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陳化成廈門故居破敗雜亂如垃圾場
2015年09月09日11:32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廈門9月9日電(沈宇波)近日,有網友向人民網福建頻道官微(@人民網福建頻道)爆料,稱民族英雄陳化成故居成了“垃圾場”,看了實在讓人痛心。

故居懸掛的牌匾下就是成堆的雜物。沈宇波 攝
9月8日,人民網記者趕到位于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草埔巷9號的陳化成故居采訪(以下簡稱“故居”),看到的情形比網友爆料還嚴重,整個故居破敗雜亂不堪。當天,不少慕名前來探訪故居的游客被眼前的情景驚呆。

故居的木門已經破舊不堪。沈宇波 攝
現場目擊:雜物肆意堆放猶如垃圾場
陳化成(1776年—1842年),福建同安縣(今屬廈門市)人,出生于臺灣,鴉片戰爭爆發時任福建水師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著名的上海吳淞口戰役中與英軍力戰,壯烈犧牲。故居系陳化成任福建水師提督駐節廈門時所購置,至今已近180年。1961年,故居即被列為廈門市首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被列為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

院內大部分區域堆放著雜物,只留下狹窄的過道供人通行。沈宇波 攝
8日上午,記者在故居看到,院內大部分區域被堆放的包裝箱、水桶、磚頭等廢棄物占據,僅留下狹窄的過道供人通行;過道旁邊雜亂停放著幾輛三輪車,一些已經銹跡斑斑;院內四處晾曬衣物,門口頗具歷史價值的旗桿石座還被用來搭放拖布。

旗桿石座本是故居主人身份的象征,如今卻被堆放的雜物掩蓋。沈宇波 攝
故居墻上懸掛的牌匾標明故居保護范圍為“建筑物本體及大門口旗桿石座所在埕地”,旁邊還懸掛有“思明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牌匾。
記者步入故居室內,原本不算寬敞的廳堂也堆滿雜物,四處灰塵遍布。如果不是懸掛在廳堂中央的陳化成像及其后人老照片提醒記者,很難想象這就是一處有著悠久歷史與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物古跡。

故居客廳也是雜亂不堪。沈宇波 攝
故居租戶:沒人提醒我們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故居已淪為群租屋,里面住著不少租戶。租住在故居內的李先生是黑龍江人,在廈門打工。他告訴記者,由于負擔不起中山路附近樓房昂貴的租金,一家人在這里租下兩間屋子,每間每月租金為600元到800元,他們已經租住了一年多時間。
“住在這里的不止我們一家,還有七、八戶呢。”李先生指著廳堂內四周的門告訴記者,每扇門后面都住著一戶人家,整個院子里居住著十幾個人。據悉,由于大部分租戶都是外地來廈務工人員,所以經常換,很不穩定。
在交談中,李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有不少游客來故居參觀,有時甚至還有旅行團前來,他們看到故居這樣子,都很吃驚。李先生強調說,他搬進來時,并沒有組織或個人提醒他關于文物古跡保護方面的注意事項。
對此,故居所在的中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無可奈何:“目前故居的產權仍屬于個人,房主將其出租屬個人行為,我們也不好介入。”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我們看到院子里堆放的雜物也很難過,對院內租戶也多次勸阻過,但收效不大。”
陳化成后人:故居歸屬引發官司,產權置換沒有下文
據了解,陳化成第六代孫陳坤禎生前曾打算將故居中部分房產轉讓給政府,用以保護文物古跡。為此,陳坤禎于1999年8月與當時的廈門市文化局簽訂協議,約定將故居前落房產交給政府,而廈門市文化局則配合其報請廈門市政府將后落房產產權歸還給陳坤禎本人。但由于一些原因,陳坤禎與廈門市文化局簽訂的協議并未能順利執行。
陳坤禎去世后,陳化成第八代孫陳杰與其兩名姑姑各執不同遺囑對簿公堂,就故居前后落產權展開爭奪。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最終認定前落房產由陳杰的兩名姑姑法定繼承,后落房產根據遺囑由陳杰繼承。
采訪當天,記者在故居后落見到了居住在此的陳化成第七代孫、陳杰的父親陳清池。陳清池稱,由于老宅年久失修被鑒定為危房,他曾在2012年向相關部門申請對故居后落進行翻修。他給記者展示了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于2013年7月印發的《關于陳化成故居后落危房翻建的意見》,文件顯示對故居進行翻建,必須由具備丙級以上資質的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編制維修方案并報批,同時必須由具備三級以上文物保護施工資質的單位進行施工。陳清池對記者說,這樣的高標準翻建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好的他來說根本不現實。

透過院墻上的空隙,其情景很難讓人想到這里竟是一處重要文物古跡。沈宇波 攝
記者注意到,這份文件還給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產權置換。“鑒于故居的前落作為出租之用,為加強對故居的保護,市政府已決定對其進行產權置換。”文件明確指出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推進此項工作,并已完成選址意見書和用地預審的辦理,后續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而陳清池告訴記者,這一“推進”至今已經過了兩年多時間,但仍沒有下文。
記者還聯系到故居前落戶主之一的陳女士的女兒,她告訴記者,此前故居部分墻壁曾坍塌,但由于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所需費用并非個人所能輕易承擔,眼看著老宅子一天一天破敗,她們也很希望能盡快拿到合理的置換條件,將故居交由政府進行專業的保護和修繕。
部門說法:各職能部門紛紛表示故居保護有難度
8日下午,記者聯系廈門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文博處采訪故居產權置換事宜。該處工作人員表示,故居前期產權置換工作是由他們負責,但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全部移交思明區政府下轄的中華街道統一協調。
記者聯系到當時辦理移交手續的一名不愿透露具體供職信息的中華街道工作人員,他表示自己剛剛在今年六七月接手故居前后落產權置換工作,但由于負責單位的變化,此前由廈門市文廣新局報批的手續目前已經全部失效,包括立項申請等在內的一系列手續都需要重新辦理,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具體負責陳化成故居保護工作的廈門思明區文體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故居的產權置換工作本來在陳化成第六代孫陳坤禎居住在此時就已接近完成,“陳坤禎老人覺悟很高,當時希望把前落無償捐贈給政府,作為對歷史文物的保護。”該工作人員還說,由于老人的去世,故居前后落就陷入了產權之爭,這也成為故居產權置換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于故居保護工作,該工作人員無奈表示,思明區共有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跡300多處,區文體局僅有2名工作人員負責保護工作;再說,很難界定堆放雜物等行為會對文物古跡造成破壞,對租戶進行相關處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故居現在所面臨的情況,區文體局也只能做到定期檢查和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