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終盤點:中國互聯網那些事兒
胡曉
2016年01月01日08:57 來源:人民網-IT頻道
走過21年的發展歷程,互聯網在中國很難再被視為一種新生力量,因為它無疑已經逐漸滲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生活空間中。在2015年,中國互聯網也更顯“融合”之美、創新之美。從去年年初人大會上的“互聯網+”,到年末聲勢浩大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2015年的中國互聯網依舊風生水起,頗多斬獲。新年伊始,讓我們共同回望。
風口之下 互聯網產業地位被重估
2015年,國內流行做加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家電、互聯網+交通……這是基于“互聯網+”行動計劃引發的產業變革。
去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互聯網+”一詞被正式提出。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等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11個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還提出具體支持措施,清理阻礙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
走過21年的發展歷程,互聯網在2015年被賦予了更崇高的使命和責任,被視為改造和升級傳統行業的關鍵因素。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在被納入到中國經濟的討論框架內。
商務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額預計達到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電子商務類消費逐步成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今年“雙11”,阿里巴巴當日銷售數據達到了912億元。同時,迅速發展起來的電商行業也在2015年積極地“出海”和“下鄉”,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如火如荼。
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席并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致辭中闡述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大原則與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7國領導人和20個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來自5大洲120多個國家共2000多名重要嘉賓共同聆聽這一中國聲音。由中國互聯網規模所決定的中國在世界互聯網中的地位和角色正在被更多國家肯定和接受。
可以說,從來沒有哪一年,互聯網在國內被賦予如此矚目的政治注視;也從沒有哪一年,互聯網以如此蓬勃之勢改寫著中國經濟、讓中國與世界共享機遇。
互聯網創業風勁吹 O2O受追捧
很多人將2015年定義為中國第四次創業大潮的起點。這一年也是互聯網創業的高峰期。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創業”一詞出現了17次,“創新”出現了45次。李克強總理還提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此后,一系列鼓勵政策相繼推出,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國務院名義發布的203份文件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多達31份。借著徐徐吹來的政策暖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席卷全國。
早幾年買書,海淀圖書城是必去的地方。這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圖書批發市場之一,如今卻從地圖上被永遠的抹去,代之以“中關村創業大街”。昔日海淀學子買書圣殿如今成為創業青年的新延安。
創業的火爆,少不了資本的加持。在全民創業的熱情下,空氣里都是錢在燒的味道。據騰訊科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融資案例綜述達到3932個,較過去五年表現出大幅增長。有數據稱,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不足300米長的街道上,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每天平均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
而最受投資者歡迎的創業項目則主要分布在020領域。年初不少O2O創業者都成功拿到融資,金額少則百萬、多至千萬。資本的熱捧也讓O2O行業極速擴張,外賣、生鮮、家政、家裝、美容、美甲、健康、醫療、洗衣、洗車、用車等各種涉及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項目應運而生。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上門O2O的大量涌現方便了生活,用戶通過手機App或者微信公眾平臺就可以享受各種需要的服務。而對創業者來說,上門O2O還是一個需要繼續被嘗試和探索的領域,創業者相信每一個垂直領域都可能做成估值過百億美元的業務。
到了去年下半年,受年中資本市場的較大波動影響,投資圈逐漸回歸理性。來自騰訊科技的數據顯示,2015年四個季度的融資案例數分別為1020個、1099個、1161個、652個,第四季度下滑明顯。
閃婚與倒閉 大小玩家遇資本寒冬
資本的退出給許多企業敲響了“喪鐘”,但“寒冬”的到來同樣也助推了很多姻緣的產生。去年一年,互聯網產業最不能讓人忽視的一大關鍵詞就是“并購”,創業公司用“閃婚”的方式抱團取暖。
2月14日,快的和滴滴兩家十億美元級別的打車軟件公司宣布合并,迎來情人節的甜蜜,時任滴滴打車CEO的程維感慨,“克服千難萬阻,22天后,我們做到了。打則驚天動地,和則恩愛到底!”
4月17日,58同城與趕集網達成戰略合作協議,58同城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獲得趕集網43.2%的股份,新公司估值達100億美元;
十一假期后的第一天,10月8日,美團、大眾點評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專注于O2O領域;
10月26日,攜程與百度達成一項股權置換交易完成與去哪兒的合并,百度將擁有攜程普通股可代表約25%的攜程總投票權,攜程將擁有約45%的去哪兒總投票權;
12月7日,兩家最大的婚戀網站,世紀佳緣與百合網達成合并協議,百合網全資子公司LoveWorld現金收購世紀佳緣,后者將成為一家私有公司,從納斯達克退市。
長期對抗終究“一笑泯恩仇”,在資本的作用下,勁敵也可結為親家。美團CEO王興說:“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一個長假”,正是2015年的中國互聯網速度。在這種速度之下,行業競爭由互相損耗走向聯姻合并,洗牌趨勢明顯。
大玩家尚可抱團取暖,小玩家只有關門大吉。進入9月份,一份020死亡名單流傳于微信圈,涉及企業上百家,覆蓋醫療、美業、餐飲、汽車等16個領域。盡管這份名單后被指出與事實有所出入,但部分企業倒下,裁員、收縮的消息卻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資本大門的關閉,依賴燒錢的O2O企業沒了真金白銀的助推,必然好景不長。
大浪淘沙顯真金,資本市場的轉冷雖然將一部分創業公司送上了“斷頭臺”,但也會讓那些真正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讓市場發展更趨良性。
誰將定義互聯網的未來
觀察和判斷互聯網的發展,不能忽略那些尚未形成燎原之勢的新技術、新產品,它們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基石。回望2015的新技術、新產品,不乏驚喜。
百度在2015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展示了無人駕駛汽車,并聲稱“三年實現商用化,五年實現量產”,中國互聯網企業與谷歌等互聯網巨頭開始同臺競爭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及商業化。
借助大疆無人機的頻繁亮相,無人駕駛飛行器這一品類在2015年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事實上,亞馬遜、谷歌等互聯網巨頭都已紛紛開始著手研究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國內廠商勢必也會緊追不放。
2015年1月,微軟發布HoloLens 全息眼鏡,VR(虛擬現實)產業成為眾多科技公司關注的焦點。國內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后,比如騰訊開始招募VR開發者,愛奇藝、優酷土豆等主流視頻網站也相繼將VR加入到研發矩陣中。
蘋果在去年3月的發布會上正式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助推國內可穿戴設備產業進入了新階段。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125.8億元,增速高達471.8%。小米、華為等國內廠商紛紛加大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上的投入。
去年6月,阿里巴巴聯合富士康戰略注資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機器人公司。除了人形機器人,國內互聯網企業也都在加速布局虛擬機器人:百度“度秘”、阿里“云客服”、騰訊“小微”、“悠悠小秘”、“V助理”等一批虛擬機器人上線或試用。
無人駕駛、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機器人……這些技術雖然尚未成為主流技術,但是卻賦予了互聯網未來發展的無限想象,也必將在人類未來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6年,中國互聯網還會發生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充滿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