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張歐亞有功無過,呼吁武漢換帥是仗義直言真英雄!
學習與記錄 2020年02月15日
2020年2月13日上午,據新華社消息:“中央對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進行了調整。應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蔣超良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武漢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同時調整,王忠林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和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副書記、常委、委員和武漢市委書記職務。”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湖北省換帥,武漢市換帥。
19天之前,1月24日,湖北日報記者張歐亞首次在微博呼吁:武漢必須當即立當換帥!
“武漢必須當即立斷換帥了 !必須有當年非典期間臨危受命首都王副主席這樣雷厲風的領導!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認為,臨時換不熟悉領導,不利于工作的展開,但據當前日益嚴重并繼續擴大的異常嚴峻的形勢,當前的臺上者不具這樣的領導指揮力!
為了武漢,希望立即換帥!!!”
此后,在網絡流傳的一份紅頭文件中,《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致函武漢市委市政府道歉、檢討,“給當前防控工作添了亂,給各級領導添了堵”,表示已啟動相關程序,將進行處理…
八天之前,他第二次呼吁武漢換帥。
2月4日,網傳武漢全城消毒,隨后武漢官媒辟謠。對于此事,5日上午,張歐亞在微博再次發聲:宜昌的炮車已在路上,襄陽也準備啟程了,武漢再不換帥,還當何時?
在44天之前,“謠言8人”之一的醫生李文亮發布了一條關于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 提醒注意防護…發出最早預警的他們,被公認為是醫學界吹哨人。
如果說李文亮等人是醫學界吹哨人, 那么最早呼吁換帥的張歐亞,則是新聞界吹哨人。
新聞吹哨,何來添亂?
首先,作為從業近30年的新聞工作者,他參與采訪過很多個重大新聞。在業界,他被稱為新聞游俠。無論是三峽截流、98抗洪、北京奧運、國慶閱兵,還是大連空難、汶川地震、張君劫案等,都有張歐亞的重要報道。
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他和同事們走入恩施深山,帶我們發現了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長期走在新聞一線,方知基層民生冷暖。疫情期間,張歐亞的多次發聲換帥,是在給地方相關人員敲響警鐘,并非添亂。
在疫情發生以來,不論是衛健委通報還是媒體報道,均是:未發現明顯人傳人證據… 1月15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現有的調查結果表明,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
直到1月20日,那天鐘南山院士接受央視采訪,肯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當天,疫情數據顯示確診218例,死亡3例。 直到1月23日,武漢市凌晨宣布10點封城。但是,截止當日24點,疫情數據已經達到確診830例,死亡25例,治愈34例…
雖然封城,但醫院物資告急,調配滯后混亂,口罩告急,春運以來武漢離城500萬人,封城前30萬人離開武漢,以及隨后的醫院床位嚴重不足,網民深夜發帖求助… 等等問題依舊暴露在武漢市民面前。
決策的滯后,物資配送的滯后,封城的滯后… 多少加劇了疫情,期間微博能看到的是大量的市民的焦慮,是大量群眾的擔心。封城滯后,市內社區開始播放疫情廣播,但多數社區依舊進出自如。直到2月以來,大量社區才開始封閉管理。
封城后嗅到這些風險的張歐亞發聲了,但結果呢?卻被定性為“給當前防控工作添了亂,給各級領導添了堵”。除了提到換帥,他更是提到當時的重要問題,“據當前日益嚴重并繼續擴大的異常嚴峻的形勢,當前的臺上者不具這樣的領導指揮力!”,直指當時指揮力不足,指揮力不足,那么基層的執行落實方面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2月10日,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1號令,通令“力量下沉、定時通報、嚴格考核”,指揮部令一改此前的“通告”,直接以“通令”(通令又稱“職務訓令”)的形式嚴格令行落實。10日晚,中央指導組就病人轉運問題約談當地官員,約談的背后是執行人員失職,更是體現了防控執行力不足,再深究,也和此前的指揮紕漏有著相關聯系。
作為新聞工作者,17年之前,他就橫穿湖北,深入基層采訪,不論是采訪經驗還是常識,他的發聲絕不是“添亂”。
為什么要呼吁換帥?
“籠罩著不安的平靜!”
2月12日,傳媒茶話會對話張歐亞。
“有2003年防控非典的經驗,今天,只要領導層面足夠高度重視,組織指揮有力有序,怎么會控制不了疫情呢?但現實情況是,有關方面并沒有真正緊張起來、行動起來,疫情還在繼續擴大、蔓延。很多人求醫無門。”看到的、聽到的都讓張亞歐再也壓制不住內心的想法了。
張歐亞在疫情中敢于監督、敢于批評疫情防控工作的不足,何錯之有?作為社會公民,積極通過媒介工具發表言論,表達對于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直指問題所在,何來添亂?
權力要監督,哨聲要悉聽。
相關部門,應當接受監督,包括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等。
在面對公民、媒體指出的問題時,相關部門于理、于法都應當接受監督,聽取輿論和群眾的呼聲。面對來自新聞界的吹哨,面對群眾的警示和哨聲應當聽取。而非兩耳不聞窗外事,去創造“和諧”、“大合唱”的疫情輿論氛圍。
正如,最初8位醫生的哨聲,倘若當時提前警覺,采取措施,疫情的防控可能并不會這么復雜。但潛江在1月17日下令封城, 成為繼神龍架林區之外,確診人數最少的地市。
13日,湖北省委、武漢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調整。是中央從大局出發,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湖北省領導班子實際,經過通盤考慮、慎重研究決定的。也是符合了全省、全市人民的愿望。
哨聲早就有了,但輿論來晚了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靜了”
1月17日,張歐亞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則《武漢衛健委通報:又死亡一人》的新聞時這樣說道,這是他最早的呼喊。
“不,能,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靜”
1月19日,張歐亞在朋友圈轉發了《非典殷鑒不遠,不可掉以輕心!世衛組織告誡各國,武漢肺炎有擴大蔓延可能》,再次發聲。
一邊是張歐亞的擔憂,一邊則是風平浪靜的輿論氛圍。1月19日,《楚天都市報》頭版頭條報道百步亭社區萬家宴活動,活動當天甚至有出境記者參與直播,給市民營造一股和諧濃濃的年味氛圍。
第二天,鐘南山發聲,確定能人傳人。這一天,連空氣都變得緊張起來,這一天,曾經發聲談論“未明顯出現人傳人”、“可防可控”的某專家,被全網式批判。這一天,恐懼或許已經出現在了百步亭的空氣里
1月24日,南方傳媒書院發文《中央與地方媒體在武漢肺炎新聞報道中的得與失 調查記者不能缺位》,文中指出地方媒體報道肺炎新聞的滯后,并這樣發問:
報紙的版面越干凈,社會的現狀越骯臟。調查記者是社會的醫生,可當下我國能拿得出手的調查記者寥寥無幾……人到用時方恨少,武漢瘟疫中的地方媒體真地盡責了嗎?我們的社會真的不需要調查記者了嗎?
“接到通知,不能自己做宣傳,發布的信息需要批準,只能轉載,不能原創...”一條疑似地方新聞工作者留言時透露。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 張歐亞的哨聲早早響起,也沒能敲醒夢中人,哨聲早就有了,但輿論來晚了
要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不能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如果說疫情發生后,出于穩定社會情緒,媒體要做好報道議題設置和輿論引導,這是可以理解的。但2月的“風月同天”等三篇奇聞,再次向我們證明了,這只是一顆玻璃心在描寫“希望”’。
黨報黨刊要成為黨內批評的強大武器,敢于開展新聞批評是一個黨有力量的表現,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單純從當地肺炎疫情報道看,對于疫情中的人間大愛,是必定要做肺炎疫情中的好聲音報道。但面對疫情期間的權力缺失,媒體人頂著壓力仗義直言幾句怎么了?
國難當頭,勿需吹捧權貴,更無須將悲傷化為勵志故事來渲染,也勿需以扭扭捏捏尋求“暖暖心”。
張歐亞呼吁換帥,言之無誤,媒體也勿需行檢查之文。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文人執筆,亦是俠客。
人有人格,報有報格!疫情面前,記者的筆、媒體的紙更應該敢吹哨,敢為蒼生鳴不平,不為權貴唱贊歌!
張歐亞:向在鄂的新聞同行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很多同行詢問身處疫區的湖北日報高級記者張歐亞老師的情況。最近,我們在微信上和張老師進行了簡短的交流。
青年記者:張老師,您好。湖北疫情一直比較嚴重,很多媒體同行對您現在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狀況十分關心,現在情況怎么樣?
張歐亞:謝謝大家。我很好,工作、生活都很正常。請大家放心!
青年記者:在大批醫療隊伍和救援物資運抵湖北的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新聞同行也到達湖北進行采訪。像我們雜志所在的山東的大眾報業集團也先后派出了5名記者奔赴抗疫一線,有兩位同志已經奮戰了22天。像他們一樣的新聞同行不在少數。
張歐亞:非常感謝!非常感動!很敬佩他們。這次很多外地到武漢來的記者,還有些自媒體人,我們每天都會有交流。向他們致敬!這就是一場戰斗,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比戰場的前線還要危險,希望大家首先保護好自己!
也很感謝山東人民,給湖北捐了那么多物資,派了那么多醫生,現在把市委書記也一起給我們了(2月13日,中央對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和武漢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同時進行了調整,其中,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同志調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和武漢市委書記)。山東人民的深情厚誼,讓我特別感動。
青年記者:我看到您在微博和朋友圈也一直關注著疫情、關注著媒體的報道。
張歐亞:是的。此次戰“疫”報道,傳統媒體、新媒體互為補充,各有擔當?傮w看,各有各的側重,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受眾。人民日報、澎湃、北青深一度、《財經》《人物》等很多媒體推出了一些影響力大的好稿件。從至今發生的一些重要的輿情事件來看,信息公開透明很重要。對于媒體來說,無論是何種媒體,哪怕只有一個讀者的自媒體,都得說真話,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青年記者:您講到和一些來武漢報道的媒體人,還有自媒體人都有接觸,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討論最多的是什么?
張歐亞:有好多的,有對沖鋒在前的醫生們的敬意,也有對當時疫情持續發展蔓延的憂慮,還有對漂泊在外的湖北人遭遇的討論,當然,也有我們媒體報道的得失,等等。我最近在工作之余,整理思緒,收集資料,準備創作一些和這場疫情抗擊有關的作品。
青年記者:感謝張歐亞老師接受我們的連線,希望疫情盡快過去,生活恢復正常。正如鐘南山院士眼含熱淚但是堅定地講道:“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