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不忘初心 強軍有我(傾聽·特別策劃)

不忘初心 強軍有我(傾聽·特別策劃)

2021年07月31日05: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至圖⑦分別為賈柏森、王占山、杜富國、陳思宇、何龍、伍姣蓉、何賢達近照。
  李根、劉祎、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近日,河南多地遭遇強降雨天氣致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奮力開展搶險救災。他們戰洪水、護百姓、運物資,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詮釋著人民子弟兵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魚水情意。

  回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年崢嶸歲月,人民軍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勛。革命戰爭年代,他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奪取了偉大勝利;和平建設年代,他們不畏艱辛、苦練本領,有力服務和保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今天,本報“傾聽”欄目與人民網移動中心聯合推出特別策劃,走近7位軍人和退役老兵,回首他們的參軍初心,講述血與火淬煉出的軍營故事。

  ——編  者  


  親歷百團大戰的八路軍戰士賈柏森——

  強國夢強軍夢 一定能夠實現

  97歲的戰斗英雄賈柏森家中,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張照片——年輕的八路軍戰士端坐椅上,神情肅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張照片,拍攝于1945年收復河北邢臺的戰役之后。“當時心里可高興啦,抗戰勝利了!”

  1938年7月,日軍進犯賈柏森的家鄉河北霸州。天上飛機狂轟濫炸,鄉親們躲進莊稼地。身邊的慘象深深刺痛了他:“我一定要參軍,必須把侵略者打跑。”剛滿14歲的賈柏森離開家,輾轉找到了八路軍隊伍,在太行山區戰斗了7年,并在1940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百團大戰是賈柏森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當時,他在129師385旅769團3營任通信班副班長,所在部隊連續戰斗3個半月。正太鐵路破襲戰中,他和教導員、兩名通信員在獅腦山頂峰拼命阻擊日軍,教導員壯烈犧牲;榆遼戰役中,為了拔掉日軍石匣據點,全營連續幾個小時猛烈進攻,營長在離敵人僅20多米的地方指揮戰斗;反“掃蕩”戰役中,他們集中主力部隊圍殲日軍,戰斗三天三夜,殲敵600多人。

  百團大戰的勝利,不僅鼓舞了賈柏森,更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2005年和2015年,賈柏森先后受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大會。他乘車經過天安門,認真敬上軍禮,戰火紛飛的畫面和犧牲戰友的臉龐一起涌進腦海。“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賈柏森說,“保衛國家、建設國家、發展國家的使命,就交給這一代青年了,強國夢強軍夢,一定能夠實現!”


  “七一勛章”獲得者王占山——

  堅持理想信念 參軍為咱百姓

  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里,92歲的戰斗英雄王占山一身戎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這個老兵!”他撫摸著金燦燦的“七一勛章”,回憶起70多年前參軍時的情景感慨萬千:“榮譽屬于我的戰友們!”

  1929年,王占山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錢營鎮小贊公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的他,親歷了共產黨為鄉親們分田地的情形,革命的信念在他心底深深扎根:要跟著共產黨為老百姓打天下!

  10歲那年,王占山就加入抗日兒童團,放哨、送信、偵察。年齡大些后,他被推舉為民兵連長。

  1947年, 18歲的王占山終于如愿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年后,作戰英勇的王占山宣誓入黨。在以后的戰爭歲月里,他隨部隊一路南下,參加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兩廣戰役;24歲,參加抗美援朝戰爭;50歲,參加邊境自衛作戰。戎馬生涯數十載,他出生入死、英勇殺敵,身上留下38處傷疤,“鐵心跟著共產黨”的信念從未動搖。即使是離休后,王占山依然傾情傳播紅色革命基因,把關心培養下一代作為自己的“新陣地”。

  “參軍就是為了咱老百姓啊。”如今,兒孫滿堂的王占山最愛給孩子們唱的還是那首《八路好》:“八路好,八路強,八路軍打仗為哪樁?八路軍打仗為老鄉……”他的人生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始終未曾忘記“為老鄉”的初心。


  “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

  為了祖國需要 時刻準備沖鋒

  清晨,在軍號聲中,杜富國起床穿衣后,摸索著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在醫院康復治療期間,杜富國堅持用軍人標準要求自己。“我出生于革命老區遵義,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紅軍長征的故事,對軍營向往已久。”18歲那年,杜富國如愿穿上軍裝,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軍人。他清晰地記得入伍那天自己有多激動。

  2015年,當駐守邊防的杜富國得知上級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主動請纓,義無反顧奔赴排雷戰場。他說:“作為一名軍人,我們就應該為人民服務;國家有需要,我們就應該站出來、頂上去。”

  自參加掃雷作業以來,杜富國千余次進出雷場,累計作業300余天,搬運掃雷爆破筒15噸多,排除各類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起。在執行排雷任務的3年里,每次掃完一塊雷場,杜富國和戰友們都手拉手徒步檢驗雷場。

  2018年10月,杜富國在掃雷行動中發現一枚加重手榴彈,他立即讓同組戰友艾巖退后,獨自上前查明情況。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杜富國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說,“我只是做了軍人應該做的事,假如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堅守初心,做出同樣的行動。”

  2019年,杜富國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如今,杜富國堅持以沖鋒的姿態投入每一次康復訓練,他戴著智能假肢常寫的四個字“永遠前進”越來越有力量。“作為一名戰士,我在人生的另一個戰場上,會繼續為夢想奔跑。”杜富國說。


  陸軍第73集團軍“強軍精武紅四連”指導員陳思宇——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英雄精神

  陳思宇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從小經常聽父親講紅色故事、講英模人物、講家國情懷,耳濡目染之下,陳思宇也樹立了從軍報國的理想。高考后,陳思宇選擇了報考軍校。“如愿穿上軍裝的第一天,我內心無比自豪,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扎根軍營,建功立業。”他說。

  剛入伍的時候,陳思宇體能素質不達標。當時,學校成立了長跑、單杠、雙杠等項目補差組,幾乎每一個補差組都有他的名字,“有時甚至萌生了想放棄的念頭。”陳思宇說。后來,在一次學校組織的紅色教育中,他認真聆聽了先輩們的革命故事,受到了精神洗禮。“強軍精武紅四連”是一支從黃麻起義誕生的英雄連隊,建連94年來,連隊從黃麻起義初創到萬里長征行軍,從夜襲陽明堡揚名到抗美援朝建功,櫛風沐雨、紅心不變。“在戰爭年代,先輩們經歷的苦遠比我們多得多,不管在多惡劣的條件下,他們總是能夠敢打敢拼、攻堅克難,身處這樣的英雄連隊,我怎能輕言放棄?”他說。

  從那時起,陳思宇每天加班加點訓練,別人練1小時,他就練2小時,各項體能素質漸漸趕了上來。就在今年,陳思宇帶領連隊參加集團軍半年基礎考核,獲得武裝五公里越野第一名、總評第二名的好成績。

  時代在變,使命不變。“新時代,我們‘紅四連’官兵提高訓練水平、錘煉打贏本領,一定會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中,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陳思宇說。


  海軍陸戰隊某旅作訓科參謀何龍——

  矢志保家衛國 初心從未改變

  何龍自小崇拜英雄,穿上軍裝保家衛國是他兒時的夢想。高中畢業后,他毅然填報軍校參軍入伍。畢業后,何龍主動選擇來到著名的“蛟龍突擊隊”,從此走上特種作戰之路。

  那年,上級選派特戰骨干赴國外留學。經過層層考核,何龍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作為海軍唯一一名代表進入某國“獵人學校”學習。

  在這所特種兵訓練學校,只有具備過硬軍事素質、頑強忍耐力和超常意志力的軍人,才可能闖過重重難關順利畢業。“決不放棄!”留學前,何龍在動員大會上立下鏗鏘誓言。

  每天只吃兩個小玉米餅,睡眠不到兩小時;背負40公斤的裝備,全程實槍實彈……一系列極具實戰特色的訓練,讓各國學員們隨時面臨嚴峻考驗。

  “身在異國他鄉,榮譽感變得愈加清晰強烈。”回想當年的情景,何龍仍很激動,“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拼了!為了祖國榮光!”

  最終,何龍以頑強的意志力經受住了考驗。教官對他豎起大拇指:“你有不怕死的精神!”

  無論是在一線作戰崗位,還是如今從事機關參謀工作,只要是與研究作戰有關的東西,何龍都刻苦學習。2020年,何龍被評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上,我仍是當年那個一心想要穿上軍裝保家衛國的少年。”一路走來,何龍堅守自己的初心,從不懈怠。

         

  空降兵某部“雷神突擊隊”戰士伍姣蓉——

  直面艱難考驗 磨礪狙擊刀鋒

  “年輕的時候不追求夢想,老了拿什么來回憶?”談起自己當兵的理由,伍姣蓉這個22歲的姑娘豪邁地說:“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參軍。當兵就當好兵,不然白來軍營!”

  前年,空軍籌備狙擊手集訓,本沒有女隊員名額。不甘平庸的伍姣蓉大膽請纓:“戰場不分男女,我希望成為空軍部隊第一批女狙擊手。”

  為了能夠盡快成為合格狙擊手,伍姣蓉把加壓訓練當做必修課。由于手腕力量較差,她只能從最基本的臥姿據槍開始,在堅硬的泥地上一趴就是一個多小時,近40攝氏度的高溫炙烤下,不一會兒衣服裝具就被汗水浸透;膝蓋、手肘也經常磨破,有的地方剛結痂又開裂……伍姣蓉說:“我基礎薄弱,更需要苦練加巧練,否則永遠無法彎道超車。”

  隊友回憶,一到晚上伍姣蓉就帶著她們疊彈殼、扎米粒、穿針眼,訓練直到深夜。伍姣蓉常說:“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才能成常人不能成的事。”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經過一輪輪篩選,4名女隊員不僅順利結業成為空軍第一批女狙擊手,伍姣蓉更是獲評“空軍優秀狙擊手”。“‘雷神突擊隊’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我一定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從此,伍姣蓉更加堅定了自己當一個好兵的信念。

  “戰場時刻面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我一定會扛起保家衛國的責任,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她說。

              

  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架指揮長何賢達——

  苦練精訓技能 淬煉導彈精兵

  1996年,17歲的何賢達在電視上看到軍事演練中的導彈發射場景,心中暗想:“我當兵一定要當一名發射號手。”

  入伍后,何賢達如愿來到了火箭軍,卻沒能成為一名發射號手。新兵下連之后,他被分到了別的班。

  何賢達沒有放棄夢想,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開始自學導彈專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年底的考核中,因為成績優異,何賢達被組織調整到發射連。

  何賢達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導彈轉載號手。寒來暑往,苦練精訓,很快躋身全旅有名的“一吊準”。

  戰友們形容他的水平:“可以用吊車夾著焊條插進啤酒瓶內。”但他并不滿足于當一名轉載號手,他的目標是成為導彈發射“1號手”。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沒少吃苦。剛開始學的時候只能靠背規程和觀摩別人操作,接觸不到實裝,但這些困難,都被他一一克服。2000年盛夏,西北大漠擺開考場,何賢達高分取得“1號手”上崗資格證,成為該型號導彈擔此重任“第一兵”。

  擔任號手21年,榮立一等功一次,何賢達對祖國國防和軍隊的發展深有感觸。“作為一名基層戰士,能為強國夢強軍夢貢獻力量,我備感驕傲。”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能吃苦、敢戰斗,一定能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本報記者李龍伊、程龍、張曄,人民網記者劉云,張智、楊越旺、馬弋云參與采寫)


  本版策劃:朱  偉  唐露薇

  版式設計:蔡華偉

  融媒創作:劉莉莉  羅 彥 婁霄霄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31日 05 版)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8/1】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