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網責任編輯:陳冰
【海峽企業新聞網2015年08月01日訊】郭伯雄被開除黨籍讓這位曾經的大官再次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自陜西省會西安市向西北方向行駛60公里,便可到達禮泉縣境內。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正式設置“醴泉縣”,1964年改名“禮泉縣”至今。禮泉縣較有名氣的是境內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合葬的昭陵。
又一只“鞋子”落下,而且還是超大碼。7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對前中央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給予郭伯雄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嚴重受賄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加之2014年3月另一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的落馬,共同執掌中國軍隊大權近十年的副國級“搭檔”雙雙倒臺,這在新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此時,73歲的郭伯雄退休不滿三年,跌落之快如斯。
雖然,風聲傳聞得緊,但對于郭伯雄的老家——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新時鄉張則村來說,村里“大將軍”的命運,鄉民也并不知道得更多。
時髦“郭府”
自陜西省會西安市向西北方向行駛60公里,便可到達禮泉縣境內。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正式設置“醴泉縣”,1964年改名“禮泉縣”至今。禮泉縣較有名氣的是境內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合葬的昭陵。
這已經是消失在歷史煙云中的榮耀。近現代的禮泉則一直與貧瘠抗爭,張則村也不例外。
自禮泉縣城經新時鄉街道南行約8公里,即到達張則村。1942年7月,郭伯雄出生于此,郭、陳、芮為該村三大姓氏。當時,禮泉縣境內正經歷著連續十多年的大旱天氣,農作物歉收,百姓外逃現象嚴重。僅1940年全縣即餓死百姓278人。
郭伯雄一家的生活更是艱辛,父母后來相繼為郭伯雄添了4個弟弟和2個妹妹。多位村民表示,郭家小時候非常窮,靠為村里軋棉花籽油維持生計,一家9口人擠在狹窄的平房內,“衣服輪流穿”。
郭伯雄被開除黨籍最終結局猜想 媒體披露郭伯雄家族圈故事
不過就在2013年,郭家在村北頭花100萬元買了兩戶村民的宅基地,重新蓋起“府邸”。“府邸”為三個院子相連,據當時參與建設的村民介紹,左側為主院,是郭伯雄及五弟郭伯營的院子,右側兩個副院是二弟郭伯禮、三弟郭伯榮、四弟郭伯權的院子。
與全村其他房屋不同,郭家的院子墻體由藍磚建設,主院大紅門兩側擺設兩座小型石鼓貔貅(古時常用貔貅作軍隊代稱);如果從院子后方觀察,多個落窗玻璃的架構也顯得比較超前。多位村民表示,院子蓋好至今也沒住過人。
郭伯雄小學就在村子里就讀,當時還叫張則村小學。后來在該村小學教書數十年的陳彥禮老師還能回憶起來,郭伯雄在小學時不愛說話,學習很刻苦,但成績卻一般。當時年齡稍大的郭伯雄在小學四年級,他在一年級。
如今,這所小學已不復存在,變成村民習慣性稱呼的“四醫大小學”。公開報道顯示,2008年,位于西安的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以下簡稱“四醫大”)捐資60萬元援建的張則希望小學竣工,在老地址上完成了重建。
郭伯雄被開除黨籍最終結局猜想 媒體披露郭伯雄家族圈故事
饑餓的青春期
在禮泉縣第二中學念完初中后,郭伯雄未能再繼續學業。
1958年8月,剛滿16歲的郭伯雄參加工廠招工,被分配到距老家約17公里的興平市一家編號為“408廠”(現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的兵工廠當學徒工。適逢新中國制定了“一五計劃”,在蘇聯的援助下開建了156個大型工業項目,408廠即是其中之一,屬于“軍工船舶類項目”。
但建設完成的408廠并未能順利開工。多位退休職工向《路標》君透露,408廠實際上直到1963年才真正開工生產,郭伯雄進廠后便被安排到408廠不遠處的514軍工廠實習,時長約兩年半;1961年重新回到408廠,但呆了半年就入伍了。
和郭伯雄回廠后同在21車間的魏朝興(化名)工表示,當時的郭伯雄早上去514廠實習,晚上仍需回到408廠居住。因是單身,郭伯雄住在6個人一間的單身宿舍樓,和同村的芮文周在同一宿舍。
1961年回到408廠后,郭伯雄顯得“無事可做”。多位當年和郭伯雄一起分到21車間的退休職工向《路標》君確認,郭伯雄回來后被分配到21車間,是機械加工段車工。因為當時尚未正式開工,沒有生產任務,作為學徒工的郭伯雄每天就是“掃掃地、擦擦機床之類的”。老同事彭偉龍(化名)回憶,當時和郭伯雄見面都是在廠里召開職工大會時,“他總坐在后排,不愛說話”,印象并不深刻。
對郭伯雄印象不深刻的并非彭一人。魏朝興表示,郭伯雄當時算是比較年輕的,整個人“楞楞的”,見人面無表情,看上去“不是很靈活的人”。與同事見面也不怎么打招呼,一個車間的他只和郭伯雄有過一次“點頭之交”。魏朝興稱,那時的郭伯雄沒現在這么白,由于正值青春期,臉上一臉青春痘。下了班之后,郭伯雄會換上一身普通的中山裝,穿著并不講究,“當時工人都是比較窮的”。
郭伯雄被開除黨籍最終結局猜想 媒體披露郭伯雄家族圈故事
唯一能讓退休職工們一致記得的事情是關于郭伯雄的“偷改糧票”離廠事件。1961年8月,郭伯雄離開呆了整整3年的408廠,比較官方的說法是當時廠里設征兵名額,郭伯雄“光榮入伍”。據職工們回憶,郭伯雄在廠的1961年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因個子高飯量大,郭伯雄經常吃不飽。當時408廠發的糧票是1斤面粉換6個饅頭,分早中晚三頓飯用,一頓兩個饅頭。但郭伯雄為了吃飽自己將糧票給改了,將數字“2”改成“3”。剛開始賣飯的炊事員不太注意,時間長了之后被炊事員發現,并告知食堂科主任,食堂科主任上報廠領導——當時的408廠黨委書記胡儀生。胡儀生準備給予郭伯雄除名處分。
但關于郭伯雄是否被除名,退休職工們有不同說法。大部分職工表示胡儀生雖準備將郭伯雄除名,但尚未除名之際,郭伯雄便趁軍區招兵入伍離開;另有退休職工表示,廠里已將郭伯雄除名,郭伯雄入伍時已不再是408廠的人。
郭伯雄是否被除名一事已無從求證,但《路標》君了解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工人的地位還比較高,雖然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但為鼓勵工人保持生產積極性,工人分到的糧食甚至比一般干部分到的還要多些。同樣在21車間的退休職工張國正(化名)表示,他當時和郭伯雄都是學徒工,每月大概能分到38斤糧食,但當時正值青春期,“遠遠不夠吃”。
不知是否和這一不光彩的經歷有關,隨后在軍隊步步高升的郭伯雄并未為408廠爭取來自軍隊的訂單;對于408廠老同事的求見,郭伯雄基本一概拒絕。
在升任軍委副主席之后的2003年,郭伯雄才和408廠有了一次正式的交集。當年正值408廠建廠50年慶典,郭伯雄雖婉拒出席邀請,但還是贈送了408廠一幅“五牛圖”。
《路標》君獲知,2014年3月30日,已退休的郭伯雄在時隔56年后第一次回到他曾經工作的408廠視察,他表示“今天終于了卻了多年想回來看看的心愿。 ”此時的政治氛圍已陡然不同,15天以前他的老搭檔徐才厚剛剛被宣布被查,408廠也僅將他視察的消息放到內部刊物,對外官網上只字未提。
郭伯雄被開除黨籍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媒體披露郭伯雄家族圈故事
練兵強人升遷記
在三年學徒期滿后,1961年,19歲的郭伯雄應征入伍,被分配到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8連。55師由開國大將陳賡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舊部改編而成,此時駐扎在青海西寧多巴鎮。
這也是郭伯雄第一次走出陜西省。自此,這名青年工人開始了不可思議地攀升,直至走到職業軍人的頂峰。
據當時從408廠征兵后和郭伯雄分在同一駐地、后來轉業回家的人士對《路標》君表示,郭伯雄個子高力氣大,在部隊訓練的動作項目做得很好,后來當了班長后,在班內推廣他的那一套練兵理論,他的班成了部隊典型,他因此脫穎而出。
在他入伍第二年的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19軍55師全師進藏。不過與印度正面交鋒的是最精銳的163團,郭伯雄所在的164團僅擔當預備隊,并未正面參戰。
1963年,郭伯雄入黨,次年服役期滿后,部隊決定將其留在軍中,并由士兵提升為干部,擔任所在的164團的一個排長。隨后郭伯雄轉到164團司令部任參謀,升為正連職軍官,用時僅一年。
或因“訓練工作做得好”,1970年,并無實戰經歷的郭伯雄再被提拔為164團作訓股股長(副營級軍官)。同年,28歲的郭伯雄有了第一個孩子郭正鋼,45年后,郭正鋼也成了一名將軍,不過僅僅維系了46天。
1971年,郭伯雄調出55師進入第19軍軍部,任作訓處參謀(正營級軍官)。此后十年(至1981年),郭伯雄一直都在軍部的作戰訓練部門任職,一路升至軍部作訓處處長(副師級軍官)。這十年是郭伯雄實現軍隊生涯飛躍的關鍵期。
郭伯雄的練兵能力在此期間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稱贊。1980年,19軍舉行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性軍事演習,原19軍副政委王蘭江在《紅色年輪》一書中回憶,起初“憑借著多年參加演習的經驗和教訓,我感覺到這么大的演習,這么多的建制在一起,哪一個環節弄不好都會出問題,我多少有些擔心。”但“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讓我們放心不少。他軍事業務和責任心都很強,那些天沒日沒夜,做了大量且高效的工作。這人就是我們的作訓處長、后來當了軍委副主席的郭伯雄。”
1981年,郭伯雄回到他剛入伍時待過的第19軍55師,任師參謀長(副師級軍官)。此后經過兩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的學習,于1983年連升兩級至第19軍參謀長(副軍級軍官)。此時,郭伯雄41歲,剛過“不惑之年”。
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整編工作,陸軍第十九軍的編制被取消。郭伯雄很幸運地進入蘭州軍區,出任整個蘭州軍區的副參謀長。
在蘭州軍區司令部,他遇到了“伯樂”——傅全有上將。1990年,傅全有從成都軍區司令員調任至蘭州軍區司令員。僅兩個月后,郭伯雄便獲重用,出任蘭州軍區下轄的野戰縱隊——第47集團軍的軍長。1992年,傅全有升任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并進入中央軍委。一年后,郭伯雄調升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召開前,郭伯雄被調回蘭州軍區,并晉升為軍區司令。
1999年9月,在高級將領中更為年輕的郭伯雄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并在當月晉升上將軍銜,出任解放軍常務副總參謀長。
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剛剛步入花甲之年、從戎四十載的郭伯雄,當選為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次年3月,郭伯雄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領導人之一。2007年10月繼續當選中央軍委副主席,于2012年秋卸任。
治軍的平庸與不平庸
就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后,郭伯雄的統帥能力并未像早期的練兵才能那樣贏得交口稱贊。
“平庸”,是《路標》君接觸到的幾名軍內相當級別的人士對郭的一致評價。一位總參內部人士如此分析,“郭伯雄是草根出身,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膽戰心驚,當上軍隊副主席后也謹小慎微、顯得平庸。”
軍隊內部改革也極少郭伯雄個人的印記。自2003年起的十年中,為避免利益糾紛,軍隊體制改革等重大事項全部交由令計劃執掌的中辦負責,郭伯雄和徐才厚二人所能影響的并不大。
總參內部人士透露,當年總參內部曾建議改派作戰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而非以往的工兵、醫療部隊,但最終被郭否決。原因就在于郭“是很講政治的”,擔心派作戰部隊引發外交糾紛、或帶來風險。
但《路標》君獲悉,郭伯雄在軍隊高級軍官的人事安排上并不“平庸”,他和徐才厚是直接拍板者,也“獲益匪淺”。軍隊知情人士透露,軍隊將領升遷軍隊實行“雙頭制”,具體來說,師級以上的人事任命是兩位軍委副主席一起來圈閱后再上報。郭、徐任軍隊副主席時期,高級軍官想升遷或挪位要給二人送錢基本是公開的秘密,“在人事安排上收了不少錢可能是郭、徐二人的最大污點”。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震驚國內的谷俊山貪腐案,郭伯雄也脫不了干系。雖然谷俊山是徐才厚的親信,但如果沒有對郭伯雄的打點,谷俊山還是不可能當上后勤部副部長。
一門三將“郭家軍”
幾名在軍隊有相當級別的人士向《路標》君確認,在軍隊人事安排上拋頭露面的并非郭伯雄本人,而是其夫人何秀蓮,她充當了郭家對外聯絡人的角色。
前述總參內部人士稱,軍級以上干部想升職一般通過何秀蓮來運作。尤其是非陜西籍或蘭州軍區的干部,本來和郭伯雄搭不上界,都會想辦法認識何秀蓮。而何在收到錢后會告訴郭伯雄送錢者的訴求,如果郭伯雄明確告知不行,這錢就退回去了;如果郭伯雄默不作聲,這錢就收下了,當然事情也會給辦的。
他透露,除了何秀蓮外,郭伯雄女兒及女婿也染指軍隊的部分采購生意。
郭伯雄在人事安排上的爭議不至于對外,郭家獨具特色的“一門三將”亦在軍中不時引發議論。
其中外界最為熟知的,當屬郭伯雄的兒子郭正鋼。2015年3月2日,已升任浙江省軍區副政委(少將軍銜)的郭正鋼被調查,其從浙江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升為“將軍”的時間,也停留在區區的46天。《路標》君此前的獨家調查《郭正鋼之妻12億地產集資風波》證實,郭正鋼妻子吳芳芳曾利用軍地“圈錢”蓋爛尾樓,并向公眾集資至少12億元無法退還。
除了直系親屬,郭伯雄的小舅子、弟弟們、侄兒們都因他的高升和落馬而隨之沉浮。
郭夫人的弟弟現任某軍區副政委,是副軍級干部,2015年1月剛剛晉升為少將。
郭伯雄二弟郭伯禮則至今仍比較神秘。據他的本村小學同學透露,郭伯禮在本村念完小學后,連初中都沒上就去了郭伯雄呆過的408廠打工,后來參軍,并隨著大哥的不斷高升一路升至某軍分區領導,現已退休在西寧居住;但亦有村民表示,郭伯禮只是經營著軍隊生意,“發著大財”。
若僅按仕途衡量,三弟郭伯榮無疑是五兄弟中“最窩囊”的。郭伯榮初中畢業后即在禮泉縣趙鎮的水泥廠打工,后來升至禮泉縣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后打住,目前已退休多年。郭伯榮的一位前同事透露,郭至今仍住在縣煙草局的家屬院內。
四弟郭伯權現為陜西民政廳廳長,是除郭伯雄外當地人最為熟知的家族成員。1992年郭伯雄任第47軍長后,初中文化的郭伯權一路高升,其從趙鎮鎮長干起,先后歷任禮泉縣城建局局長、禮泉縣縣長、產煤大縣彬縣縣長、渭南市副市長。2013年2月,大哥郭伯雄卸任后,郭伯權被調到民政廳任廳長。
老幺郭伯營最開始也在家里勞動,后去西安投奔大哥,曾為陜西省軍區軍人服務社政委。該服務社是陜西省軍區所屬的國有軍辦商業企業,股東為陜西省軍區后勤部,2011年當年實現營業額19億元。查看其官網報道,郭伯營去年2月還發表了“2014年新春佳節講話”;但隨后的3月起官網便停止更新至今,目前其是否在職不得而知。
不僅如此,根據公開資料搜集,郭伯雄至少有兩個侄子也在軍內擔任職務。
公開報道顯示,郭伯雄一個侄子現任蘭州軍區某軍某師副師長。該師被譽為“鋼鐵紅軍師”,主要任務是應急防務與搶險救災,為蘭州軍區唯一一個應急師。新華網報道,2013年7月,西北某縣發生6.6級地震,其曾率隊前往救援。
郭的另一個侄子2014年時為陜西省軍區某辦參謀。唯一可查的蹤跡來自西安航空學院的官網,2014年,該辦赴該院直招士官,這位侄子在列席會議的名單之中。
原標題:
起底郭伯雄:妻女靠軍隊斂財(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