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yè)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yè)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huán)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tǒng)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jié)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chuàng)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趕考”,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紅色圣地之河北篇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趕考”,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紅色圣地之河北篇
2021-05-27 23:29:03 來源: 新華社

  黨的百年輝煌歷程中,西柏坡是一個耀眼的紅色地標。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同當地黨員干部群眾座談時鄭重表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在西柏坡,“兩個務必”的諄諄告誡,穿越時空,回響激蕩;“‘趕考’遠未結束”的諄諄教誨,呼應時代,催人奮進。

  這是4月26日拍攝的西柏坡紀念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考題——“兩個務必”的深邃思索

  【紅色足跡·西柏坡紀念館、中共中央舊址】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zhàn)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并主持召開縣鄉(xiāng)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紅色歷史·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位于河北省平山縣的西柏坡,有著“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美譽——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辦公,指揮了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fā)出了“兩個務必”的號召。西柏坡成為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這是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舊址(2019年4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游客在西柏坡紀念館廣場參觀(2017年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牢記“兩個務必”】

  平山縣西柏坡鎮(zhèn)梁家溝村村民陳鎖平參加了2013年的座談會,他印象最深、最難忘的還是總書記對“兩個務必”的深邃思索。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景區(qū)常年售賣紀念品的陳鎖平,流利地背出“兩個務必”。

  陳鎖平說:“宣傳‘兩個務必’是老區(qū)黨員的自覺。”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這是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行動標尺。”平山縣委書記張前鋒說,平山老區(qū)牢記總書記諄諄教誨,無論是決戰(zhàn)脫貧攻堅,還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都堅持把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重中之重,努力把踐行“兩個務必”轉化為行動自覺。

  在西柏坡舊址,講解員韓向飛為游客進行講解(2019年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答卷——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

  【紅色足跡·總書記的牽掛】

  “總書記十分關心老區(qū)發(fā)展,在座談會上,他對干部包村等幫扶措施追問得很細。”參加座談會的西柏坡村村民閆上青回憶說,“總書記跟咱老百姓親,一直牽掛著西柏坡人民。”

  今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平山縣西柏坡鎮(zhèn)北莊村全體黨員,把鄉(xiāng)親們更好團結凝聚起來,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紅色歷史·老區(qū)平山的光榮】

  革命戰(zhàn)爭時期,平山有5萬多人參軍參戰(zhàn),近萬人為國捐軀,涌現出了平山團、“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等一大批英雄群體和人物。

  和平建設年代,為支援修建崗南和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老區(qū)又奉獻出13萬畝良田,10萬多人搬上高崗旱嶺重建家園。

  這是4月26日拍攝的崗南水庫(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西柏坡鎮(zhèn)鎮(zhèn)長張榮說,全鎮(zhèn)轄有西柏坡村、梁家溝村、北莊村等16個行政村,都是水庫移民村。革命時期有200多名西柏坡兒女光榮犧牲。1958年修建崗南水庫,西柏坡人民又從“米糧川”搬到高崗旱嶺,人均耕地從原來5畝陡降為0.3畝。

  【決戰(zhàn)脫貧攻堅】

  “最好的干部派到扶貧一線”“大產業(yè)覆蓋、小產業(yè)帶動、點對點幫扶”“政策找戶、戶找政策、逐人核查”……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平山縣匯集力量決戰(zhàn)脫貧攻堅,不打贏,不收兵。

  基礎設施提升,旅游短板補齊,新業(yè)態(tài)增多……西柏坡步入發(fā)展快車道。

  這是西柏坡文旅小鎮(zhèn)(2019年8月16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天線入了地,柏油路通到家門口,還用上了抽水馬桶……”閆上青一一盤點說,“西柏坡過上了‘青山綠水紅日子’。”

  2018年,平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此后,平山連續(xù)在省級脫貧成效年度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績。

  “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西柏坡鎮(zhèn)黨委書記陳東亮說,他們正遵照總書記囑托,努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力奮斗鄉(xiāng)村振興。

  在西柏坡,村民駕駛電動車帶領乘客觀光游覽(2019年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賡續(xù)——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紅色足跡·九月會議舊址】

  2013年7月11日,在九月會議舊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縣鄉(xiāng)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總書記指出:“這里是立規(guī)矩的地方。黨的規(guī)矩、制度的建立和執(zhí)行,有力推動了黨的作風和紀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表示:“‘考試’仍在繼續(xù),所有領導干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yōu)異的答卷。”

  這是4月26日拍攝的西柏坡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紅色歷史·九月會議】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有一座不起眼的長方形土坯房,里面只有幾張桌子和幾把長凳。這里便是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提出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的戰(zhàn)略任務,要求軍隊向前進。會議作出關于執(zhí)行請示報告制度的決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增強紀律性,還強調要繼續(xù)克服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的成分不純、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的不良現象。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76歲的閆青海是西柏坡有名的義務講解員,也是一名老黨員,他經常來九月會議舊址,向游客講述他的傳奇故事。

  閆青海(中)給孩子們講奮斗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2019年4月8日攝)。新華社發(fā)

  “我這輩子有兩大幸事,一個是黨的一大代表董必武救過我的命,一個就是和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座談。”閆青海感慨,他的命運與黨的百年歷程緊密相連。

  1948年秋,3歲多的閆青海得了一場重病,奄奄一息。絕望的父母把他包裹起來,放在石碾子上,本想就此放棄。沒想到,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婦發(fā)現了他,并將他送往醫(yī)院進行搶救。

  后來曾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閆青海,帶領村里年輕人外出“闖蕩”增收,還帶頭發(fā)展旅游,開了全村第一個“農家樂”,經營起第一艘觀光船,成為村里首個“萬元戶”。

  “生在解放區(qū),長在新中國,奮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安享晚年在新時代。”閆青海說,他經歷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這些巨變,哪個不是靠黨帶領人民干出來的?”閆青海說,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一輩子都不想犯懶”,還要發(fā)揮一名老黨員的余熱,堅持宣傳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鎮(zhèn)梁家溝村村民在民宿內整理客房(2019年8月16日攝)。新華社發(fā)

  充滿干勁的還有梁家溝村“70后”黨員陳素梅。她在西柏坡開了20多年餐館,從最早一間平房到后來三層樓飯店,生意越做越大。但今年當選村委會副主任后,陳素梅決定放下生意,騰出更多精力服務村民。“作為黨員,不能光想著自己。”她說,村里正“二次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集體經濟,“我得帶頭干!”

  “機遇不等人,只爭朝夕。”在北莊村,30歲的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丹忙個不停。她說,接力鄉(xiāng)村振興,還要壯大自身產業(yè),北莊正加快融入西柏坡紅色旅游,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兒。

  這是4月26日拍攝的西柏坡全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作者: 】  【發(fā)表時間:2021/5/28】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xié)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huán)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fā)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lián)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