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水墨所蘊含的氣質就是都市氣質
著名藝術評論家張渝給我們這樣的解答:“所謂‘都市氣質’的說法,它首先預設了一個潛在的對立物即‘鄉村氣質’。社會發展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后,‘都市氣質’的另一個說法是‘現代氣質’。而‘現代氣質’的對立物是‘傳統氣質’。從傳統的鄉紳氣質進入現代知識分子氣質,社會、文化、階層都經歷轉型之變。如果我們單獨抽取一個地區,比如西安的書畫藝術作品來談論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不是不可以,而是冒險。因為所有藝術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經常讓人意外。藝術不會完全按我們預設的意愿出牌。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往往不是‘意料之中’,而是‘意料之外’下完成自己對于當下世界的超越。”
李路葵作品《鐘鼓樓新貌》
有人說,傳統的山水是否其實也就是都市氣質的一種體現,是現代都市尋找心靈歸屬的一種宣泄。在書畫藝術中,都市氣質并不完全就是指導高樓大廈或者飛機高鐵,應當是抒寫都市心境的水墨畫作品,都代表著一種都市氣質與心境。而反過來,書寫田園的書畫藝術,同時也滋養著現代都市人的心靈,具有這個時代的追求,從而是具備都市氣質的。
西安中國畫院院長著名山水畫家王犇這樣認為:“傳統水墨表現中,當然需要都市氣質,因為現在大多數畫傳統水墨畫家大多都生活在都市,無論其工作室、研究室或畫室都在都市中,他們雖然心向往山林,但真正的創作條件下,實際上都是在當今都市水泥的叢林里完成的。但畫家的心是不受制約的,那么現代都市生活的點點滴滴勢必會影響到他的藝術創作,他的畫面位置經營、設色、立意等等。”
但對于“傳統水墨所蘊含的氣質就是都市氣質”這個說法,王犇也有著全新見解:“傳統水墨之中的山水氣質不能納入或等同于都市氣質,從物質層面,二者是相背離的,都市是以直線構成為主,而傳統山水幾乎沒有直線的,除非煙云浩淼、水岸遠際的地平線等,而山水丘壑都是曲線型為主的。但是他們都在同一蒼穹之下,都由我們人來進行精神主宰,所以說,這兩者之間需要氣質的融合,這是一件很微妙的由藝術家的筆墨立意來把握的尺度。”
倪超作品《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賽》
西安畫家的主流風格是傳統形態下的傳統氣質
當代山水所蘊含的哲學意義,已遠遠超越古代山水的怡情悅性適意修身的單一含義,它影射了一個時代人的存在境況,體現出超越自然的渴望的精神力量。都市氣質不是技法或者題材上的“創新”,而是從骨子里意識也應運而生的一種自然表達,以都市情懷從傳統形態中尋找新的意蘊。可能有許多書畫家在嘗試,提出傳統書畫藝術與都市的相關主題,旨在用傳統書畫藝術展示現代都市景觀和都市人的面貌心態觀念等,反映當代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取向,比如可以看到一些城市景觀的水墨作品,新區建設規劃等,繁華的都市到底帶給藝術家什么?
著名山水畫家王犇對于陜西書畫界有著這樣的觀察:“我們不可能總是禁閉于古境、古意之中,肯定是要與現代生活和眼前的所見相結合的,當然都市水墨不一定指的就是高樓大廈,但凡都市中存在的人、境、花草等畫出來也是一種心性的表達,而這種表達方式不論是傳統的筆墨,或現代的技法,都是我們當代畫家自身的語言。比如由我們西安文化主管部門支持開展的‘絲路文明·西安文脈’重大題材創作工程,其中有很多表達近當代題材的作品,比如說都市風景線系列,有小寨商業區、高新開發區,還有城墻馬拉松、鐘鼓樓新貌,以及我們的西安小吃等等,這些題材都是用最傳統的中國畫材料畫出來的,他們有的是用最傳統的畫法,來表現新城區,用最古老的積墨法來展現城市建設。這些都是當代畫家們在藝術與城市相結合的課題中的新探索。”
謝瑤作品《都市風景線之高新開發區》
那么西安的書畫藝術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張渝這樣說:“我們一定要首先明白奠定西安這座城藝術地位的藝術作品,在藝術風格上看,主要是傳統形態下的鄉土氣質。西安的藝術家之所以會在全國范圍內占有一席之地,是因為西安這座城內的藝術家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完成了一個偉大的創舉:使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畫在西北完成了自己的崛起。”
為什么這樣說?張渝為讀者解構藝術發展:“我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后,由于藝術風格自身的內在邏輯性,當時全國范圍的中國畫家的畫風和晚清以及民國時期幾無兩樣。如此畫風勢必不適應新中國的文化氣質。于是,以趙望云、石魯為首的‘長安畫派’以民間寫生為起點,逐漸形成質樸、浩瀚的藝術風格。與之同時,過去很少進入畫家視野的西北人文自然成了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藝術題材。在民國以前的中國繪畫史上,從未形成主流畫風的西北風格逐漸成為畫壇主流。這一點,是當年‘長安畫派’畫家們的貢獻。‘長安畫派’崛起后,中國畫壇才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西北風’——全國各地的畫家都爭相到西北寫生、取經,然后大量的描繪西北人文與自然。但是,限于時代,‘長安畫派’畫家們的藝術創作主要還是筑基于‘鄉村氣質’的傳統形態。”
侯丹峰、孫宏濤作品《城市風景線之小寨商業區》(局部)
那么時至今日,西安畫家的主流風格依然是傳統形態下的傳統氣質。這樣的氣質是否會影響西安作為一座城的都市氣質?
“不會。”張渝很堅定:“真正的都市氣質是包容萬有。迄今已經建立近2000年的羅馬古競技場妨礙了羅馬當下的都市氣質嗎?沒有。同樣,具備傳統氣質的西安藝術家中,也不是沒有具備現代都市氣質的藝術家。比如邢慶仁、劉西潔等人的藝術創作及其藝術風格,就極其具有都市氣質。一座現代都城的文化氣質,不可能是單極的,而是多元的。”
邢慶仁 畫作
也許正如張渝所說,書畫藝術角度中,大西安的都市化,正是這座城市自古以來的包容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