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滋養精神根脈 凝聚奮進力量——國慶假期品味文化中國之美

滋養精神根脈 凝聚奮進力量——國慶假期品味文化中國之美


0:00
/3:57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滋養精神根脈 凝聚奮進力量——國慶假期品味文化中國之美

  新華社記者周瑋、王鵬、余俊杰

  農民歌會的動人鄉音,匯入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雄渾交響;中國昆劇藝術節、中國京劇藝術節好戲連臺,彰顯傳統文化魅力;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領跑國慶檔,點燃愛國情懷;遵義、西柏坡等紅色景區熱度持續攀升,人們沿著紅色版圖感悟初心使命……2021年國慶長假,實現全面小康后的多彩節日圖景,勾勒出一個精神上“強起來”的文化中國。

  厚植家國情懷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10月1日清晨,伴隨著雄壯的國歌,10余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齊聚天安門廣場,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莊嚴時刻。升旗儀式結束后,大家高唱《歌唱祖國》。

  新中國華誕之際,人們難抑激動,唱出對黨的深情——歌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歌唱消除絕對貧困,歌唱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不僅僅是國慶期間,事實上自5月以來,超1.7億人次參與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一首首紅歌如同一面面旗幟,在傳唱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長假期間,感悟黨史、禮贊祖國,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旋律。江蘇舉辦“翰墨丹青頌黨恩”書畫作品展,海南開展“向祖國獻禮”群眾舞蹈展演,青海組織文藝輕騎兵“學黨史、感黨恩、惠民生”下基層文藝演出……

  10月1日,人們在北京長安街西單路口“喜迎冬奧”主題花壇前拍照留影。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同時,享文化盛宴,為精神充電,“過文化節”是近年來的新時尚。

  10月1日晚,讀者在海口市海口灣云洞圖書館閱讀。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長假剛開始,“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國慶七天預約已顯示售罄。“嘆服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胸襟,嘆服現代科技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觀展后,大三學生張然如是說。

  大江南北,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實踐,滋養精神根脈、涵養文化自信。

  傳承讓戲曲更青春。在昆山,第八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如約而至,《浣紗記·吳越春秋》《瞿秋白》等陸續登場。在北京,第五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國慶亮相園博園,紅色戲曲經典交響音樂演唱會《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等謳歌時代。新老藝術家披掛上陣,年輕觀眾前來捧場。

  10月1日,游客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疊石花谷景區游玩。新華社發(冉川 攝)

  國風、非遺引領新潮流。到蘭州,看“如意甘肅·多彩非遺”全省非遺展演,嗩吶高亢、道情悠揚、花兒動聽;來洛陽,“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帶你開啟黃河非遺之旅;在泰安,體驗“國慶吃面 國泰民安”新民俗,祝愿國運綿長,厚植家國情懷……

  凝聚精神力量

  走進影院享受一場精神盛宴,是國慶長假文化消費一大熱點。

  10月1日,在昆明一家電影院,觀眾在電影《長津湖》展板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這個國慶檔,《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影片激揚紅色主旋律,在觀眾中引起廣泛共鳴。

  《長津湖》生動刻畫志愿軍戰士的頑強不屈,致敬“最可愛的人”。《我和我的父輩》講述四個家庭父輩的人生經歷,再現奮斗精神血脈傳承。

  時代大敘事中,英雄人物與平凡個體閃耀出的蓬勃力量,擊中我們的心房。

  “我的爺爺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常跟我講起當年在前線啃凍土豆的經歷。”吉林通化市市民王薔說,“影片《長津湖》讓我更加感恩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每個中國人都是一本書,書里寫滿了努力拼搏的經歷。”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祁怡菡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后說,“此生不悔入華夏。作為大學生,我會傳承中國精神,找準人生方向,努力奮斗。”

  黑白轉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國慶期間上映,人們將在大銀幕上體會“紅色經典 數字科技”的獨特魅力。

  統計數據顯示,國慶前兩天,我國電影票房突破10億元,其中《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分列票房榜前兩位。

  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立傳。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為人民提供豐富文化滋養,提振民族精氣神。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用獨特風格書寫紅軍故事的《云霄之上》榮獲“天壇獎”最佳影片,詩意主題表現戰斗殘酷和人性溫暖。

  將視線轉向小熒屏,電視劇《功勛》再現“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的不凡歷程,《理想之城》《啟航:當風起時》《奪金》等奏響積極向上的時代和鳴……

  “‘燃’到值得站起來鼓掌!”年輕觀眾看過《功勛》后留言:英雄才是民族精神圖譜上最醒目的標識,是歷史天空中最燦爛的星斗。

  賡續紅色血脈

  10月1日,人們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入口處排隊入館。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為滿足國慶假期參觀需求,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將每日參觀預約人數相應提高。但國慶節這天的參觀名額,還是一上線就被預約一空。

  10月1日,人們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還原長征場景的“4D+6面”全景影院,讓參觀者身臨其境目睹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的場景。“看著紅軍戰士們在雪山草地里互幫互助、苦中作樂,咱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上什么呢?感謝為新中國拼搏的先烈,是他們給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胡棉舒說。

  10月1日,人們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內參觀拍照。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這個假期,#這才是國慶該去的地方#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從革命圣地延安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國各地紅色景區熱情的游客給出了答案——用“紅色密碼”打開這個“黃金周”的出行方式。

  10月1日,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行升國旗儀式。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長假首日,廣州15家紅色景區接待游客7萬多人次。廣州農講所紀念館舉辦“紅歌快閃”國慶特別節目,推出“文創+集市”、大榕樹影院、紅色文化研學等系列主題活動,嶺南特色吸引游客。

  10月1日,游客在重慶白公館景區參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在重慶,白公館“小蘿卜頭”雕塑被游客敬獻的鮮花包圍,紅巖革命紀念館留言簿上一句句感言動人心弦。一位帶著兒子體驗紅色之旅的父親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想讓兒子明白中國為何能從積貧積弱走向如今的繁榮富強。

  10月1日,游客在重慶紅巖魂陳列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英雄紀念碑前放一束鮮花,留言簿上寫下而今的盛世中華……越來越多游客特別是年輕人到紅色景區打卡,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預訂紅色旅游產品的游客中,25歲以下群體占比近20%,創近年新高。

  “我特意帶一家人來現場感受紅色文化,也體驗鄉村小康生活,讓孩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國慶假期,福建市民王彤紅一家來到中共鼎平縣委舊址參觀。

  “通過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不少村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紅色舊址所在的福鼎市佳陽畬族鄉周山村村干部說,近年來,當地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探索出一條“紅色+綠色”的特色鄉村振興路。

  濃郁的鄉情鄉愁,深沉的文化自信,實實在在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描摹家國團圓的復興氣象,凝聚同心同德的奮進力量。(參與采寫:張紫赟、陳愛平、魏婧宇)

【作者: 】  【發表時間:2021/10/4】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