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關中平原暑熱難耐,可在陜西省咸陽市,一項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態治理工程——渭河灘面生態治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工程西起隴海鐵路橋,東至上林大橋,全長3.22公里,規劃面積1500畝,總投資9430萬元,主要建設綠化、亮化、美化渭河渭城段沿線灘地以及中央濕地景觀區、親水體驗廣場、百畝荷塘等10個灘地生態景觀,使這片雜草叢生的亂石河灘成為一個百姓生態休閑的集聚地。 咸陽市的渭河灘面生態治理工程僅僅是渭河生態區建設的一個分支項目,據陜西省渭河綜合治理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黨德才介紹:“陜西將加大渭河綜合整治力度,計劃用5年時間預算投資189億元建設渭河生態區,其面積達到了1000平方公里。屆時,陜西關中地區將形成秦嶺、渭河南北相望的兩大生態景觀帶。”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是陜西人民的母親河,灌溉著兩岸1400多萬畝良田,養育著陜西省64%的人口,集中著陜西省65%的生產總值,在陜西乃至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戰略地位。但多年來,渭河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上游水土流失嚴重、中游水污染加劇、下游河道淤積日趨嚴重,小水大災成為常態,制約了渭河沿岸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安全。 為恢復渭河生態功能,陜西于2011年印發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方案》,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完成投資210余億元,建成堤防工程630公里,生態濕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實現了“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標。 進入“十三五”后,陜西省進一步加大了水資源環境的整治,而渭河整治的全新方案就是建立渭河生態區。按照“鞏固、提升、綜合”的治理要求,實施灘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濕地a建設等措施,讓河湖庫塘連接,人工水道與自然水道貫通,形成渭河與其他主要水系內部大循環、外部大連通的關中柔性水系,力爭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黨德才介紹,渭河生態區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在前期綜合治理的基礎上,以渭河生態保護為前提,沿原有已建成的渭河河堤南北兩岸進行擴展。需要完成河灘地整治35處、治理入渭支流31條、建設堤防79公里、退耕還濕建設濕地77處等系列工程。城市核心區、城市規劃區、渭河農村段將分別向外擴展200米、1000米和1500米。新的生態區將重點開展渭河生態修復、水源涵養、水景觀提升及沿岸產業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