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中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 每年新增7.6萬個


失獨父母的救贖之路

2015-10-14 07:2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紅楓中心志愿者為失獨家庭進行心理幫助。資料圖片

  50多歲的王曉瑩(化名)永遠記得2014年的一天,那天,她唯一的女兒永遠離開了她。

  王曉瑩是中國百萬失獨父母中的一員。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中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

  走不出中年喪子的哀痛,無處安放的暮年,往往讓他們陷入絕望的泥潭。從2013年起,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紅楓中心”)直面這個龐大的弱勢群體,通過心理工作坊等創新方式,探索出了一條失獨父母的心理救贖之路。

  紅楓中心注冊于1996年,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婦女研究所。它為家庭暴力受害者、單親家庭子女、失獨家庭等弱勢群體提供服務,開展流動兒童家庭教育項目、地震災后心理援助項目等。

  今年7月,紅楓中心的“失獨家庭心理關愛項目”入選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社會創新項目百強。

  “不怕死”的父母,等不到的未來

  8月12日,王曉瑩接受了紅楓中心志愿者的入戶訪談,此時距離女兒離世將近一年。心理咨詢專家、志愿者們爬上一段狹窄而陡暗的樓梯,在她家門前敲門許久,門才打開。

  王曉瑩的短發已經花白。不大的屋子里擺放著各色洋娃娃,冰箱上貼滿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的照片。

  “這孩子長得真漂亮。”志愿者輕聲贊嘆。而女主人哽咽著回答:“人家都說這兩口子長得不怎么樣,卻有個這么漂亮的女兒。她天生有唇線,像畫的一樣……”

  女兒的名字和“未來”同音,而死亡奪走了王曉瑩最珍貴的“未來”。

  2014年夏天,女兒參加一次同學聚會,聚會結束后,要打車回學校上課。一個男同學剛買了摩托車,就提出載她回校。“男孩子沒有駕駛證,摩托車也沒牌照!眱蓚孩子都殞命于車禍。

  王曉瑩的丈夫患有白血病,住在醫院!八械尼t生護士聽說后都傻了:這么一個好孩子,天天守著爸爸,怎么就沒了?”

  王曉瑩總在掐自己,“也不覺得疼”:“我一定是在做噩夢:丈夫得了白血病的噩夢還沒醒來,又進入了另一個噩夢!彼T谖堇镎襾碚胰ィ骸拔以诳蛷d,怕女兒在臥室,去了臥室又怕女兒在廚房!彼B牭角瞄T聲,跑去開門,卻再也等不到她的“未來”。

  “我們遇到的很多失獨父母都和她一樣,失去孩子后幾乎一切都被否定了,甚至失去了快樂的權利和基本的尊嚴。”紅楓中心項目官員孫一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2014年10月起,她擔任失獨父母心理救助項目的負責人。

  今年7月19日,浙江杭州一對夫婦在獨生女病故百日這天,雙雙自殺身亡!氨瘎〉陌l生絕非偶然!睂O一江說。

  紅楓中心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對北京100位失獨父母進行的《90項癥狀自評量表》調查顯示,60%以上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處于抑郁狀態的、飲食及睡眠不好的均超過60%;有強迫癥狀的超過50%;有精神分裂癥狀的、人際關系緊張的、偏執的、敵對的,均超過40%;有自殺傾向的達到38%;感到自卑的高達70%。

  紅楓中心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失獨父母都“不怕死”。

  “對他們來說,‘還活著’都成了一件恐懼的事。他們怕生病,怕進養老院,怕上手術臺找不到兒女為自己簽字!睂O一江說。

  紅楓中心副主任、首席心理專家劉鳳琴指出,失獨父母存在六大常見的心理誤區:

  一是給自己貼“低人一等”的標簽。二是主觀臆測,認為別人故意在自己面前提到孩子,感到被歧視。三是不允許自己快樂,認為是對逝去孩子的背叛。四是不允許自己悲傷,否認、過分控制自己的情緒。五是情緒化推論,比如認為“我很內疚,所以我肯定做錯了什么,我覺得很無力,肯定是好不了了”。六是負向注意偏差,“高度關注不幸的事”。

  這樣的心理黑洞從何而來?

  孫一江解釋:“多數失獨父母始終處在創傷期,甚至包括孩子已去世一二十年的人,他們的心理創傷并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自然療愈。因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傳統觀念,又讓他們感到自卑!

  在紅楓中心的咨詢對象中,有一位失獨母親趙晴晴(化名)患有重度抑郁。5年來,每天她一起來就打開電腦,進入兒子的網上靈堂,“然后發呆、睡覺,在夢里總是在死人堆里絕望掙扎……”丈夫在生活上把妻子照顧得很好,但夫妻交流很少,他不明白:“她為什么總這么鬧騰?”

  2007年,《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發布后,北京等10個省市開始根據特別扶助政策,為失獨家庭發放特別扶助金。2013年12月18日,國家衛計委等五部委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根據這一政策,以北京市為例,自2014年1月1日起,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此外,北京市根據2011年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確保實現“雙降”目標的意見》,對母親年滿49周歲的失獨家庭發放一次性撫慰金3萬元,每人每年發放特別扶助金2000元。

  “這些經濟扶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失獨家庭的經濟困境,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但心理上的巨大傷痛,則是失獨家庭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他們的心理黑洞如何填補,亟待引起全社會重視!睂O一江說。

  創新心理救助:“就像是不用麻藥的手術”

  心理康復,尤其是“失獨”這樣重大的心理創傷的康復,第一步最為艱難。

  “在失獨項目中,尋找到服務對象是第一個難點,時常費盡周折!睂O一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很多志愿者吃過失獨父母的閉門羹:“一說起這事我愛人就哭好幾天,你們不要再來了!”“我不相信你們,哪有這種好事?”“我不想讓周圍人知道我是這種情況,你趕緊走!”

  有一次,志愿者從街道辦得知,陳麗(化名)的兒子在幾年前自殺身亡,丈夫也因病去世!暗覀兊玫降氖謾C號一直打不通,她在街道登記的住處也被拆遷了。好不容易得知她在某醫院工作,抱著希望趕去,醫院又說她辭職了。就這樣放棄嗎?我們不死心,又輾轉找到跟她關系比較好的同事……終于,我們在這位前同事的帶領下,在一片拆遷工地的斷壁殘垣中,找到了那間平房——她的家”。

  這時,陳麗已經從能干的護士長,變成了眼神呆滯、行動和語言遲緩的中年女性。當志愿者熱情地說明來意時,她的姐姐非常高興,鼓勵她要多出去參與活動,陳麗的臉上才露出了不太自信的微笑。

  陳麗已經很久不用手機,家里也沒有座機。紅楓中心的項目官員姜瑩甚至擔心她能否自己找到活動地點。第一次在座談會上看到她時,姜瑩松了一口氣:“她不是沒有能力,她是被悲傷困住了自己!

  紅楓中心采用的心理幫扶方式是對失獨家庭入戶訪談、工作坊、小組活動、個案咨詢等一系列活動。

  “我沒參加這項工作之前很忐忑,特別怕觸動失獨父母的痛處。他們來報名參加活動填《90項癥狀自評量表》時,我們都特別小心翼翼,但還是有人因為一點兒小事突然暴怒。”孫一江說,心理學術語中,稱這樣的狀態為“易激惹”。

  而“心理工作坊”這一團體咨詢活動,正是讓失獨父母直面最大的痛處。每次活動由20~30位失獨父母、1名導師、多名經過專業訓練的助教參與。

  擔任工作坊導師的是劉鳳琴。她在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工作了15年,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為警察、教師、學生、醫護工作者做過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榮獲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天津港“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之后,她又在8月18日帶隊趕往天津。

  “我們運用人本主義、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視角,營造了一個安全、接納、溫暖、尊重、支持的氛圍,結合哀傷發展的階段,發揮團隊動力,創造積極體驗,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建設性力量,幫助失獨父母完成有效的哀傷,引發、構建積極的希望與信念,使心理創傷得到療愈,生活得以重建!眲ⅧP琴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這并不容易,因為她們面對的學員太特殊:60多歲的許莉(化名)獨自居住。劉鳳琴上門訪談時,看到她的床頭放著1米長的鐵棍,“她說甚至想上街打死一個人,然后自殺”。在《90項癥狀自評量表》中160分以上就是“可考慮篩選陽性”,需要適當的心理干預,許莉的分數高達360分。

  在心理工作坊上,導師會帶領失獨父母進行“找回我們的內在價值”“夢想拼貼”等20多項互動活動。

  挑戰最大的環節之一是“想象孩子來自天堂的電話”。有失獨母親曾激動地尖叫:“老師,你停下來!”甚至有人突然不能動了,也有的癱倒在地,需要隊醫緊急處置。許莉也曾憤怒地離席。走到門口,孫一江輕輕問:“你可以嗎?”讓孫一江驚訝的是,許莉想了想,說“我可以”,又回到了座位上。

  “我很理解這種痛,就像是沒有麻藥做手術。”孫一江說,“工作坊不能抑制失獨父母的哭泣和暴怒,而是要引導、釋放出來。因為失獨父母周圍的人通常受不了反復的傾訴、哭泣,所以他們的情緒是長期受到壓抑的。”

  面對棘手的突發狀況,紅楓中心的心理專家、咨詢師志愿者也有經驗。在人們哭成一片的時候,劉鳳琴總能保持沉穩、關愛的態度!耙驗槲覀兌际苓^專業訓練,心理咨詢師就是藥引子。我們特別想從心理上幫助他們,這種心情壓倒了作為普通人的難過”。

  對一名情緒失控離席的女企業家,志愿者就按照她的性格來鼓勵:“你是一個有力量的人,我相信你,你看,那么多人還需要你去支持呢……”最后,她堅持完成了工作坊課程。后期入戶訪談時,她主動告訴志愿者,女兒去世兩年來,她一直覺得孩子還在,在街上碰到和女兒相似的長頭發女孩,總忍不住跑過去看一看!艾F在,我真的接受孩子走了這件事了”。

  一位失獨母親在四川雅安的工作坊活動中,第一天畫了一棵枯樹。第二天,她在原先的圖畫上隨意添加了新的感受:枯枝長出了新葉,太陽出來了,天空中有小鳥飛翔……信心和正能量漸漸回到這位母親身上。

  讓“同命人”從互助走向助人

  在紅楓中心的幫助下,失獨父母不再只是“弱勢群體”,他們在逐漸恢復社交、回歸社會。

  紅楓中心最先搭建的,是失獨父母之間的“互助網絡”。比如8月12日,拜訪王曉瑩家的就不止志愿者,還有一位失獨母親群的群主“快樂姐”(網名)。

  面對熟識的王曉瑩,“快樂姐”熱情地招呼:“不在這兒客氣了,做點兒麻醬面,大家伙一起吃!”沉寂的屋子一下子有了“人氣”。大家捧著青花碗說:“要是能看看王阿姨做面點,就有福氣咯!”這時,王曉瑩第一次笑了。

  這樣的失獨父母,互相有個特殊的稱呼:“同命人”。他們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建立了自己的群體,相互安慰,交換信息,甚至有人為“同命人”捐款。紅楓中心看到了這其中蘊藏的正能量。

  “我們組織初步走出悲傷的失獨父母參加公益活動,參與幫扶其他父母,獲得一種互助互愛的溫暖。失獨父母只有重新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才能真正獲得新的開始,實現身心真正的救贖!

  讓失獨父母參加公益活動,這是怎么想到的?

  孫一江介紹,一開始,是因為不少參加過活動的失獨父母還想繼續參加,紅楓中心就請他們來擔任志愿者,比如拍照、幫助辦理住宿登記等,“意外發現,他們都特別樂意幫忙”。

  “失獨父母覺得喪子是特別不光彩的事,非常不自信。我們要讓他們回歸社會,不能只躲在家里。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他們幫助別人時會感覺自己有力量,能培養起自信!

  2015年春節前的兩次活動中,紅楓中心在問卷上加了一題:“如果紅楓培訓為失獨群體服務的志愿者,您會報名參加嗎?”讓孫一江意外的是,80%以上的人選擇了“是”。

  “快樂姐”在自己的群里招募失獨父母志愿者,很快就滿額了。端午節時,他們去了一家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為老人們包粽子!艾F在他們經常問,什么時候再組織這樣的活動”。

  尤其出人意料的是,重度抑郁的趙晴晴竟然也報名參加了。

  “雖然活動剛開始,就有一個環節觸動了她,她忍不住傷心落淚。但在身邊咨詢師的溫暖陪伴下,她的情緒漸漸平復,繼續投入到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為養老站的老人唱歌、包粽子,還分攤了活動開銷!敝驹刚呋貞浾f。

  當志愿者第三次入戶訪談時,趙晴晴的氣色紅潤了一些。她說,最近睡眠也好些了!案匾氖牵F在每周六她都會參加公益活動,每次都覺得挺開心。雖然還有焦慮發作的時候,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硬扛著,而是吃適量安眠藥睡覺”。

  失獨父母心理救助,亟須政府和民間合力

  在北京市社會建設專項資金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的支持下,從2013年起,紅楓婦女中心先后在北京、雅安開展了3個失獨家庭心理關愛項目。

  失獨父母們的改變令人欣喜。有人告訴志愿者:“我回去后就去看父母了,老人很欣慰!薄皬墓ぷ鞣换貋,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早起就想唱歌,出去鍛煉,老公說你怎么好像變了一個人!”

  但限于經費和人力匱乏,紅楓中心目前幫扶的失獨父母僅是這個群體的“九牛一毛”。 他們在騰訊公益頻道發起的眾籌項目“還失獨父母生的希望”目前已籌足目標款項43070元,但這僅僅是面向30名失獨父母進行一次工作坊的成本,對長期需要支援的龐大失獨父母群體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紅楓中心呼吁,失獨家庭的心理救助,亟須政府部門和民間形成合力。

  孫一江分析,從宏觀制度看,目前衛生計生系統尚缺少系統的失獨群體心理康復計劃,包括專項財政支持。

  她指出,心理康復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坝捎卺t院的資源有限,心理咨詢機構是一支可為失獨群體提供服務的重要力量。但許多城市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僅限于‘民非’機構,限制了工商注冊的心理咨詢機構作為社會企業服務失獨群體”。

  從基層來看,社區負責計生工作的基層干部有貼近失獨群體的優勢,是開展失獨群體心理康復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他們面臨對失獨群體“不敢碰,等不來,不會做工作”等難題。

  孫一江分析,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在政策支持上,在基層社區,關愛失獨群體工作并非專人負責!坝嬌刹拷洺I砑鏀德,每天面臨著繁重的工作任務”。

  二是許多社區干部在理念上,還未重視失獨家庭的心理康復,還停留在“送油送米送溫暖”的階段。“一些地方政府和公益機構有心理幫扶的合作試點,但還沒有鋪開”。

  三是專業能力問題!吧鐓^干部有著良好的愿望,但普遍缺少相關的心理專業培訓,對失獨群體的心理特點缺乏了解,難以開展有效的心理康復活動,有時還會無意間形成二次傷害”。

  紅楓中心也開設了社區干部培訓工作坊,有針對性、體驗式地幫助學員深入理解失獨父母的心理狀況、哀傷反應,學習陪伴失獨家庭完成哀傷歷程的實操方法。

  這一工作坊是無償提供的,但試點后對社區干部的“科普”效果良好,北京市朝陽區的某街道已主動提出政府購買培訓服務。

  紅楓中心還先后起草了《關于完善法律,加強對失獨家庭關心扶助的提案》(2013年3月)、《關于加強對失獨家庭心理關愛的提案》(2015年3月),通過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期間正式提交,并轉給相關政府部門。

  紅楓失獨項目組已將他們的探索編寫了10多萬字的《失獨家庭心理康復實操手冊》,詳細介紹了工作模型的理念與各項活動的方法。手冊將免費發放給服務失獨家庭的機構和組織。

  “失獨家庭是中國特定歷史帶來的社會問題,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此同時,失獨群體的心理康復模式尚無先例可循,至今仍在摸索中。我們期待更多人共同攜手,陪伴更多失獨父母走出哀傷,開始新的生活!睂O一江說。

【作者: 】  【發表時間:2015/10/1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