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各地干部群眾熱議"三個必勝" 師生熱血沸騰

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

——各地干部群眾熱議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

2015年09月04日06: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9月3日,北京市西城區白紙坊街道舉辦“坊間茶會”——你好老兵,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5名老戰士應邀和轄區居民一起觀看電視直播。
  海 濤攝

9月3日,天津大學的國防生在觀看電視直播時莊嚴敬禮。
  游思行攝(新華社發)

 

北京

烈士后人 努力工作不負先輩

本報記者 賀 勇 余榮華

9月3日,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北京延慶縣,電視畫面上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鏗鏘有力的講話和威武雄壯的閱兵儀式,令全縣上下一片歡騰!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的講解員王娜說:“今年30歲的我是紅旗下長大的幸福一代,今天在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和抗戰老兵們共同觀看紀念大會,激情澎湃。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不易與偉大。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我們有義務傳承好這份精神,作為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講解員我們有責任弘揚好這份精神。”

今年35歲的康莊鎮機關干部吳濤,他的太爺爺是一名八路軍戰士,1942年被日本人殺害。今天,他作為烈士家屬到天安門前觀禮,“我非常激動和興奮,我為我太爺爺自豪。我是共產黨員,是烈士家屬,在學習和工作中更要以身作則,不能給太爺爺丟臉。”

張麗茹是八達嶺鎮小浮坨村的村官,她今天組織村干部、村民和包村工作組共同收看了現場直播。她說,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和諧美滿的日子,這是無數先輩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戰爭帶來了傷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作為當代青年基層工作者,我要立足基層、服務農民,為祖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在西城區白紙坊街道,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5名老戰士應邀和轄區居民一起觀看紀念活動電視直播。在敵人眼皮底下送情報,在戰爭烏云中抓俘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向前……曾在冀南戰場上當過情報員的張益民老人當年只有11歲。回憶起當年的崢嶸歲月他十分激動,“今天的閱兵儀式彰顯了我們國家的實力,體現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是多少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和平,更要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櫻桃園社區的幾位小朋友以敬獻鮮花的形式向抗戰老兵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回民小學五年級的謝馬俊說:“早就聽過老爺爺們的故事,覺得他們個個都很勇敢和了不起。所以我要把鮮花獻給這些‘最可愛的人’”。當天,老兵們每人獲贈了一份由街道匯編成冊的《不能忘卻的記憶——白紙坊革命老兵口述史》。據白紙坊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故事不僅是老兵們一生的寶貴回憶,也時刻提示著我們后人一定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天津

南開師生 共憶聯大崢嶸歲月

本報記者 朱 虹 朱少軍

9月3日,南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組織觀看了閱兵式。時值暑假,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還在報告廳安放專業播放設備,260余名在校師生早早來到報告廳,手持學院為大家準備的手搖國旗和氣球,共同等待激動人心一刻的到來。70響禮炮鳴響后,全體在場師生起立,與電視直播畫面同步,集體高唱國歌……

“閱兵對于軍人來講是一件極其莊重的事情,這次以我國軍隊為主體,多個國家協同一起接受檢閱的儀式更是前所未有的壯舉。”作為祖國新時代的準軍官,南開大學國防生、商學院2012級本科生楊海涵激動且自豪:“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這些國防生倍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我們一定會牢記先輩們前赴后繼、甘愿為國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將個人夢融入強軍夢,和平的陽光才會普照大地,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當日,南開大學還舉行了紀念活動。早晨7時許,在校園內依照原樣復建的西南聯大紀念碑前,校長龔克與70名師生一起,手持菊花,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及死難同胞默哀。“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伴隨著西南聯大的校歌聲,在場師生靜靜地將鮮花放在紀念碑前,繞碑一周,瞻仰西南聯大“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緬懷先烈。

天津科技大學國防生及師生代表共300余人齊聚一堂,集體觀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儀式實況轉播。氣勢恢宏的閱兵式令師生們熱血沸騰,現場歡呼、鼓掌聲此起彼伏。當莊嚴的旋律響起,全場師生自發起立,共同高唱國歌。伴著熟悉的抗戰旋律,和著鏗鏘的音律節拍,揮舞起一面面小國旗,齊聲高唱滿懷激情,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和平的珍惜。

中建三局天津117大廈項目300余名建設者在中國結構第一高樓下觀看了閱兵式。今年51歲的鋼筋工王海勝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說,看到一位位已過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行著軍禮,眼神充滿堅毅,自己莫名地感動,忍不住流淚。“沒有當年他們舍身沖上前線,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向還活著的和已經犧牲的英雄致敬!活了半輩子,我們很幸運,趕上盛世了!”

天頤和養老機構的千余名老人在大屏幕前或寢室收看閱兵式。今年91歲的葛有效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大大小小百余場戰役,老人在戰爭中左手殘疾、聽力受損。“這些傷疤帶來的是和平,希望世界上再無硝煙,人民同享和平。”葛老說。

河北

129師司令部舊址老兵看閱兵

本報記者 楊 柳 史自強

9月3日,在河北涉縣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院內,幾位白發蒼蒼身著綠色軍裝的老人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他們是親身經歷過抗戰烽火的八路軍老戰士。鐵流滾滾、氣勢如虹,看著直播畫面上整齊威武的受閱部隊、現代化的高科技武器,老人們不禁潸然淚下。

今年94歲的八路軍老戰士董聚是129師12團戰士,在抗日戰爭中,他擊斃敵偽軍40多名,被稱為八路軍神槍手。老人回憶起當年的小米加步槍,看著此時長安街上開過的巡航導彈、核彈、第三代戰機時,激動地說:“我是一名老兵,我當兵時每名戰士只配有倆手榴彈一支步槍,現在我們有這樣的軍隊,有黨的領導,我一百個放心。”

當隸屬于八路軍129師的“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方隊出現在直播屏幕上時,司令部舊址院內一片沸騰。紀念館副館長張紫言介紹:“作為一名129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宣教陣地打造好、建設好,教育和激勵更多人,讓他們不忘歷史,繼承和發揚這種光榮的革命傳統,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閱兵活動中最后一個出場的方隊,是白求恩醫療方隊,成員是河北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學員。河北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12隊學生米鍶瑋說,“看到自己的同學和校友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我倍感自豪與榮耀。習總書記的講話,讓我熱血沸騰,我們一定要惜珍現在,努力奮斗!”

3日上午9時,保定市清苑區英雄后人、老民兵后代及社會各界百余人在地道戰紀念館觀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坐在第一排的是英雄后人李紅旗,老民兵后代李新婷、王彥軍等10人,李新婷雙手抱著二叔的舊照,眼含熱淚地說:“今天我帶著烈士的照片來看閱兵式,我二叔在天之靈一定能看到今日我們的威武之師,他會感到自豪。”

冉莊村劉亞軍來到地道戰紀念館,是為了“炫耀”91歲的奶奶、抗戰老民兵王文英。當抗戰老兵的車隊駛過的時候,他指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說,這就是我奶奶。91歲的王文英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村婦救會主任,積極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組織婦女做軍鞋、挖地道、站崗放哨、送情報,積極參加抗日游擊活動,參與攻打敵人炮樓,參與了張登伏擊戰、攻克北段莊炮樓、義和莊炮樓等戰斗。1945年5月,她在冉莊地道戰三戰三捷戰斗中,打死日本兵一名。

9月3日,遼寧沈陽市和平區太原街街道組織群眾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以及閱兵式。
  人民視覺

遼寧

“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含淚唱國歌(見圖)

本報記者 王金海 何 勇 辛 陽

9月3日上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九一八”事變發生地遼寧沈陽,人們以不同形式觀看閱兵。在和平區太原街,曾參加過抗日戰爭的10余位老紅軍、老八路等老戰士和千余市民共同觀看閱兵式。當國歌聲響起時,老紅軍、老八路和市民集體起立,眼含熱淚,高唱國歌。

沈陽軍區后勤史館館長徐文濤激動地說:“今天的人民解放軍,從武器、兵種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彰顯了國威,傳遞了維護和平的信念。”89歲的李國文老人曾參加過抗日救國會,“沈陽當年曾被日本占領14年,無數先烈為國犧牲,和平來之不易,70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要牢記這段歷史。”

在大連市,抗戰老兵,90歲的張志堂、95歲的石巖、98歲的于光,佩戴著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一邊收看閱兵直播,一邊回憶抗戰歲月。

石巖說:“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意義重大,抗戰精神要永遠發揚。現在我們國家強大了,人民生活幸福了,成就令人欣慰,但不能忘記苦難歷史,必須時刻提高警惕,堅決反對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復辟。”

石巖還向記者展示了他90歲時寫作的抗戰自傳《永不褪色的記憶》一書。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鵬穎教授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的精、氣、神,不僅是軍威、國威的集中展示,更向世人宣示了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教授由衷地感到“震撼”“振奮”和“自豪”:“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發揚抗戰精神,把今天的震撼、振奮和自豪轉化為工作動力,在科技上不要‘跟跑’要‘領跑’,助力偉大中國夢。”

遼寧邊防總隊訓練基地組織官兵在訓練基地觀影室一同觀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現場直播,見證當代軍人的風采,感受祖國的強大。官兵們在觀看完閱兵儀式后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邊防軍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講話精神,為部隊的發展建設和祖國的繁榮安定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為一名邊防軍人,看到這樣的場面,我感到非常激動和光榮。但同時我也感覺到身上背負著重擔,承載著使命,我會更加努力地為部隊多做貢獻,為人民多服務。”訓練基地辦公室參謀周毅說。

黑龍江

抗聯老戰士堅持站著看直播

本報記者 袁 泉

“太偉大了,太高興了!”

9月3日上午,今年92歲高齡的抗聯老戰士李敏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們應該紀念這個節日,雖然沒有到現場,但我們的心與老戰士們、與在場的每一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

東北抗聯老戰士、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一大早,就像過節一般,換上了東北抗聯的服裝,并把剛剛獲頒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紀念章戴在胸前,和抗聯精神宣傳隊的隊員們一早就坐在電視機旁,等待著閱兵的莊嚴時刻。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戰時間最長的一支抗日武裝。在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抗聯戰士們爬冰臥雪、頻繁作戰、堅貞不屈,殲滅、牽制了數十萬日偽軍,有力配合了抗戰全局。

整個閱兵的直播,李敏是站著看完的,習近平主席講話的過程中,李敏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認真記錄。當一首首熟悉的抗戰歌曲唱響的時候,李敏和抗聯精神宣傳隊的隊員們情不自禁地一起唱了起來。

“我要站著觀看紀念大會。我的戰友們很多都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相信如果他們活到今天,看到閱兵的盛況,也會和我們一樣高興。他們的犧牲,就是為了贏得民族的解放,實現國家的富強,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閱兵結束后,李敏還久久不能平靜。

強我中華,希望在青年。在有著光榮軍工傳統的哈爾濱工程大學,3日上午6000多名師生集體觀看了閱兵實況直播,激勵學生繼承光榮傳統,獻身國防事業。

“看到閱兵的盛大場面心情十分激動,感受到了祖國的強盛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最讓我感動的是抗戰老兵,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這也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蘊。”2015級國防生田金說。

他表示,作為一名國防生,觀看了這次大閱兵更讓自己心潮澎湃,決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報效祖國,投身國防建設,在部隊的大熔爐中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

各界群眾表示,習近平主席講話中提到,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戰爭帶來的記憶是慘痛的,銘記歷史不是宣揚仇恨,只有保護好曾被軍國主義分子踐踏過的人類文明底線及野蠻殺戮中國人民的歷史鐵證,才能警醒世人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山西

陽明堡車站里為子弟兵鼓掌

本報記者 周亞軍

當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步入中央受閱區時,86歲的抗戰老兵王二娃瞅著電視屏幕上颯爽英姿的子弟兵,顫巍巍起身鼓掌。

9月3日,太原鐵路局原平車務段陽明堡車站邀請3名抗戰老兵與車站職工和過往旅客一起,收看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許多人忘記旅程駐足停留、歡呼。

大閱兵讓三晉兒女歡欣鼓舞,倍感自豪。在天安門廣場閱兵進行中,微信朋友圈里傳遞著革命老區人民的由衷自豪:10個英模方隊中,“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主戰場在大同靈丘縣;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英模部隊方隊,戰斗打響在山西忻州;“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也在忻州……

山西是中國共產黨指揮華北乃至全國抗戰的“神經中樞”,是反擊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陣地。1937年9月,八路軍第115師、120師、129師,分批東渡黃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山西也成為八路軍總部和三大主力師的所在地,是黨領導的敵后抗日主戰場。平型關大捷,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人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信。

96歲紅軍老戰士梁斌是山西省惟一一位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的老戰士。生于1919年的梁斌,1936年2月參加紅一方面軍紅二師,193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9月參加平型關伏擊戰。梁斌接受采訪時說:“習近平總書記講,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今天國富民強的好日子來之不易,是用鮮血換來的,每個人都有守護和平的責任。”

“要是父親還活著,也能看到勝利日大閱兵該有多好!”山西省靈丘縣城西村已故百歲老紅軍鄭富貴的兒子鄭世芳從早上8點就守在電視機旁,他還找出了父親生前的相冊,邊看閱兵邊翻照片,“真心為咱國家的進步驕傲,你看咱解放軍現在有那么多先進裝備,小米加步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長治軍分區會議廳,一場紅色主題教育活動正在進行。武素萍作詞、韓波作曲的紅色愛國主義歌曲《太行奶娘》唱響,300余名官兵無不動容。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下去。

內蒙古

坦克研制者為鋼鐵方陣興奮

本報記者 吳 勇

9月3日上午,天安門廣場馬達轟鳴、鐵甲馳騁。此時,遠在祖國北疆的內蒙古包頭市,某企業的工人們正聚集在一起,聚精會神地盯著大屏幕觀看閱兵式。當坦克部隊轟鳴駛過天安門廣場時,觀看閱兵式的干部職工掌聲雷動。此時此刻,凝結著公司廣大干部職工辛勞汗水和深情厚意的閱兵裝備,以威武雄壯的方陣,安全、順利、高標準地精彩亮相,再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一名職工告訴記者,這已是該企業研制生產的武器裝備再一次參加天安門廣場閱兵,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壯我軍威,揚我國威。“有我們兵工人、有我們公司裝出來的產品在天安門廣場受到全國人民的檢閱,非常激動、非常高興。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我國的軍事裝備越來越先進,我們的國防實力更加強大。”

在內蒙古軍區第三干休所禮堂內,數十名老戰士身著老式軍裝,胸前掛著不同時代的軍功章,腰桿筆直地坐在禮堂內一起收看閱兵式。閱兵式后,88歲老戰士賈銀海激動地說:“振奮人心啊!外國軍隊也參加我們的檢閱,國際影響會很好、很大。”

“習總書記宣布裁軍30萬,這表明我們的態度是在世界上永遠不稱霸,這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熱愛和平,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年近九旬的老戰士李志高認為,裁軍表明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不稱霸的決心。

在內蒙古大學新校區的文體館內,1900名剛入校的新生穿著整齊的迷彩裝,觀看這場恢弘壯觀的閱兵,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自豪。學生薩尼其爾表示:“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學生,看了閱兵式后更加感受到民族團結的力量,正是56個民族的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繁榮昌盛。”

9月3日中午,剛剛看完閱兵式的86歲蒙古族老人云照光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作為一名“6次死里逃生”的抗戰老兵,云照光對于和平年代有著自己的理解。回顧戰爭年代的崢嶸歲月,云照光感慨:“沒有強大革命武裝部隊打不了勝仗,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打不了勝仗。放眼未來,年輕人更要傳承革命傳統,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事業,讓綿延至今的革命精神山脈長青。”

吉林

鴨綠江畔官兵為國防自豪

本報記者 孟海鷹 祝大偉

9月3日上午,吉林通化市建和社區近百名居民自發來到社區活動中心一起觀看閱兵式直播,當電視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大家全體起立,行起注目禮。居民盧光環說:“習總書記的講話,代表了人民的心聲。我們一定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化市江東鄉保安村的老黨員與群眾村民也早早地集中到黨群活動中心,收看閱兵式現場直播。當看到英姿颯爽的隊伍、排列整齊的戰車通過時,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村總支副書記陶立明激動地說:“觀看抗戰勝利大閱兵,給我第一感覺是震撼。祝愿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

長春市吉大一院的門診大廳一角,正在直播的畫面,吸引了病人和家屬,大家聚精會神地觀看,情不自禁地喝彩,似乎都忘記了病痛。

當天早上,駐守在祖國北疆鴨綠江畔的吉林白山邊防支隊官兵與駐地群眾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待閱兵式開始。邊防大隊副連職干事殷卓俊說:“作為一名邊防軍人,我們將牢記習總書記的教誨,在愛民固邊的陣地上,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行到底。閱兵場上我們精神百倍,界碑旁的崗位上我們也干勁十足。”觀看閱兵式的官兵與群眾紛紛表示,看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感受到了中國人的自豪。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喜平教授表示,習總書記的講話彰顯了一種大國胸懷,我們紀念抗戰勝利不是為了仇恨,是為了更加珍視和平。正因經歷過戰爭的苦痛,我國一直把維護和平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是歷史啟示的偉大真理,需要我們共同銘記。該院另一教授陳松友從三個方面表達了自身對閱兵活動的感受:一是本次閱兵向世界宣告了我們中國銘記歷史的決心;二是展現了我國的軍事現代化成果,中國人民有能力捍衛70年前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三是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對弘揚抗戰精神有著巨大作用,對于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吉林東北亞研究中心沈海濤教授觀看抗戰勝利閱兵式后,感慨道:“我們深深感到肩上擔負的重任,我們不僅要切實履行好培養中華民族年輕一代、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準確把握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為我國的和平發展與世界的和平獻計獻策,充分發揮好‘智庫’作用,切實履行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4日 07 版)

【作者: 】  【發表時間:2015/9/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