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縣市區撤并鄉鎮方案獲批 比計劃多撤并11鄉鎮
2015/12/03 07:35 來源: 湖南日報 作者:陳勇
記者從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到今天為止,省政府完成109個縣市區鄉鎮合并方案審核批復工作,占有鄉鎮區劃調整任務縣市區總數的100%。【相關新聞:長沙合并20個鄉鎮 410個建制村】
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由于省市縣高度重視合鄉鎮并村改革工作,方案制訂、報批等全面提速,原計劃春節前完成全部報批工作,目前全省有合鄉鎮并村改革任務的109個縣市區,全部完成方案報批,進入組織實施階段。而且,根據方案,全省共撤并524個鄉鎮,比計劃任務數多11個,分別是龍山縣多撤并5個鄉鎮、溆浦縣多撤并4個鄉鎮、新晃侗族自治縣和邵陽縣各多撤并1個鄉鎮。
記者在各地上報方案中看到,“新設鄉鎮的名稱盡可能以原有鄉鎮名稱中的一個作為合并后的新名稱”這一原則貫徹得比較好,絕大多數原有鄉鎮的名稱被沿用了下來。如長沙縣金井鎮和雙江鎮成建制合并,設立了金井鎮;開慧鎮和白沙鎮成建制合并,設立了開慧鎮;望城區靖港鎮和格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了靖港鎮。全省各地還十分注重保護地名文化遺產。記者在方案中看到,汨羅市在這次區劃調整改革中,將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地名全部予以保留。長樂鎮、新市鎮是兩個著名的千年古鎮,名稱均被保留了下來;“屈子祠鎮”、“弼時鎮”在合并中名稱也保留了下來。
各地還通過挖掘傳統文化、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等方式,準備命名一批新的鄉鎮名稱。比如,醴陵市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1000多年前,李畋用硝煙制作成爆竹,他后來被供奉為花炮始祖。醴陵作為花炮主產地之一,設立李畋鎮,意在強化花炮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津市有僅次于洞庭湖的湖南第二大天然淡水湖毛里湖,水面面積3840公頃,當地準備把這里建成國家濕地公園。這次調整,津市將保河堤鎮、李家鋪鄉成建制合并,設立毛里湖鎮,今后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