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勇 陳晨)陜西省渭南市近年來嚴明干部選拔任用紀律、科學完善考核機制,力戒干部庸政懶政,同時建立權力清單、推動簡政放權,劃定政府權力邊界。渭南依法治官、治權之舉,也給人以深刻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干部。在新形勢下依法加強對干部的管理和監督,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既是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一道生動的“考題”,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現實需求。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治權先治官,治官必從嚴。今年7月,渭南市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律的暫行規定》,通篇采用“不得”、“不準”、“不能”等禁令性要求,力圖將領導干部手中的“選官權”關進“帶電的籠子”,解決“牛欄關貓”、搞變通等問題。
與此同時,渭南還在全市干部中建立日紀實、月講評、季度考核制度,將之與年終考核、選拔任用、獎勵懲戒掛鉤,扭轉部分干部人浮于事的作風。嚴格的紀律要求和考核機制像一把“戒尺”,讓干部履職心存敬畏、不再無的放矢。對此,渭南不少機關干部感慨,“混日子行不通了。”
依法治官與依法治權相輔相成。一同被裝進“透明玻璃瓶”中的,還有一些部門手中的審批權力。
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勇于擔當。”然而在現實中,一些政府部門掌握的審批權限過大,干部違法違紀腐敗現象頻發。
渭南高對列權力清單的過程,作為摸清權力家底,重塑服務意識的良機。在渭南市近期公布的清單上,272項行政審批事項一覽無余,一同公布的還有取消、下放的141項權力。僅將國產免檢小型汽車注冊登記和科目一考試業務下放到區縣一級,全年即可為群眾節約辦理業務路費和食宿費用3000余萬元。
渭南給“權力”做減法,換來了群眾滿意度和政府服務效率的“加法”。“一加一減”之間,黨風正了,政風清了,權力尋租的空間被壓縮,“為官不易”、“嚴以用權”成為新常態。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渭南市依法治官、依法治權,不失為基層政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有效探索。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讓干部在陽光下依法履職,既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應當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行動自覺。
來源: 瞭望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