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01日08:29 來源:西安日報
原標題:西安市2014年惠民實事工作全面完成

2014年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實現“全覆蓋”,圖為在藍田山區一所小學,孩子們享受到免費午餐

古城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潔凈,離不開我市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努力
如愿住進保障房讓群眾笑容滿面,偏遠農村村內道路硬化使出行更加方便,惠民演出讓群眾在家門口品味文化大餐,旅游“大禮包”讓參觀游覽更為實惠……2014年以來,我市十項惠民實事工作穩步推進,治污減霾、農村宜居、保障房建設、放心食品、養老服務、教育惠民、文化惠民、旅游惠民等各領域亮點頻現。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截至2014年12月,我市當年惠民實事各項工作已全面完成。天更藍、水更清、生活更加舒適……群眾身邊的變化,讓古城處處洋溢著幸福。
呼吸清新空氣
促進人居硬件軟件環境協同提升
“2014年,我明顯感受到空氣更加清新了,拍攝的照片也特別漂亮。”家住我市科技六路一小區的鐘琪是一位數碼攝影愛好者,手機、數碼相機都是她的拍攝工具。2014年的最后一天,古城再現藍天白云美景,這天清晨,她忍不住把鏡頭對準了身邊的建筑、街景。“這一年,藍天白云的景象很多,我的手機里存了不少這樣的照片,經常分享給外地的朋友,我為之自豪。”
鐘琪的感受,折射出了我市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努力成果——在加快保障房等硬件設施建設、提升的同時,全力推動治污減霾等軟環境的改善。截至2014年12月底,拆除燃煤鍋爐477臺,完成計劃任務的136%;完成87臺鍋爐改造工作,完成計劃任務的145%;33876戶居民實施了煤改清潔能源,完成計劃任務的112%……這些有力的舉措,為古城空氣清新提供了重要保障。
“能住進這樣的房子,我特別欣慰,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得多,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也改善了。”我市一位保障房住戶告訴記者,新房子不僅格局好,建設品質也很不錯,種種細節讓他和家人體會到了政府的重視,感受到了溫暖。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03239套,完成全年任務的103%,向社會提供房源41254套,完成全年任務的102%;新開工棚戶區(城中村)安置房面積183.57萬平方米,占全年任務157萬平方米的116%,完成21個村3.87萬人的回遷安置工作,占全年任務2.8萬人的138%。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同樣是我市努力的重點方向。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已完成103個村莊142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全年任務的103%;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建設12300戶,竣工11392戶,開工率615%,竣工率569.6%,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已建成農村供水工程211處,解決了21.28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占全年任務的106%,完成農村改廁項目20000座。與此同時,我市實施移民搬遷8478戶,共計3.24萬人,11個社區(新建9個、擴建2個)以及79個集中安置點(新建59個、擴建20個)已全部開工建設,完成啟動建設目標的100%;全年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4.9萬人,完成計劃任務的114%。
老幼皆獲實惠
學生營養獲改善 養老服務更周到
老人和孩子,是社會生活中需要特別關懷的人群。我市2014年惠民實事工作的推進,讓上述兩個群體都從中受益。
“提高農村五保和城鄉基礎養老標準,2014年的工作任務已經完成。”據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14年我市提高了全市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農村五保每人每年增加1200元至2400元;提高全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惠及55萬城鄉群眾。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我市在2011年以前,按照國家和省上的統一部署,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隨著市政府下發《關于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的通知》,我市從制度上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統一。
“但是,統一的水平僅限于繳費標準統一和經辦流程統一,在待遇支付上仍存在城鄉差異。”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兩種不同的基礎養老金待遇,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為每人每月80元,城鎮居民基礎養老金為每人每月120元,而且自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以來,一直未對基礎養老金進行調整。
改變發生在2014年。這一年,我市統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至130元,即:城鎮居民基礎養老金在每人每月120元的基礎上增加10元,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在每人每月80元的基礎上增加50元。截至當年11月底,我市已有250.59萬人參保,整體參保率達到99.77%;61.21萬人按月享受養老待遇,待遇發放率為100%。
提升養老服務,也是我市惠民實事的重要內容。截至去年12月底,200個農村幸福院已全部建成,占全年任務的100%;8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已全部建成,占全年任務的100%;為老人提供志愿服務達到10120戶,占全年任務的101%……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上述工作推進的過程中,我市各相關區縣結合實際,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務舉措。譬如,碑林區、蓮湖區依托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數以千計的老人提供養老信息服務;灞橋區、長安區、周至縣、未央區等9個區縣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為4950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日間照料等志愿服務。
在教育惠民領域,一個又一個的“全覆蓋”,折射出了快速發展、惠及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的喜人場景。2014年,我市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截至當年12月底,230座學校食堂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100%,其中竣工135座,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實現“全覆蓋”,共覆蓋學校1492所,惠及學生38.38萬人,占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100%,占全市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48.99%,超額完成任務8萬余人。與此同時,130所標準化學校已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100%,其中已竣工97所,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施高中質量提升工程32所學校,完成全年計劃的106%。
生活豐富多彩
“惠民演出”“旅游大禮包”廣獲贊譽
時光回溯至1年前——2014年元旦剛過,我市當年惠民演出活動就已抓緊籌備,為保證演出質量,我市推出了《千場戲劇惠民演出活動參演劇團競爭性遴選管理辦法》,對參演團體資質和水準,以及軟硬件設施提出了更加具體、明確、嚴格的要求,從演出資質、人員構成、設備狀況、節目質量等方面全面衡量比較,逐一篩選。與此同時,各院團精心準備,認真編排,節目內容和形式較上一年度有了新變化。譬如,戲劇類增加了新創劇目,有的重新整理出傳統本戲或折子戲參加演出;綜藝類增加了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新節目……
“現場欣賞演出和在家看電視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些惠民演出非常精彩,把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節日以及創建文明城市等主題有機結合起來。”觀看過上述惠民演出的市民黨鵬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大家一起現場觀看演出的氛圍,這種氛圍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藝術更好地走進生活,讓城市的文化氣息更濃。
這一年,“相聚大明宮·共圓中國夢”春節文化活動精彩呈現,5家劇團連演10場秦腔、豫劇、歌舞、綜藝等節目,為農歷新春增添了喜慶氛圍;在“五一”等重要節日,25家參演院團積極深入城鄉村鎮、社區,送戲上門;配合相關區縣開展的“夏日文化廣場”及傳統廟會、物資交易會等活動,參演劇團帶著秦腔、歌舞等節目,來到周至、戶縣、藍田等地演出,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截至去年12月底,25家表演團體在全市500多個演出點共演出1177場,受益群眾160余萬人次,完成年度任務的117%。與此同時,完成農村電影放映36108場,受益群眾611余萬人次,完成年度任務的103%。
旅游“大禮包”的發放,讓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2014年,我市向本地市民(含游客)發放由景區門票、餐飲、住宿、演藝等多種類型旅游優惠券,以及20多個旅游景區免費門票組成的“惠民大禮包”,共計1.13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226%。這些攜帶方便、使用簡單的“大禮包”,進一步加大了旅游便民、惠民力度,讓市民更多、更廣泛地享受我市旅游領域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
飲食更放心
1.3萬余戶“小餐飲”經營環境提升
“西安的美食在國內外都非常有名,我特別喜歡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品嘗美食。2014年,最直接的感受是就餐環境更加整潔、干凈,經營行為也越來越規范了。”36歲的市民張慶陽在我市工作、生活已近十個年頭,他對這里的美食非常喜愛,對“小餐飲”經營環境的改善有著切身的體會。
在我市2014年惠民實事中,“小餐飲”經營環境改造提升工作備受社會關注。明確標準,這是我市改造提升“小餐飲”經營環境的首要任務。對此,我市提出了四項重要標準,即:信息完整,公示統一;標識規范,設施齊全;守法經營,操作規范;制度完善,落實有效。
有了明確的標準,各區縣食品藥監部門按照市局統一安排,以本轄區中心街道、交通要道沿線、旅游景區等為重點,共確定了113個改造提升重點整治區域,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將改造提升工作任務進行細化,以基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為單位,劃片包干、責任到人,按照“提升一批、規范一批、取締一批”的思路,扎實推進“小餐飲”改造提升工作。
新城區對火車站、大明宮遺址公園等餐飲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以及部分連鎖餐飲企業開展集中培訓,對部分零散餐飲單位上門開展現場培訓,累計培訓持證“小餐飲”單位300多家;灞橋區印制食品留樣、食品添加劑管理等8種制度,在餐飲單位餐廳“上墻”,形成公示牌制度墻,并將從業人員健康證排列貼于公示牌下方;高陵區重點圍繞食材質量、環境衛生、從業人員健康狀況進行集中改造提升,對監管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碑林區對全區所有餐飲店實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動態等級店外公示制度”,并且積極探索對“小餐飲”行業新的管理模式……
從2014年3月25日到11月30日,全市共改造提升“小餐飲”經營環境單位13700戶,完成1.2萬戶“小餐飲”改造提升任務的114.17%。在此過程中,檢查“小餐飲”單位20833戶(次),責令改正9534戶,立案查處835戶,依法取締“小餐飲”360戶。
如今,我市2014年惠民實事“小餐飲”改造提升任務已圓滿完成,這些工作對進一步提高全市餐飲業的整體經營水平、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以及促進就業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今后,我市將再接再厲,積極引導餐飲服務單位采用透明廚房、敞開式廚房、視頻廚房等形式,開展“明廚亮灶”工作,讓消費者對餐飲服務實時操作過程一目了然,進一步實現“吃得放心”,繼續改善全市的整體餐飲環境。
就業更順心
精準細化扶持促進就業創業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0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11萬人的11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5.2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67萬人的142%……
就業是每個人的大事,我市2014年惠民實事中,促進就業是重要內容。如果只看上述數字,您或許會感到抽象,然而,當您了解這些數字背后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和他們的故事時,就會發現,這些數字是具象的、溫暖的。
丁曄,2013年10月參加創業培訓,從事建筑幕墻安裝項目,2014年7月貸款50萬元;楊盼鋒,2013年7月參加創業培訓,從事奶牛養殖,2014年2月貸款45萬元。他們是我市眾多創業者中的普通成員,在創業初期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情況。然而,商業貸款較高的利率,以及相對嚴苛的條件和復雜的程序,使他們創業之路較為艱難。2013年,上述2人通過創業培訓,分別在當年和2014年經由區縣推薦申請創業貸款。我市相關單位根據考察結果,積極與擔保公司、銀行溝通協調相關問題,指導、幫助他們準備材料,在政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分別為他們及時申請到額度為50萬元和45萬元的創業貸款。
“我一直關注創業,自己和朋友也正在為此而準備。2014年以來,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市推出的扶持舉措更加精準、細化,可以說是‘有的放矢’。”我市一所高校大三學生謝佳告訴記者,他們打算畢業后正式創業,但初期肯定會面臨資金困難,對此,他們認真了解大學生創業貸款的有關情況,對這項惠及廣大大學生創業者的扶持政策非常關注,希望能夠借此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事實上,高校學生關注的就業、創業問題也是相關部門努力的方向。譬如,我市下發了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創業補貼、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的細化操作文件,同時加大專項資金扶持,2014年累計投入就業專項資金超過8.3億元,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完善落實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性政策,組織實施基層就業項目,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開展專業性、行業性的供需見面會和網上人才交流會,為畢業生提供高效、快捷、權威的信息服務。截至去年11月底,當年市本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累計召開各類招聘會285 場次,提供就業崗位21.68萬個,參會人數超過30萬人。
眾所周知,創業能夠促進就業。對此,我市注重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孵化等政策的統籌使用,促進創業政策與創業人群“無縫對接”,以大學生創業為突破點,推進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2014年以來,我市優化貸款程序,建立正常補充擔保基金機制,協調1億元解決擔保基金不足問題,發放大學生小額擔保貸款969筆16266萬元。目前,我市認定創業孵化基地達31家,入駐商戶1405戶,帶動就業23057人。
公共就業服務同樣是我市關注的重點。對此,我市組織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就業援助月”等活動,其間組織各類招聘會13場,幫助943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新增“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動態消除。與此同時,我市還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采取加強富余勞動力輸出就業、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兩手抓、同步抓”的辦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好地實現就業。
醫療更省心
“實時結算”讓群眾不再跑腿費力
“太方便了!在辦理出院手續的同時,就能及時拿到保險款項。”2014年12月30日下午,在西安市第四醫院住院結算窗口,市民周東(化名)高興地告訴記者,作為產婦的家屬,他希望能有更多時間照顧母嬰,“實時結算”幫助他實現了這一愿望。
如果在我市惠民實事的醫療領域評選年度高頻詞,“實時結算”可謂當之無愧,由此帶來的便利惠及眾多市民。仍以周東的情況為例,如果沒有開展職工生育保險網上實時結算,他需要整理票據,并且前往相關部門提交材料,通常情況下,需要等待數月才能收到保險款項。“現在,根本不用跑腿費力,在醫院的窗口很快就全部辦好了。”
社會保障與群眾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是民生事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我市2014年惠民實事中,新增住院醫療費用聯網實時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城鎮職工省內異地就醫費用即時結算、西安市職工生育保險聯網實時結算是重要內容。截至當年11月下旬,全市年內新增職工住院聯網醫院87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80家的108.75%,全市累計完成職工定點醫院聯網已經突破200家,達到206家,居民定點醫院已聯網108家……定點醫院聯網覆蓋面的擴大,進一步提高了住院醫療費用醫保結算效率,方便參保群眾快捷辦理入院、出院手續。
不僅如此,我市城鎮職工省內異地就醫費用即時結算工作,已完成了與安康市4家醫院的異地就醫結算聯網,目前,已有8000人申請選擇在上述4家醫院異地就醫。此外,我市還確定了咸陽市6家醫院作為異地就醫結算醫院,我市參保人員不用在社保中心辦理預先登記,就可以直接就醫報銷。
延伸閱讀
目前,西安市職工生育保險聯網實時結算工作進展順利。從2014年11月3日第一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聯網以來,已陸續開通13家定點醫療機構的聯網實時結算。
這些醫療機構分別為:西安市第四醫院、陜西省婦幼保健院、西安高新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陜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曲江婦產醫院、西電集團醫院、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民航西安醫院、西安都市醫院、西安女子醫院、市蓮湖區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