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 ..
· 新華視點丨努力完成全年經 ..
· 新華網視評|堅決打擊汛情 ..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詳細內容
托起生命的方舟

       托舉生命的方舟——方艙醫院建設記

 

新華社記者

2月初,數以萬計、與日俱增的病患,已經遠超醫療資源負荷極限,如何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新冠肺炎疫情重壓如山,在決戰之地武漢,這一難題亟待破解,必須破解!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盡快增加醫療機構床位,用好方艙醫院,通過征用賓館、培訓中心等增加隔離床位,盡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堅定明晰。

建設方艙醫院,用好方艙醫院,成為關鍵舉措。短短10多天里,一座座被視為“生命之艙”的方艙醫院,在武漢三鎮建設啟用,大幅擴容收治能力,為奪取這場疫情防控勝利筑牢基石。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福建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在詢問患者病情。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刻不容緩的關鍵之舉

告別紛飛的雨雪,武漢連續迎來晴日。

2月18日下午3時,位于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又有一批24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出院。

“感謝醫護人員,真的感謝你們!”“武漢必勝!”邁著不再沉重的步伐,出艙的患者臉上滿是欣慰和感激。截至目前,這家首批啟動的方艙醫院共有102人獲準出院,由社區接回繼續隔離14天。

在武漢全市,截至18日24時,已投入使用12座方艙醫院,收治病人8563人。

“要做到‘床等人’,絕對不能‘人等床’!”——根據最新部署,武漢正加快建設步伐,籌建新一批方艙醫院,以應對依然艱巨的收治任務。

“這是國家在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以往沒有采用過,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赴武漢調研指導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評價。

2月14日,患者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排隊登記。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時針撥回到10多天前——

嚴峻疫情籠罩武漢全城:患者人數猛增,醫院床位全線告急。相當數量的輕癥患者或疑似病人求醫無門,因怕感染家人有家難回。這種嚴峻形勢若得不到改變,這些人會陷入困境甚至引發悲劇,同時也會成為疫情擴散的主要源頭。

“重癥病人從發病到住院的平均時間是9.82天,很多人在等待中由輕癥成為重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說。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甘肅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不斷累積的病患數字,如同巨大的“堰塞湖”,懸在每一個人心頭。雖然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陸續開建,武漢本地醫療資源極力挖潛,但依然遠遠滿足不了海量求醫需要。

此時的武漢,不少患者痛苦煎熬。市民陸俊奕是其中之一。

“頭痛、心臟痛,吃藥無效,得不到確診無法住院,我擔心病情一直發展下去,自己撐不下去……”

2月2日清晨,已經多日高燒的陸俊奕拖著病體走了1個小時,到醫院進行核酸試劑檢測。次日出來的結果顯示“陽性”,但醫院爆滿、無法收治。

2月17日,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江蘇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患者做檢查。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無助和絕望,也折磨著34歲的周莉。2月2日,她的丈夫CT顯示雙肺玻璃狀感染。看著愛人發燒不退,一天吐20多次,呼吸極度困難,2月4日晚,她哭著不停撥打120才求來一輛救護車。

“到了武漢市第七醫院,沒有氧氣,只能排隊等,輸完液后呼吸困難稍微好轉,醫生讓我們回家隔離。”

醫院沒有床位,外面大雨瓢潑,周莉只能扶著體力難以支持的丈夫,坐在醫院冰冷的走廊里熬到天亮。“等待過程中,親眼看著好幾個人去世,那種感覺無法形容……”

武漢2日累計確診5142例,3日累計確診6384例,4日累計確診8531例……快速增長的數字背后,是一條條亟待救治的生命。一床難求,是病人和家屬望眼欲穿的錐心之痛。

應收盡收,刻不容緩!

2月4日拍攝的正在加緊改造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迅速把確診輕癥病人都收治起來,給予醫療照顧,與家庭與社會隔離,避免造成新的傳染源,至關重要。”王辰說,這就要啟用大空間、多床位的“方艙醫院”。

專業的建議,果斷的拍板,火速轉化為具體實踐——

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推動下,武漢及全國各方救援力量連夜行動,緊急抽調20個省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的醫學救援隊,將武漢市的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成方艙醫院,集中收治確診輕癥病人。

早一分鐘,甚至就能挽救一個生命。

僅僅一天多時間,2月5日晚10點,位于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江漢方艙醫院率先啟用,床位數1500多張。首批3家中的另外兩家,位于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的方艙醫院也隨后啟用。

2月6日凌晨,在病中苦苦等待的陸俊奕,終于等到了社區工作人員電話,“可以進方艙了!”。

2月4日拍攝的正在加緊改造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外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周莉也盼來了好消息。9日晚,丈夫住進了武昌方艙醫院,狀況逐漸好轉。14日,確診感染的她,也被社區送進武昌方艙醫院,所幸癥狀較輕。

“對我來說,方艙醫院就是救命草,如果沒有它,我和老公還有很多病人不能及時救治,病毒還會一傳十、十傳百。”周莉說,每天都會有人出艙,每天都有醫生通報情況,“讓人看到希望”。

2月14日,江漢方艙醫院迎來第一次大規模核酸檢測,病人排起了長隊。歡呼和掌聲傳來,那是有患者獲準出院。還有病友們互相詢問,期待下一批名單能有自己。

陸俊奕的檢測還是“陽性”。但這次他沒有太多失落,“相信出院的日子不遠了”。

“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加快了周轉,解決亟待進艙患者的需求。”江漢方艙醫院院長、武漢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說,方艙醫院能高效益地取得控制傳染源、救治患者兩大目標,將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2月4日,工人在改造中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內施工。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爭分奪秒創造“方艙速度”

2月11日,黃陂區體育館方艙醫院啟用;2月14日,以中醫為主的江夏方艙醫院啟用;2月17日,光谷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啟用……經過爭分奪秒的改建,一座又一座方艙醫院投入使用。

數字,記錄著這場與時間的賽跑。

——582分鐘。

晚上8點接到緊急委托,承擔武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的市政配套設計工作,上海市政總院44位工作人員徹夜不休,第二天早上6點就階段性完成了施工圖設計任務。

“救護生命刻不容緩。與疫情搏斗,確保醫院早日建成,我們一秒都不能松懈。”項目負責人劉俊說。

——19小時。

接到緊急通知的第一時間,武漢市江岸區和長江建投集團立即著手,在原有廠房基礎上改建長江新城方艙醫院。選址、現場踏勘、規劃設計到開工建設,僅用了19小時。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福建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患者檢測血氧含量。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一陣陣機器轟鳴,一輛輛運輸車駛入,戴著白、黃、紅各色安全帽的工人們往返穿梭,施工現場一派繁忙。21個艙位,3500多張床位……這里將建成武漢目前最大一所方艙醫院。

汗水,澆灌出這次前所未有的創舉。

剛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一線歸來的周瑞明,又投入到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建設之中。

作為中建三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項目總協調,周瑞明奔忙于方艙各區域。現場300余名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們接龍搬卸、緊張組裝。2月5日凌晨3時,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方艙內,1000張病床及配套水電順利就位。

2月5日晚,武漢方艙醫院收治首批患者,在江漢方艙醫院,患者排隊辦理入住手續。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2月11日,武昌方艙醫院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出院患者向媒體記者展示出院證明。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眾志成城托起生命的希望

一棵“信心樹”,“長”在方艙中。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一處墻上,用紅紙貼出的“樹干”和“樹枝”上,滿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便利貼留言,“愿月余,疫病除,國泰民安”“平安回家,加油”……猶如累累果實。

“這里是我們共同的家。”入住一個多星期的患者向艷婷說,“畢竟這里以前不是醫院,一開始有些擔心,但住下來后,立馬有了安全感。醫護人員每天測量3次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如果病情加重,會馬上被發現并及時轉院,所以比在家隔離要安全。”

2月14日,醫務人員在武漢首個以中醫為主的江夏方艙醫院病區熟悉環境。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有著同樣心理變化的,還有江漢方艙醫院的患者何丹。現在她每天都在朋友圈曬住院的一日三餐,牛肉、花菜、蘿卜燒肉……“我自己在家只能下點雞蛋面條,非常感謝這么短時間內把我們安置到這里。”

配套設備從簡單到逐漸周全,醫護人員從急缺到迅速到位……籌建時間雖短,但方艙醫院對患者治療和生活的關照不斷細致。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一名患者在翻閱圖書。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為幫助患者和醫護人員御寒,各方艙醫院提前為每個病人準備加厚被子、電熱毯、取暖器,為全體人員配發軍大衣、羽絨服,有條件的啟用24小時集中供暖。

“前期的一些設施不完備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駐守武昌方艙醫院的上海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張繼明說,經過幾天磨合,10多支醫療隊以及政府部門之間銜接順暢,患者治療情況平穩。

一些場景令人振奮:在醫護人員帶領下,方艙醫院里的患者們隨著音樂節拍跳起廣場舞、健身操,活力滿滿,促進身體更好更快地康復。

一些鏡頭令人難忘:有的患者專注地閱讀著作,有的患者積極學習備考,有的患者安靜地玩著魔方……這些專心致志的身影,傳遞出樂觀、堅強的力量。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患者跟隨醫護人員做“呼吸操”。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患者踏實安心的背后,則是醫護人員艱苦的付出。

換上厚厚的防護服,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一干就是6、7個小時……廣西婦幼保健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廣西婦幼保健院重癥醫學科護士梁藝華說,“每次活動都是汗流浹背,身上有很多熱氣,動作稍大一點的話,都會喘。”

“穿上這套防護服,手腳就是笨笨的。”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醫生趙黎明緊張忙碌著。

趙黎明的工作主要包括收治患者,病史、服用藥物等問詢處理,給予藥物治療,并與患者交流、進行心理治療。雖然辛苦,他卻感到欣慰——患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再不用到處求醫了”。

2月17日,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江蘇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患者做檢查。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醫護人員真的很辛苦,而且態度特別好。我旁邊病床有個老奶奶,生活有點不能自理,護士不僅給她送藥蓋被子,還一遍一遍陪她上廁所。”向艷婷說,“一些病人也體諒醫護人員,主動承擔一些清潔工作,彼此之間很融洽、很溫暖。”

點點滴滴,感念在心。方艙與共,醫護人員和患者結為“一家人”。

勠力同心,共克時艱。

經上級批準,武昌方艙醫院成立東區和西區兩個病友臨時黨支部,組織黨員病友承擔匯總病友問題、領取發放物資、維持領飯秩序、疏導病友情緒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組建病友臨時黨支部,讓方艙醫院更加井然有序,增強了大家戰勝疾病的信心。”病友臨時黨總支書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護士長王建英說。

2月17日拍攝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同舟共濟,攜手向前。

2月17日中午,一份巨大的蛋糕被送進江岸區方艙醫院, 54名生于2月份過生日的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慶祝生日。搖曳的燭光中,素不相識的人們打著節拍,臉上洋溢著笑容,切蛋糕,吹蠟燭,吃長壽面……

病毒無情,方艙有愛。一批批患者達到出院標準、獲準出艙,鼓舞著更多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2月14日拍攝的江夏方艙醫院外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愿漫天的飛雪帶走一切陰霾,期待一個晴朗、沒有病毒的好天氣!”一位患者許下心愿。

窗外,日出雪融,春意漸近。方艙醫院內,一本書,一段舞,一聲聲加油和祝福,期待著患者早日走出方艙,走進春天。(記者張旭東、鄒偉、廖君、胡喆、李思遠、徐海波)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2/2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