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雪域高原新跨越(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

雪域高原新跨越(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

本報記者  申  琳  顏  珂  鮮  敢
2021年08月10日05: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復興號在雪山懷抱間飛馳,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民居簇新敞亮,偏遠鄉鎮衛生院有了互聯網醫療……在歷史和現實的場景切換中思索,新時代新西藏呈現出的新活力,令人感慨萬千。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給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懷。總書記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

  往日畫面,今朝新景,標注著西藏70年巨變、上千年跨越。

  新面貌

  從“艱險萬狀,不可名態”到路暢、電穩、信息通

  車行西藏,感受最深的是路。

  高大的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靜靜佇立在拉薩河畔。碑文記載了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十一萬藏漢軍民筑路員工,含辛茹苦,餐風臥雪,齊心協力征服重重天險……”

  曾經,進藏難,出藏難,在藏出行也難。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紀要》這樣形容西藏的道路:“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

  唐茂良依然記得第一次西藏墨脫行。20多年前,他是墨脫“背夫大軍”的一員,扛著貨物從米林縣派鎮走到墨脫縣城,足足十幾天。當時的墨脫,是我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

  如今,沿扎墨公路過嘎隆拉雪山,不過6分鐘左右的隧道車程。第二條通往墨脫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今年5月也已全線貫通。當年“高原孤島”,如今環線相接。

  交通事業大發展的,何止墨脫。今天的西藏,路網縱橫:公路通車里程達11.88萬公里,建制村村村通公路。6月,川藏鐵路拉林段開通運營。復興號動車跨江穿隧,在這條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上飛馳。拉薩至林芝,車程縮短至3個多小時。當年,第一條“天路”進藏,幸福的歌聲傳遍世界屋脊;如今,“坐上火車去拉薩”已不再新鮮,“坐上動車到拉薩”又有新體驗。

  雪山如海,峰岳險峻。大山阻隔的,又豈止是路。

  10年前,西藏電網還是孤網運行,電壓不穩,供電時斷。10年后,青藏電力聯網、川藏電力聯網、藏中電力聯網、阿里聯網工程4條“電力天路”點亮雪域高原,主電網覆蓋全區7地市、74個縣(區)。

  路暢,電穩,信息通。

  從金沙江畔到珠峰之巔,從羌塘草原到邊境村鎮,現代通信飛入尋常百姓家,信息高速公路通達高山大川。如今,西藏自治區全部建制村(居)通光纖比例、4G網絡通達率均達99%,西藏人民用上移動支付早已稀松平常,“直播帶貨”已成新時尚。

  新生活

  從深度貧困到全面小康

  阿里地區改則縣城旁,記者走進一個名為“圓夢新居”的小區,傾聽奮斗圓夢的故事。

  多瓊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從本縣偏遠牧區搬來。老房子是土坯房,全家靠天養畜,年收入不到2000元。幾年前,靠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多瓊一家住上了縣城里的新樓房,他還找到了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圓夢新居”小區的44戶家庭,都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每一個家庭的圓夢故事,都溫暖人心。

  脫貧攻堅之初,西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到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西藏歷史性地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

  波瀾壯闊的巨變歷程,匯聚著每一個普通人的奮斗與改變。從金沙江邊到獅泉河畔,從雅江谷地到藏北高原,陽光下張張笑臉的背后,是西藏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幸福。

  昌都走訪,兩處地點,別有意味——

  “黑屋子、土凳子,里面坐著牛娃子。”昌都市實驗小學,西藏第一所現代學校,上世紀50年代創辦時條件還不太好。校舍幾經迭代,如今電子白板教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等一應俱全。學校新組建的無人機興趣小組,今年走上了全國舞臺競技……

  昌都市人民醫院,西藏第一所現代醫院,當年在一座民房里掛牌,日門診量不過20人次左右。如今,這所三甲醫院集臨床醫療、保健、科研、教學、急救為一體,每年手術超過6000臺次。

  點滴變化里,映射出西藏民生事業的日新月異——

  70年前,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如今現代教育體系完備,有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7%,小學凈入學率達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106.99%、90.2%、56.14%。

  70年前,西藏只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如今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藏藥等服務體系,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人均壽命大幅提高。

  新活力

  從一窮二白到推動高質量發展

  和平解放前,西藏一窮二白。起步晚、底子薄,如何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當年,翻身農奴的歌聲從這里傳遍雪域高原。

  社區第一書記邊巴次仁和記者聊增收,一時收不住話匣子:靠近山南市區,又有紅色資源,城郊經濟、勞務經濟、紅色旅游都是增收“金鑰匙”。“發展的路子千百條,群眾致富是第一條。”

  西藏城鎮化率為32%,全區人口的大頭還在農牧區。西藏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青稞和牦牛產業則是主力軍。推良種提單產,以創新促效益。2020年,全區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0%,每畝單產由和平解放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380公斤。

  推動高質量發展,西藏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計數據顯示,西藏農牧民收入已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6年保持全國增速第一。2020年,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98元,是有史料記載的1965年的135倍。

  雨霽云開,憑欄遠眺,林海蔥蘢,河水蜿蜒。林芝魯朗,318國道旁,扎西平措的民宿聞名遐邇。這位游客口中的“平措大叔”眼光獨到,多年前就看中了318國道上的旅游人氣,從農家餐飲到藏式住宿、生態觀光、深度體驗,“旅游飯”越吃越有味。

  推動高質量發展,西藏堅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走“特色路”。

  西藏的特色在哪?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高原地貌獨特,文化遺產富集。“十三五”時期,西藏接待游客近1.6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100多億元。眼下,西藏正在中央支持下著力推動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后發優勢,前景無限。

  水輪機轟鳴,發電機組飛轉。“水資源優質,上游來水平均,少有暴漲暴跌。”廠房內,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另兩臺機組正在安裝,計劃2022年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這是西藏目前單機最大、總裝機最大的內需電源項目。

  江河密布,陽光充足,西藏清潔能源產業潛力巨大,發電裝機容量占全區總量近九成。“綠色電力”不僅點亮了西藏的萬家燈火,如今更是走出高原,服務全國。

  生態環境脆弱,七成區域為限制或禁止開發區。西藏嚴守生態底線,走“綠色路”,有所為、有所不為——綠色工業近年來大步向前,雪域高原正澎湃著綠色發展新動力。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綠色工業等七大產業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元,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加速構建。

  在拉薩搭乘網約車,偶遇藏族司機許東,“父母親當年為部隊做過后勤服務,我在部隊營房出生,便有了解放軍戰士給取的漢族名。”聊起生活變化,這位藏族漢子提高了嗓門:“我們的身后都有‘中國’兩個字,有這兩個字就有幸福生活!”

  熟悉的歌聲從他口中唱起來:“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0日 01 版)

(責編:郝江震、岳弘彬)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8/1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