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朝陽(遼寧)1月3日電 記者韓宇 記者今天從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對于2015年12月31日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審判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分別判處姚某某、王某某等5名被告人無期徒刑,判處李某某、杭某某等2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至3年不等,并處罰金。判決追繳被盜文物54件,其中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13件、三級文物10件及一般文物2件。判決沒收非法出土文物226件,包括一級文物67件、二級文物78件、三級文物75件、一般文物6件。
2014年底,朝陽市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現大批盜墓痕跡,多處古墓葬群、古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盜。公安部、遼寧省公安廳、朝陽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展開偵查,并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第一號”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紅山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犯罪案件。該案系新中國成立以來追繳被盜文物最多、單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
12月31日下午1時30分,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庭一片肅靜,此時30名被告由法警一一押送至審判庭,30名被告分別身著黑色和草綠色棉服,雙手戴著手銬,低頭緩步移到被告席。被告一字排開,由于人數眾多,幾乎占滿了法庭的前排位置。
判決追繳被盜文物54件,其中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13件、三級文物10件及一般文物2件。判決沒收非法出土文物226件,包括一級文物67件、二級文物78件、三級文物75件、一般文物6件。
自去年6月22日以來,朝陽市公安局相繼發現朝陽市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古遺址保護區建控地帶以外周邊均出現深挖痕跡,連續發生多起盜掘案件,一批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積石冢群文物本體和原歷史風貌遭到嚴重破壞和損毀,大量文物被盜。
公安部、遼寧省公安廳、朝陽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展開偵查,并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第一號”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紅山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犯罪案件。該案系新中國成立以來追繳被盜文物最多、單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
2014年12月7日凌晨5時,首次收網全面展開,由朝陽市785名民警組成的78個抓捕組,會同其他省市配合抓捕的警力,在遼寧、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陜西、山西7省區10市同步展開抓捕行動。在6個小時內抓獲犯罪嫌疑人78人,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
其后,本案抓獲犯罪嫌疑人共175名,打掉盜掘犯罪團伙10個,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其中一級文物125件,二級文物86件,三級文物200件,一般文物757件,價值逾5億元。
盜墓團伙成員中還包括4名考古工作人員,其中一名參與搶救性挖掘的技工挖到珍貴文物玉豬龍后,支開了民工,私下藏匿并與另一名考古工作人員將其作價320萬元出售。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這些考古人員監守自盜并將其出售,致使珍貴文物流失。凌源市某村村主任也因為參與倒賣文物身陷囹圄,村中百姓對此感嘆不已。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現已在五處地點發掘出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發現了距今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遺址內涵豐富,出土文物精美絕倫世界罕見。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可與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覺達羅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發現,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最早發現于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后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上世紀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并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法制網消息,記者1月4日從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對于2015年12月31日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審判決,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分別判處姚某某、王某某等5名被告人無期徒刑,判處李某某、杭某某等2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至3年不等,并處罰金。判決追繳被盜文物54件,其中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13件、三級文物10件及一般文物2件。判決沒收非法出土文物226件,包括一級文物67件、二級文物78件、三級文物75件、一般文物6件。
2014年底,朝陽市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現大批盜墓痕跡,多處古墓葬群、古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盜。公安部、遼寧省公安廳、朝陽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展開偵查,并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第一號”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紅山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犯罪案件。該案系新中國成立以來追繳被盜文物最多、單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
另據人民日報5月的報道稱,當時抓獲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盜掘者也在不斷更新犯罪手段,他們掌握大量考古知識的同時甚至利用起了不少科技手段。據辦案民警介紹,此案一號人物姚某某有著“祖師爺”的綽號,博覽考古等方面書籍,“他在確定古墓葬、遺址位置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脫離羅盤儀的輔助,直接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和日月星辰位置,就可以進行大體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