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照片顯示太陽附近現不明物體 疑為巨型UFO
來源:奇趣探索
2016-07-22 10:10:36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10月25日公布了一組照片。照片上顯示,太陽附近出現前所未見的超巨大不明物體,尺寸大如地球。有人推測這個地球大小的不明物體是要進入太陽的UFO,內部可能載有無數的外星人。
說到巨大UFO,電影《獨立日》(1996年)中也曾出現過東京23區大小的超大外星飛船。但是和這次的超巨大UFO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此次事件發生后,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于NASA的太陽及太陽軌道觀測衛星(SOHO)拍攝并公布出來的太陽照片。SOHO是由NASA開發研制出來的太陽探測機,于1995年12月成功發射,至今仍在軌運行觀測。
美國UFO愛好者指出:“通過同太陽的相對大小可以看出,不明物體是類似地球大小的固體。圖像分析結果顯示,這些物體并不是類似太陽耀斑等的光熱現象,而是實實在在的堅實固體。但是,在宇宙空間里,而且是太陽附近,不可能有固體存在。真是令人驚訝的照片。”

實際上,這并不是第一次拍攝到超巨大不明物體。
“俄羅斯科學家在2009年曾提出警告說‘有巨大物體要進入太陽表層’,而且,看過SOHO傳回的照片的科學家們也于12年4月提出相同的報告。此次照片上魚翅形的地球大小不明物體很有可能和之前報道的巨大UFO是同一物體。”
如果這個UFO里有外星人乘坐,那么能承載多少外星人呢?
不管怎樣,以地球上的物質和現有技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造出那樣超耐熱的巨大宇宙飛船。
太陽內部不斷進行著核聚變,產生大量能量,這些能量又不斷以光和熱的形式散發出來。太陽的中心溫度約高達1500萬度,表面溫度約為6000度,太陽黑子約為3000度。時常爆發的太陽耀斑可以達到約3000萬度。如果太陽內部真的有保護外星人的UFO存在,那么外星人的文明程度應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除此之外還有強電磁波的問題。

太陽耀斑是由被稱之為日冕物質拋射的超熱太陽等離子體爆發造成的。太陽耀斑爆發時會釋放出強烈的磁暴、電磁波和放射線。磁暴會導致精密儀器和電子儀器失靈、通訊中斷等故障。甚至連距離地球很遠的人工衛星也會因太陽耀斑產生的磁暴而短暫失靈。

如果NASA拍攝到的不明物體是巨大宇宙飛船,也就是巨大的精密儀器,在離太陽如此之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安然無恙,那么不得不承認宇宙中還存在著地球人無法想象的高科技技術。
但是UFO愛好者們更關注的是其社會性而不是技術問題。NASA一位相關人士表示:“要想成為飛行員,首先其頭腦和體力都要過關,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他的溝通交流等能力。世界各國的男女在一個狹小空間內聚集數十天,一個合格的飛行員必須要能夠潤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這個巨大UFO內部絕不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那么外星人到底是如何統治管理的呢?UFO研究家竹木良氏表示,“按照人類現有水平,即使造國家大小的宇宙飛船也會因人心不齊而失敗。外星人要想造出行星大小的UFO,內部必須高度統一。用法西斯主義來統治的話可能會出現反叛者,用民主主義來統治的話又可能滋生出不同黨派。我希望外星人在進入太陽之前能夠告訴我答案。”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夏普山進行調查,科學家認為這里可能存在火星生命的痕跡,自降落火星以來,一路上好奇號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火星地貌,各種各樣的巖石造型,有些巖石像火星生物的樣子,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了好奇號的最新發現,車載相機系統拍攝到一個光滑的球體,看上去像是人造物體,難道火星上真的有智慧生命,是否是他們創造了球形物體?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認為這個球形物體是一種自然現象,并非智慧生物的杰作。

好奇號車載相機系統拍攝到一個光滑的球體,看上去像是人造物體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解釋,加利福尼亞州的海灘上也發現過類似的球形物體,而且數量龐大,其形成的原因是沉積巖侵蝕,形成毛孔狀的孔隙,其中水流可能扮演了比較關鍵的角色,這說明火星在古老的過去也可能存在液態水。從圖中可以看出,神秘的球體直徑大約為1厘米左右,看上去像是一個高爾夫球的大小,與周圍常規外形的石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然這個神秘球體具有一定的“科技色彩”,但美國宇航局科研人員認為這也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好奇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表面運行了2年多的時間,行駛的歷程數為5.5英里,由于這段火星探索之旅路面并不平坦,好奇號的車輪已經出現了破損,因此美國宇航局對好奇號的控制顯得小心翼翼,一路上好奇號也拍攝到大量珍貴的火星地貌。同時也記錄了火星上的環境變遷,因為科學家推測數億年前,火星上擁有液態水的河流,好奇號降落的位置處于濕潤環境中,因此這里也可能存在火星生命的痕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迄今為止,這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197顆候選系外行星,科學家現已證實了104顆是系外行星,其中4顆行星環繞M矮星K2-72運行,它們的直徑比地球大20-50%,M矮星K2-72距離地球181光年。

美國亞歷桑那大學科學家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負責人,他們指出,當前并不能排除M矮星K2-72的4顆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4顆系外行星被證實是巖石行星,潛在孕育外星生命形式,其中兩顆行星所接收的放射線等級接近于地球。

這項系外行星最新發現是結合陸基望遠鏡后續觀測數據獲得的,這些陸地望遠鏡包括:雙子星北座望遠鏡和WM凱克天文臺。在K2勘測任務中,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通過測量恒星亮度變化,從而發現途經恒星前方使恒星亮度產生變化的凌日現象。
在最初研究中,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僅對北半球小部分宇宙空間進行了勘測,這意味著這4顆行星自轉速度、體積大小和溫度變化非常類似于地球。
在2013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延長任務期,它失去了精確觀測原始目標區域的能力,但是維修之后使它獲得了新生。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維修之后開始了K2觀測任務,它能夠觀測發現大量寒冷、小型紅矮星。銀河系中紅矮星數量超過了類似太陽的恒星,這意味著太陽系鄰近恒星主要是紅矮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隱身衣是科幻小說中的流行主題,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對隱身衣頗感興趣,他們致力于研制新型技術,努力將隱身衣轉變成為現實科技。目前,英國倫敦專家最新研制一種材料,噴涂在物體表面可使它們“完全消失”。

該材料是由納米微粒構成,它能夠彎曲物體表面,使電磁波“變平”。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QMUL)的研究小組使用納米微粒材料對物體進行噴涂,最終能使物體處于隱形之中。
這種復合納米材料具有7個不同層結構,每層的電屬性取決于它們的位置。所有各層的結合效應可能“隱藏”物體,這意味著該材料可以隱藏物體,使入射電磁波散射開來。

隱形材料的“工作波段”在8-10千兆赫茲頻率,這是電磁波譜的部分范圍。該頻率帶也被稱為厘米帶或者厘米波,波長等級在1-10厘米之間。研究報告合著作者、電氣工程師郝陽(音譯)教授稱,這項材料設計是基于轉換光學,這一概念是隱身衣的設計基礎。
郝陽教授指出,我們研究表明該材料可應用于其它工程應用領域,例如:納米-天線和航空工業。同時,該材料也有較廣泛的應用,對任何類型電磁表面波的微波至光學控制。
人們一直不停的尋找著宇宙中的其他生命,科學家從不懷疑他們的存在,但是也從沒有找到過他們。按照理論來說,宇宙中廣布生命,但是人們技術有限,無法確實。現今被認為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僅14光年。
銀河系有180億個行星系,假如百分之一的星系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那么概率就是1.8億;而在這1.8億個行星系中,假如有百分之一有生物,那么概率就是180多萬;在180萬中,假如有百分之一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萬。如果算上銀河系外的星系,概率更會高得嚇人! 因此"人類是宇宙唯一的智慧生物"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外星人是對地球以外生命的統稱。古今中外一直都有關于“外星人”的猜測和假想,在各國史書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異記載,但是直到現在人類還無法確定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體甚至是智慧生物“外星人”的存在,外星人之迷始終未得到解決。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嘗試聯系他們。雖然科學家認為星球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飛抵地球,但他們并沒有否定外太空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每個國家都有一份關于外星人ufo絕密檔案,這些文件都被當局政府秘密封存,但是在民間確實又有許多人有目擊ufo甚至外星人的事件。不過紙包不住火美國政府由于民眾的壓力,和不斷的ufo光顧美國,讓其不得不公布一些關于美國外星人事件。美國公布的ufo檔案中包括羅斯維爾事件,在當時公共資料處的官員口中得知美國人已經得到了外星人的尸體和ufo殘骸,但是幾個小時以后,政府收回了第一次的說法,他們說只是發現熱氣球而已,由于在政府第一次發出聲明的時候美國媒體已經將此事宣傳到了世界各地,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FBI終于將幾十起ufo事件真相公眾于世,解開了多起美國外星人事件的真相。
其中有一份是羅斯維爾事件發生后,當時參與調查的FBI探員發給FBI華盛頓地區主管霍特爾的記錄顯示,美國政府當時在羅斯維爾找到的并不是熱氣球,而是一艘從來沒有見過的飛行器,還有一具像人類的新物種,可能是外星人。另外還記錄了ufo墜毀之前有人看見了在新墨西哥州看了飛碟,直徑大約有15米,圓盤狀,中間凸起,飛碟中的駕駛員只有1米左右高,穿的都是金屬衣服,這有可能就是墜毀在羅斯維爾的那架飛碟。
這件歷史上最著名的ufo事件的真相,美國外星人事件、ufo事件的秘密在不斷的被揭開,相信給更多研究ufo和外星人的人員帶來幫助。

外國媒體爆料,一名俄羅斯女性名叫:瑪塔葉戈羅夫納姆。據她自己說,就在2009年的時候,她和她老公去別墅度假,但是在到達別墅的時候,她偶然發現一個UFO墜落在別墅后院,而UFO中又有一具外星人的尸體,她把外星人的尸體帶回家冰藏兩年的時間。而且她還為這具尸體拍下了五張照片作為證明,她并非在夸大其實。根據她的照片可以看出,這具外星人尸體大概只有0.6米,其中外星人的頭部就占了很大的比重,這個外星人的眼睛看上去類似球狀,它的胳膊非常的細小(不知道是不是死了之后萎縮導致的)。這個所謂的外星人看上去就像是人類和魚類的雜交體,很多電影中的怪獸跟它有些類似。就在她收藏了兩年后,最終充公給了俄羅斯政府。
俄羅斯是UFO的高發地段,很多關于UFO的傳聞都從這里傳出,我們并不排除這具尸體就是外星人的可能性,因為外星人的外形并不是很多科幻片給我們的印象,他們可能長得更像怪物,一些人可能會誤認為是地球上的怪獸一類的東西,但是實際上他們就是我們口中的外星人!

或許俄羅斯捕獲過的外星人不在少數,只是對外宣稱并沒有任何的發現,關于外星人之迷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知道的都會比我們多出很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證實,外星人的確存在,而且它們已經發現了地球,并且監視著地球,但是或許它們并沒找到什么辦法能順利的著陸,才造成了那么多的墜毀事件傳聞。
科學家在宇宙尋找外星人也有了新的突破。在目前發現的眾多宜居星球中,最近的僅14光年,也是人們可能最先探索的星球。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于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
“這是一個尤為激動人心的發現,因為圍繞‘沃爾夫1061’運行的三顆行星的質量都足夠低,或許是巖石構造、表面堅固,”南威爾士大學的鄧肯?懷特博士主導這項研究,“中間的那顆行星,‘沃爾夫1061c’,位于紅矮星的宜居帶,因此它表面的水可能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而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所以這顆行星上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一個超級黑洞就夠我們喝一壺了,如果是兩個超級黑洞呢?而且不巧的,這兩個超級黑洞又碰撞到了一起,會發生什么事情?
天文學家觀測到,在宇宙中兩個超級黑洞或將在未來相撞,這兩大超級黑洞相撞,將會爆發出1億倍于超新星的能量。著些能量足以在瞬間毀滅太陽系。

天文學家發現在一個遙遠星系的中央,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互相圍繞對方運動,即將進行一次巨大規模的碰撞,這或許將成為宇宙中最為震撼的爆炸事件之一。
這兩個黑洞互相盤旋的空間比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大不了多少,其運行速度約為光速的7%。天文學家預計,它們可能會在不到100萬年的時間內碰撞到一起,所爆發出來的能量將超過1億顆超新星。
天文學家將這個雙黑洞命名為“PG 1302-102”。今年1月份,天文學家注意到在一個星系中心處,出現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紫外光亮點,由此第一次發現了這個雙黑洞的存在。目前,科學家正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er,Galex)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紫外線數據,對過去20年里的光模式進行追蹤。

天文學家發現,這兩個黑洞正發射出一種奇特的周期性光模式,其中一個黑洞正在吸收比另一個黑洞更多的物質,并加熱周圍的物質,釋放出能量。研究者還發現,這個黑洞環繞另一個黑洞運行一周的時間為5年。通過研究這些黑洞在最后時刻——在宇宙時間的尺度上——的變化,有助于我們對引力波的探索。
這兩個黑洞將越來越靠近,形成一個“死亡螺旋”,并在時空曲率中傳播擾動,即引力波。如果能觀測到這一現象的證據,將有助證實愛因斯坦在大約100年前提出的有關引力的理論。
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佐爾坦·海曼(Zoltán Haiman)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說:“我們正在加強自己的理論,對該系統中發生的一切進行解釋,并且開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兩個黑洞的“糾纏舞蹈”還發射出一種奇特的光信號,每隔5年就會變亮。這是“藍移”效應導致的結果,當光朝著我們的方向傳播時,會被擠壓到更短的波長上,這與警車朝我們駛來時警笛聲會變得頻率更高類似。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黑洞的巨大速度有關。亮度較高的黑洞其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7%,即大約4700萬英里(約合7564萬公里)的時速。以這樣的速度,光的能量會增大,亮度也會增強。
有關該研究的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丹尼爾·德奧拉齊奧(Daniel D"Orazio)及其同事對上述效應進行了模型研究,并對紫外光下觀測到的情景進行了預測。
他們認為,如果這種周期性可見光的亮、暗模式是來源于相對論性增強效應的話,那同樣的現象也應該出現在紫外光中,但放大了2.5倍。

德奧拉齊奧說:“這就像一只60瓦的燈泡突然間變成了100瓦的亮度。由于黑洞的光加速離我們而去,它看起來就像一只昏暗的20瓦燈泡。”天文學家希望這些發現能有助于了解宇宙其他地方黑洞的形成機制。
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首席科學家吉姆·格林介紹說:“‘新視野’號的不僅僅完成了拜訪所有大行星的探測這一跨時代任務,它還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啟迪。在此之前,誰能想到冥王星表面有居然一顆愛心呢?現在,飛翔在太空深處的“新視野”號依然在不斷傳回令人激動的圖像,激發我們探索宇宙的好奇心,讓我們相信宇宙中存在無限的可能。”

下面是這一年來,“新視野”號關于冥王星及其衛星系統最重要的十項科學發現:
1、冥王星及其衛星系統的復雜性大大超出了天文學家之前的預測。
2、冥王星地表活動的劇烈程度,以及某些地區的地質構成年代之新,令科學家震驚。
3、冥王星的大氣結構比預想的更低更朦朧,其逃逸比率和之前預測的模型都不一樣。
4、卡戎赤道地區存在明顯外延地質結構,顯示在遠古時期,這里有可能存在過冰海洋。新視野號傳回的其他證據顯示今天的冥王星地表之下有可能存在內部海洋。
5、冥王星的衛星中,能夠由隕石坑確定年齡的那些均是同時誕生的,這驗證了科學家的一個設想:這些衛星是在遠古時期由冥王星和另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發生的一次猛烈撞擊中形成的。

6、卡戎擁有一個陰暗紅色的北極,這在太陽系其他已知天體中從未出現,科學家猜測這是從冥王星逃逸的大氣物質重新聚集在卡戎地表形成的。
7、“冥王星之心”所在的史波尼克平原由氮冰強烈對流形成,寬達1000公里,這也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冰川結構。
8、“新視野”號證據顯示,冥王星的大氣存在巨大的壓力差,這意味著在冥王星表面可能曾有過液體揮發現象,目前我們只在地球、火星和土衛六“泰坦”幾顆太陽系星球上觀測到這個現象。
9、“新視野”號的拜訪大大豐富了科學家們關于冥王星其它幾顆小衛星的認識。
10、冥王星的大氣是藍色的。大概吧:)
“難以置信,僅僅在一年之前,我們對冥王星系統的認識竟是如此之少,”“新視野”號任務科學家赫·韋弗介紹說,“然而今天,我們認識到冥王星竟然是如此的特別,它推翻了我們之前的種種設想。更讓人激動的是,它還在持續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的發現。”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