縣長的13年中,所分管的6項工作獲得了全國先進。

       2010年,從縣人大副主任退休后,她用半年時間編撰出版了《足跡》一書,并每天堅持練字作畫,過上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可當組織再次讓她接任縣慈善協會會長一職時,她沒有猶豫,更沒有推辭。

      “說干就干,干就干好!”這就是康秀蓮一生對工作的信條。2016年春節剛過,她回到了家鄉,重新開始了她人生的又一次新的長征。從此,她奔走于各企業家、吳起籍在外知名人士之間,廣泛宣傳慈善事業,馬不停蹄,忙得不亦樂乎。

       據了解,吳起縣慈善協會從2016年以來,共募集款物 2710多萬元,實施慈善扶貧項目40多個,惠及貧困群眾29000多人,為助力吳起脫貧奔小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延川縣高鳳蘭:把心留住讓愛盈世


  她一輩子沒當過干事,卻干了一輩子事,她一輩子,一直在為大家,卻沒有顧家。出身農家,她深愛著陜北這片黃土地;從政多年,她立志改變家鄉貧困面貌;投身慈善,她情系老區窮苦鄉鄰,她為別人擦干了眼淚,自己卻流下了眼淚,她是延川縣慈善協會會長,2017年“中國好人”“中華慈善奉獻獎”榮譽稱號獲得者高鳳蘭。

       高鳳蘭,在中學時就入了黨;她當過村支部書記;副縣長、縣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退休后,她又成為了延川縣慈善協會會長。

       2008年,延川縣慈善協會成立,當時全縣有216個貧困兒童、6180多名殘疾人、2.75萬低保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只要有困難的家庭,她都去家里看,想法幫他們。這些年,曾在延川工作和延川在外的成功人士越來越多,高鳳蘭與他們主動溝通,先后與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中愛心企業建立了聯絡關系,與35個愛心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2年11月底,延川縣商貿大樓發生火災,201家商戶生活遇到困難,高鳳蘭籌集善款善物合計258萬元,為商戶們發放了8個月的生活補助費。

       2013年7月,延川縣遭受百年不遇的持續強降雨特大自然災害,全縣過半人口受災,8.5萬人無家可歸,高鳳蘭募集賑災款物370萬元,及時發放到災民安置點。

       國務院原副總理、陜西青促會名譽會長吳桂賢捐贈棉衣、春秋服裝3191件價值104萬元;全國公益雷鋒范躍寧個人捐贈4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747名,還為延川促成慈善項目30多項,引來數百萬捐款;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慈善促進會執行會長徐鐿軒引進了多個救助項目,捐資超過1000萬元;韓國衣戀集團在延川設立了“衣戀陽光班”,捐資捐物540萬元。

       另外,共籌資367萬元在趙家河村開展產業扶貧項目;今年募集善款360萬元助力抗新冠肺炎疫情。

      12年來,縣慈善協會籌集善款物近4000萬元、實施慈善項目46個、開展各項救助活動300多次、資助貧困大學生1758名、資助貧困中小學生7138人次、慰問貧困群眾近10000戶、為16000名貧困老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免費實施白內障手術793人、為125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做了手術、為陳家塬飲水上塬受益群眾達50000多人次。

       高鳳蘭的老伴患肺癌、腸癌病多年,去年離世。高鳳蘭說最感激的人是老伴:“我經常下鄉,外出開會,家里還有我的母親需要照顧,他都沒有怨言!

       高鳳蘭,共獲得中省市各項榮譽16個。延安市慈善協會常務會長張連義專門為她送了一個寫著“守望夕陽 收獲金收”牌匾。他說:“主題: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高鳳蘭是延安的傳承者,具體表現在:顧大家,不顧小局的大局精神;只知道付出不知道回報的忘我精神;只會務實不會空談的務實精神;只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打算的貢獻精神!”這是對高鳳蘭的評價。

富縣張鳳英:“九大”代表初心不改


  張鳳英,延安市富縣直羅鎮人,今年69歲。8歲時母親病故,剛出生的弟弟也送給了人。家庭的變故使父親受到刺激,張鳳英把讀小學兩個妹妹帶在身旁,她永遠不會忘記幫助過她家的眾多鄉親。

       貧苦的家庭不幸的遭遇,給了張鳳英一副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和樂于助人的品德。她18、19歲就被推舉為大隊長、村支部書記。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的頭幾年,許多人都熱火朝天地“造反鬧革命”,她卻堅持帶領社員下田干活。時任省委書記的霍士廉一天路過看見,特意停車在村上住了一天做調查。1973年,23歲的張鳳英就擔任了富縣縣委副書記兼直羅公社黨委書記、延安地委常委,同年被推選為黨的十大代表。多次以先進代表的身份出席全國、省和蘭州軍區召開的有關會議。1984年被調任富縣人大副主任,隨后當選縣政協主席。

       2010年春,當她受命籌建縣慈善協會時,她十分珍惜。錢沒一分,人沒一個,她只身走進機關部門,走企事業單位,下鄉鎮農村,積極爭取各方的支持。2010年11月,富縣慈善協會成立,張鳳英當選會長。

     10年來,縣慈善協會共募集善款(物)1000多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000余人,春節慰問城鄉貧困家庭2000余戶,“六一”兒童節慰問兒童1400名,重陽節慰問城鄉老年人1200多名。

       張鳳英心系民眾,鐘情慈善。她雖曾患腦出血癱瘓了一年多,但每次救助活動,她都帶頭翻山越溝、走村入戶做調查,既聽又看,防止漏、錯一個救助對象。張鳳英雖念叨她老了、干不動了,但她仍在不停地工作,并思考著富縣慈善事業近期發展目標。

  聚德以塑善,篤行而致遠。歷史上的延安輝煌無限,前進中的延安守正拓新。以紅色文化滋潤慈善為民之壤,以赤子之心推動崇德向善之行,以陽光雨露塑造慈善大愛之城,延安慈善人向著更高、更遠的未來大愛前行。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8/18】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