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砥柱人間是此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紀實

砥柱人間是此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紀實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砥柱人間是此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紀實

  新華社記者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此時回望中華民族追尋偉大復興夢想的歷史時間,意味深長——

  風雨百年,青史可鑒。中國共產黨無疑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堅強領導核心。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2012年,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手中。此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國內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一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奇跡,引領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奮力前行!

  千年夢圓——中國共產黨人兌現莊嚴承諾,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習近平

  “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2012年11月29日,剛剛上任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出鏗鏘誓言。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睆目v貫千年的樸素理想,到激蕩百年的奮斗歷程,全面小康迎來“建成”的決定性階段,擂響“決戰決勝”的戰鼓。

  幾天后,習近平總書記選擇改革開放前沿廣東,首次赴地方考察。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并種下一棵高山榕。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在中國建設小康社會。從此,小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蘊。

  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

  從廣東回到北京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踏雪來到太行山區河北阜平縣看真貧。在顧家臺村,他走進村民顧成虎家破舊的土坯房,心情沉重。

  這是2019年8月拍攝的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村貌。新華社記者 趙鴻宇 攝

  習近平總書記走后,顧成虎發現收到的慰問品中比別家多了一件棉大衣。“后來我才知道,那是總書記看到我左袖口破了,特意讓人給加的!鳖櫝苫⒄f。

  “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绷暯娇倳浀脑捳Z重若千鈞。

  此后,貧困人口脫貧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一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

  這,是一場任務艱巨又必須打贏的戰役!

  當時,中國農村有近一億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舉——

  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在印有黨徽的脫貧攻堅責任書上簽下名字。

  “這就是你們給中央立下的軍令狀。”習近平總書記嚴肅地說。

  在此基礎上,省、市、縣、鄉、村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

  貴州省劍河縣南明鎮臺沙村駐村第一書記楊精澤(左)與村民在合作社里喂雞(2017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黨中央一聲令下,脫貧攻堅戰場萬馬奔騰。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沖鋒陷陣。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上陣,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足跡遍及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翻山越嶺到20多個貧困村訪貧問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兩不愁三保障”等措施,始終指引著脫貧攻堅戰的方向。

  貴州省望謨縣樂旺鎮黨委第一書記張航(右)在農技員岑連剛的指導下給花椒苗修枝(2020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經過英勇戰斗,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1800多名黨員、干部犧牲。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污染防治,同樣是一場絕無退路的攻堅戰。

  2014年2月25日,北京遭遇霧霾,空氣污染指數已連日爆表。

  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一邊調研一邊思考應對之策。

  “大氣污染防治是北京發展面臨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绷暯娇倳泧烂C指出,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相繼實施。

  當年11月,北京召開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美麗的藍天刷屏。

  習近平總書記在歡迎宴會上致辭:“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要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中央隨后下發相關文件,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標志性戰役陸續開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高懸……戰果頻頻,讓生態文明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美麗中國的模樣,正是中國人民心中全面小康的厚重底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是第一要務,安全是重要基石。

  2019年1月21日,一年一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關鍵少數”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從有效遏制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到有序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再到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一場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戰斗闖關奪隘,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堅強保障。

  2020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即。

  在武漢站,G431次列車乘務員艾婷婷在發車前向乘客揮手(2020年4月8日攝)。這是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后開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發列車。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打響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襲。

  在泰山壓頂的危難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沉著、指揮若定,作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果斷作出關閉離漢離鄂通道的決策,決定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及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一名醫務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2020年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在黨中央號令下,4萬多名醫務人員奔赴前線,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日夜值守,凝聚起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

  下沉至武漢市花橋社區的干部在搬運居民訂購的草莓(2020年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經此一役,中國人民挺了過來!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轉正”,中國社會生機活力依舊。這道“加試題”讓全面小康含金量更足。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深圳,望著那株已枝繁葉茂的高山榕,意味深長地說:“8年了,彈指一揮間啊。選的這個地方很好,樹冠能展開,樹長得也快。”

  這是2020年10月2日拍攝的深圳市民中心和蓮花山公園一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穿越百年風云,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建成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平正義陽光灑向大地……

  全面小康的中國,正是梁啟超在兵荒馬亂中暢想的“雄飛時代”,正是李大釗在沉沉黑夜中向往的“青春之國家”,正是方志敏在敵人監獄中憧憬的“可愛的中國”。

  建黨百年之際,全面小康夢圓在即,站立“如您所愿”的盛世,告慰先輩,昭示未來——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偉大變革——應時代之變,答歷史之問,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輝映中,書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

  ——習近平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告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正是在這次黨代會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黨章,寫在百年大黨的旗幟上。

  新時代,新思想,其來何從?

  在“兩個大局”交織激蕩中,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寬廣的戰略眼光、深邃的歷史思考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是一場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

  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高增長,剛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增速走出下行曲線。

  是沿用老辦法拉增長,還是找新路徑提質量?

  201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明確“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新常態”,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思之深、行之篤。

  山西太鋼,全球最大不銹鋼企業,一度巨額虧損。2017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走進這家企業考察調研。

  第一次考察,太鋼剛剛經歷去產能之痛。

  太鋼集團員工在展示用手撕開0.02毫米厚的超薄帶狀不銹鋼(2019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三年后,太鋼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鋼”供不應求。見到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生產車間,“85后”技術員廖席緊張又興奮。

  拿起一片“手撕鋼”,總書記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贊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了一場關系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這是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秦嶺違建別墅拆除后建設的秦嶺和諧森林公園(2019年7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發展方式全面轉變、發展結構大幅調整、發展動能加速轉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站上新起點,朝著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

  這是一場發展空間的戰略重構——

  2014年3月,乍暖還寒。

  正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九曲黃河的最后一彎——黃河東壩頭段考察。

  水闊風勁,河水裹挾泥沙滾滾東去,千百年來,黃河曾多次在這里決口改道。總書記佇立岸邊眺望。

  “黃河寧,天下平!绷暯娇倳浬钣懈锌,“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

  這是在河南濟源拍攝的“黃河三峽”景色(2020年9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在黃河河南段,沿黃各地生態廊道建設如火如荼,黃河母親梳洗舊顏,披上“綠裳”。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2019年9月,河南鄭州。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古老黃河,掀開了發展的嶄新篇章。

  不限一時一域,放眼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著眼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用大戰略運籌區域協調發展大棋局。

  這是2019年11月23日拍攝的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境內的長江巫峽段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兩條母親河——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新路;

  三大城市群——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發揮集聚效應、構建新增長極和動力源;

  四大經濟區——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賦予時代新內涵、發展新方向。

  以千秋大計的氣魄謀劃建設雄安新區;在新的更高起點上,賦予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歷史新使命……

  聯南接北、承東啟西,優勢互補、雙向互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個個關鍵處落子、彼此相連成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廣闊空間。

  這是一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巨變——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聚焦“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份涉及15大領域、33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的方案出爐。

  由此,中國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全新局面。

  深知前路險峻,習近平總書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擔當,親自掛帥中央深改組(委),親自把關掌舵、拍板決斷、部署推進。

  7年多來,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為民族復興初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從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機構改革大幕,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系統描繪和部署中國之治“制度圖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開辟出嶄新的境界。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濤卷起巨瀾。

  習近平強軍思想、經濟思想、外交思想、生態文明思想、法治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以真理的偉大力量,強力推動著新時代的偉大變革。

  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

  “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事訪問期間的一番肺腑之言,彰顯出人民領袖的真摯情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懷,貫穿于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

  從人民大會堂到田間地頭,從革命老區到改革開放前沿,從老北京胡同到“換了三種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的重慶山村……無論在哪里,民生始終是總書記心中最大的牽掛。

  寧夏西海固,曾因水而困。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看望父老鄉親,走進村民馬科家,聽說安了太陽能熱水器,總書記關心地問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嗎?”

  總書記為何對洗澡這樣的民生小事如此掛心?這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給出回答。

  作為黨中央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政策的平臺,這次會議的一項議題是研究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6個突出問題。

  看似一些小事,習近平總書記卻強調:“都是大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從農村的“廁所革命”到城市的垃圾分類,從防治“小眼鏡”到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從加強食品安全到狠剎浪費之風,百姓的柴米油鹽,一件件都擺上中南海的議事案頭。

  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標注不斷刷新的民生刻度——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邁向深水區,戶籍制度改革“鼓點”密集敲響,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制定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民事權利,修訂刑法更有力懲治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各類犯罪,完善行政訴訟法讓“民告官”更有底氣……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绷暯娇倳浾f。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得到人民認可。

  在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龍溝鄉境內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爾且高山坡地上的黃芩種植基地,西南醫科大學副教授夏紀毅(右二)和該校派出的駐村工作隊員俄且莫機(左一)為當地彝族群眾講授黃芩種植和采摘技術(2020年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一個也不能少”的承諾,是讓全面小康惠及全體人民的答卷。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涼山。在三河村,總書記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圍坐在彝族村民節列俄阿木家的火塘邊交流。

  節列俄阿木的女兒熱烈日作幾度哽咽。她說,村里的小孩以前沒書讀,“如果不是黨的關懷,我和弟弟也沒法上學念書,更不用說去成都讀書了”。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阿布澤魯小學,彝族女孩海莫惹牛(右二)在數學課下課后向老師請教問題(2020年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兌現承諾,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如期整族脫貧。

  “一個都不放棄”的堅持,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答卷。

  武漢780名新冠肺炎患兒全部平安出院,最小的收治時才出生30小時;80歲以上高齡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年齡最大的108歲;

  全國確診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2.15萬元,重癥患者超過15萬元,少數危重癥患者高達幾十萬元甚至超過百萬元,所有費用全部醫保報銷、國家兜底……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堅毅而深情。

  人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

  再塑自我——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習近平

  百年歷史一再證明,黨的領導堅強有力,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反之,將遭受挫折。

  86年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86年后,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烏江河畔,望著對岸山峰險峻、壁立萬仞,陷入沉思:

  “遵義會議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

  2012年11月,面對中外記者,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堅定有力:“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等一系列制度的出臺,全面從嚴治黨在全黨展開。

  “從具體事抓起,才能落到實處”——

  從抓“舌尖上的浪費”到抓“車輪上的鋪張”,從查“月餅盒里的不正之風”到查“樓堂館所的豪華”,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一系列舉措劍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黨風政風為之一振,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反腐敗斗爭更是驚心動魄——

  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身居高位的“老虎”落馬,猶如一記記驚雷響徹,一次次刷新人們對共產黨反腐決心的認識!袄匣⑸n蠅一起打”成為海內外耳熟能詳的反腐誓言。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笆且麄儌z,還是要中國?”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為劉青山、張子善的求情,毛澤東同志曾這樣發問。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斬釘截鐵:“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

  一手大刀闊斧反腐敗,一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準則》《條例》等黨內新規密集出臺;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山西塌方式腐敗案、遼寧拉票賄選案等大要案,在巡視中被揭開蓋子;監察法獲得通過,國家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從“打虎”“拍蠅”“獵狐”的震懾,到制度籠子的約束,再到政治生態的改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的綜合效應不斷凸顯。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再到黨史學習教育,既猛藥去疴又補足精神之“鈣”。

  一系列重大安排,拓展了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全新境界和有效路徑,拓展了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腐敗和反腐敗呈膠著狀態”“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百年大黨以無私的斗爭精神,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贏得全國人民的高度信任。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世業鎮的考察即將結束。告別時,村民們圍了上來。

  有53年黨齡的老黨員崔榮海握著總書記的手,激動地說:“你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

  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在實現偉大夢想的奮斗中,習近平總書記眾望所歸地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

  2015年1月16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開了一整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并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

  此后,每年年初,黨中央都要聽取五大班子黨組工作匯報和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

  2018年5月23日,新組建的中央審計委員會亮相。身兼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之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坦言:“中國共產黨是當家人,當家就要管好錢。黨中央要研究戰略性問題,要決策拍板。”

  不只是審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財經、外事、國家安全、軍民融合、網信……在事關民族復興的重要領域,黨中央都組建頂層機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等法規接連出臺,成為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制度安排。

  河南三門峽以東,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用神斧鑿成的“砥柱石”,千百年來巋然立于黃河激流中,矗立如柱。

  百年風雨昭示我們: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是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

  胸懷天下——把握時代發展潮流、引領人類進步大勢、順應人民共同期待,攜手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關注自己國家的前途,也關注世界的前途!

  ——習近平

  2013年3月19日,剛剛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

  “中國經濟實力已居世界第二位,這將給中國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帶來什么變化?”“您最近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世界夢’是什么?”

  ……

  面對中國新任領導人,記者們接連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自信而親切:

  “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是的,中國的發展,從來都與世界緊密相連;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崇高使命。

  幾天后,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以國家元首身份首次出訪,習近平同世界分享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索——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既辦好自己的事情、又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這是中國的答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8年多來,從亞洲到歐洲,從非洲到拉美,從聯合國總部到達沃斯小鎮……習近平總書記出訪41次、足跡遍及五大洲69個國家。中國建立起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

  8年多來,從北京雁棲湖畔到杭州西子湖畔,從廈門東海之濱到青島黃海之濱……重大主場外交接連舉行,中國向世界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獲是‘朋友圈’越來越大。”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描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充實感、成就感。

  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發起成立亞投行、推動政黨對話和文明交流互鑒、以“云外交”引領團結抗疫……共同挑戰面前,中國方案、中國行動,讓世界看到中國“大的樣子”。

  這一幕令人難忘——

  2020年3月21日夜,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迎風肅立,翹首以盼特殊朋友的到來。

  當中國援塞抗疫醫療專家和物資抵達,武契奇情不自禁,為五星紅旗獻上深情一吻。

  疫情突如其來,人們措手不及。面對需求,中國行動如及時雨。在向全國發表的講話中,武契奇眼含熱淚:“感謝習近平主席!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中國人民!”

  時光回溯到2016年6月19日,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

  正在塞爾維亞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考察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斯梅代雷沃鋼廠。

  在國際經濟形勢劇變沖擊下,曾被稱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的百年鋼廠一度瀕臨倒閉。為挽救鋼廠,時任總理武契奇不知熬了多少個夜,但希望都變成失望。

  2016年4月,中國河鋼集團的一筆投資,終于讓5000名面臨失業風險的工人看到曙光。

  來到鋼廠,習近平總書記如同來到一片熱情的海洋!把员匦、行必果!彼麑︼柡诖墓と藗冋f,“我們承諾的事情,包括引進先進技術、開拓更廣闊市場、保障當地就業、惠及廣大民生,一定要做到!

  話音未落,掌聲如雷。

  “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8年來,因為“一帶一路”,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

  非洲竣工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馬爾代夫建起第一座跨海大橋,昔日“崎嶇而老舊”的瓜達爾港成為巴基斯坦振興的希望,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迎來新的輝煌……

  縱使風云變幻、驚濤拍岸,中國,始終踐行著“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的真誠諾言。

  2018年11月6日,上海浦東。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高聳入云。

  前一天剛剛出席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特地來到這里,登高望遠。

  從鴉片戰爭之后被迫開埠,到改革開放時期主動對外開放,再到新時代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上海,見證著中國同世界關系的滄桑變遷。

  無懼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沖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連續三年舉行。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廣交會……疫情中一個個堅持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行動,讓世界看到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面對貿易摩擦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在香港“修例風波”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果斷有力反擊外國無理干涉與制裁……

  亂云飛渡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跨過一個個暗礁險灘,領航民族復興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理解今天國際舞臺上的中國,需要從歷史中獲得啟示。

  新中國成立后,談起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毛澤東同志胸有壯志:“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如是展望21世紀的中國:“國家總的力量就大了,可以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情……”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信心滿懷:“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7年初,瑞士,日內瓦萬國宮。

  圍繞“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倡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當年2月,“人類命運共同體”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10月,寫入黨章;次年3月,載入憲法……

  變革世界中,中國共產黨人向著未來發出了堅定宣言——

  “世界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中國人民愿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走向復興——胸懷千秋偉業,謀劃遠景目標,為了國家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幸福,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把成立一百周年作為一個新的征程的起點,奔向另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

  2020年10月,“十四五”規劃即將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孫中山《建國方略》相關規劃圖前,總書記駐足凝視。

  1919年,孫中山先生繪就了中國現代化第一份藍圖:建設160萬公里公路、約16萬公里鐵路、3個世界級大海港、三峽大壩……然而,那時的夢想只能在夢中。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只有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與以往多數地方考察不同的是,總書記這次調研,集中圍繞一個專題展開——南水北調。

  這是2021年5月22日拍攝的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南水北調中線關鍵性工程——沙河渡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新征程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水”開展專題調研,背后是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長遠謀劃。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相關任務寫入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目光長遠:“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千秋史冊!

  在帶領中國人民朝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力沖刺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已經投向第二個百年。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比原計劃提前15年。三年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用15年時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具體謀劃。

  在這份謀劃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中,一條主線貫穿始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是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距建黨百年慶典只有幾天,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3名航天員天地通話——

  “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

  經過一代代中國人不懈奮斗,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眾多突破性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卡脖子”問題。

  2021年3月,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就得靠我們自己!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2021年5月底,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為“科技自立自強”加上了“高水平”的定語。細微變化,意味深長。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2021年2月,貴州黔西縣化屋村,習近平總書記點贊苗繡一針一線“何其精彩”;

  3月,福建沙縣俞邦村,總書記細致了解沙縣小吃現狀和前景,關心小產業里的大民生;

  4月,廣西全州毛竹山村,總書記叮囑農業技術人員把貢獻寫在大地上。

  習近平總書記地方考察中關心的一樁樁小事,正是關系鄉村振興、民族復興的大事。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蘊含著田野里的無盡希望。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這句話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這其中蘊含著一個邏輯,發展到一定程度,先富要帶動后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公布。

  一個人口數量堪比歐洲大國的省份,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的樣板——2035年“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從共同富裕入手,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中華民族必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每一次國內考察,必看環保、必談生態。

  3月、4月,一次中央財經委會議、一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分別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生態文明”。

  回望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征程再啟,未來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直抵人心、催人奮進——

  “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首都北京。

  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2021年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城市中軸線上,兩座恢弘大氣的建筑——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遙相呼應。一個歷久彌新的民族,訴說著不平凡的歷程。

  2012-2021。時隔8年多的兩次參觀,意蘊深刻而雋永——

  2012年11月2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

  剛剛接過領航民族復興歷史接力棒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提出并深刻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21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帶領世界最大政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號召全黨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啟新的進軍。(記者趙承、霍小光、張曉松、趙超、劉錚、朱基釵、楊依軍、姜琳、黃玥、于文靜 海報設計:潘紅宇)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7/1】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