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和科普結合 保護與管理并行
華山地質公園建設步入快車道


本網訊 8月12日,華山管委會多功能會議里,人們被地質專家的精彩演講深深地吸入住了,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華山管委會正在舉辦地質公園知識培訓會出現的場面。華山管委會把員工的宣教活動與地質科普緊密結合,提高了員工保護和管理地質遺跡的積極性和趣味性,使地質公園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有力有效,各項工作進入快車道。
華山地質公園是地質遺跡和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的山岳型公園,公園內共有華山型斷崖絕壁型花崗巖地貌等10多種世界級和國家級地質遺跡。近年來,管委會按照“山內擴容,山外留客,完善功能,提高檔次”的發展思路,以規劃為依據,把地質遺跡和人文資源保護放在首位,加大科研科普和宣傳營銷工作,開發建設中注意保護地質和生態資源,全方位打造國際一流精品地質公園。公園投資3億余元,建設了集資源展示和游客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化游客中心,將其2/3的建筑面積辟為華山地質博物館,充分利用圖文、展板、標本、沙盤、4D影院等手段介紹地質科普知識和地質公園特色。管委會先后邀請清華、北大、西北大學、長安大學以及西安地質研究所等單位對華山進行專題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地質地理、文化文物、生物多樣性、綜合管理等各方面,印制了地質公園科普畫冊、導游圖、宣傳手冊等科普讀物,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公園增設了71處地質公園專業性野外景點解說牌,對道路指示牌進行統一規范,形成了完善的解說體系。管委會還投資4980萬元,建成智慧華山管理系統,通過視頻監控、語音廣播指揮、電子門禁系統、停車場智能化管理系統和景區安防系統,實現了對地質遺跡、文物、古建、古樹名木等資源的智能化管理保護。在山上建成了一批景觀平臺和休息廊亭,增加避雷防雨安全設施,完善了智慧華山旅游信息預警平臺和輿情動態檢測系統,在金鎖關和游客中心等園區建立了6處警務室和警報點,使地質遺跡、風景資源、人文遺跡等與火爆的旅游相得益彰。近年來,華山每年的登山旅游人數達200多萬人次,科普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北峰和西峰索道的共同運行,使人們在節省體力、減少破壞的同時,能更加身臨其境地在奇險山水之間深度領略地質遺跡的神奇,有效地增強了游客的觀賞性、體驗性和趣味性。(吳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