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林露)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國新辦2014年民生保障情況政策吹風會,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介紹了《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相關情況。她表示,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國共有30個省份、1315個縣的13.4萬所學校進行了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受益學生3200多萬人。魯昕還透露,將推動營養餐立法,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長期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著力改善兒童營養狀況
魯昕介紹說,去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共同編制,聚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80個縣從出生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兒童。
《規劃》提出了提高新生兒出生健康水平、改善兒童營養狀況、加強兒童衛生醫療保健、增強兒童教育保障能力、加大特殊困難兒童教育和關愛5方面的22項政策。根據《規劃》,到2020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兒童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營養計劃惠及3200萬人 小學生語數成績同比提4.6和4.5分
據魯昕介紹,近年來貧困地區兒童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就。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了3200萬農村學生。連續3年的監測表明:6-15歲吃營養餐的男、女學生,平均身高同比增加0.4和0.6厘米,體重平均增加了0.3公斤。片區內小學男、女生的貧血率分別下降了3.3和3.9個百分點;小學生語文、數學平均成績同比提高了4.6和4.5分。
營養改善計劃3200萬人受益 中央財政投300億建食堂
魯昕說,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民心工程,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國共有30個省份、1315個縣的13.4萬所學校進行了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受益學生3200多萬人。監測顯示:學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在身高體重有所增長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教育部高度重視,會同相關部門從三個方面全力推進: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2011年至今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72億元,2014年11月起將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
二是大力推動食堂供餐,中央財政安排了近300億元用于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目前已有65%的學校實現了食堂供餐。
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建設,以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為核心,制定了實施細則、食品安全保障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學校食堂管理辦法、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確了政府、學校、供餐單位等各方職責,確保了營養計劃的順利實施和營養餐的安全。
讓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里
魯昕透露,今后將從三方面繼續做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一是加快推進食堂供餐,確保食堂建成后盡快為學生提供正餐;二是加強管理,讓“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里”,確保孩子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三是推動營養餐立法,為營養改善計劃的長期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落實好《規劃》可從根本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她強調,全面落實好《規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一,這是對中國未來的投資,將全面提升國家的人力資本素質。第二,這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舉措,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第三,這是加快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政策,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第四,這是實施精準扶貧的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國家用于民生的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