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奇人樊建川的追夢人生

一個在火車站等車男人的照片火了!

很難想像

他原來是四川某市長

34歲就當上了宜賓市常務副市長

為何辭職?

當時他曾以副市長身份,

參與了一次夜市擺攤活動,

為的是親身體會市場經濟,

還引起宜賓市一陣轟動。

不體驗不要緊,這一體驗,

樊建川的眼光就更遠了。

即將升任市長之際,

他主動辭職,下海經商。

1993年,他跟朋友湊了筆錢,

合伙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辭職原因: 市長工資太低


1957年,四川宜賓一個軍人家庭降生一個男孩,取名樊建川。

從小淘氣的他常會和同學打架,父親教育他的方式很特別:男兒活著就為了爭一口氣,但又不能不罰你,就罰你喝酒吧,此后,樊建川執拗的勁扎到了性格里。

高中剛畢業,巧了讓他趕招兵考試報名,他從小被父親耳濡目染,當然也有軍人夢,由于小伙子吹笛子、拉手風琴都不賴,才藝被領導看對眼,順利招入伍。

僅僅在部隊呆了兩年,他就憑實力當上了“學雷鋒的標兵”。

到了1977年,國家終于恢復高考,當時無數年輕人都想重圓大學夢,但是部隊80人報考只給一個名額,可謂百里挑一。

樊建川偏要做勝出的那一個,考完過果然只有他順利考上西安政治學院。從士兵考入軍校做大學生,樊建川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

1987年,樊建川轉業到宜賓地委政策研究室。為了工作,他只用了幾年就跑遍了整個宜賓農村,加上較真、執拗的脾氣,他寫出來的調查報告,在當時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多次被國家級學術刊物刊發。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個有抱負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寫的文章引起了當時宜賓市委書記的注意,甚至因為賞識其才干,樊建川成為宜賓市委書記最得力的秘書。

1992年,樊建川就被提拔成宜賓市最年輕的常務副市長,幾個月后,他又被組織通知將被提拔為市長。

仕途平步青云的樊建川并不開心,因為當時他參加完一次夜市擺攤活動后,看到了市場巨大的商機,加上自己從小的收藏愛好,就當市長那點工資,實在太低了,于是想都沒想,他就決定辭職下海經商。

3

1994年,他創辦了“建川房屋開發有限公司”,短短十幾年,白手起家的樊建川硬是將企業做成了四川省前10名,個人資產已達到二三十億,這在當時簡直富甲一方。

雖然他短短十幾年就腰纏萬貫,但他面對所有人都說自己問心無愧,他賺的都是安心錢。

事實也證明,他的工程都是良心工程,汶川地震后屹立不倒的房子中,大多數都是他建的,老百姓當時還自發紛紛打出條幅表示感謝他。

有人說,像他這樣成了億萬富翁后,是不是就享受了,奢侈了?沒有,對他而言最大的享受不是豪車豪宅,也不是燈紅酒綠,而是收藏。他的生活離“老板們”紙醉金迷的生活越來越遠。

他從小到大,愛在垃圾堆里扒拉個不停,別人當破爛的東西,他卻當寶貝。

他希望有一天,把自己打拼十多年得來的財富,和幾十年的收藏全部用來建博物館,因為這100年里中國人遺忘的太多,他要為這個民族留下記憶。

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說:今年是我們民族的大事,我想,我必須有所舍棄了,他正式開始建立博物館。身邊朋友聽說后,都極力勸阻。

他當然知道,這樣的投入一定是無法收回的,就連平日的運營成本能平衡,都一定是稀有其例的。而他卻是徹底鐵了心: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系,中國十三億人,12.5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

于是,他先是賣掉自己的辦公樓、商鋪、還有加油站,把所有屬于自己的錢,全部都投進了要建的博物館里。

可是,建一個諾大的博物館,這不是光有錢就能辦到的事。他四處找地,可別人都以為他是騙子:一位精明的房地產商人,會為了情懷,來做這種傻事呢?

最后,只有大邑縣信了他,找到地之后,他馬上定下目標:9個月建5個博物館。于是,他連續9個月吃睡都在工地上,曬得焦黑,困了就在紙板上躺兩三個小時。

9個月后的2005年8月15日,中共抗戰的“中流砥柱館”,國黨抗戰的“正面戰場館”,美國援華的“飛虎奇兵館”, “不屈戰俘館”“侵華日軍罪行館”,五大主題館經6部委嚴格審查:全部合格,正式對外開館。

館內陳列著他幾十年來,上山下海,冒著風雪撿到的各式收藏品,數量和價值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手寫資料30噸,書信40萬封,日記兩萬本,像章百萬枚,總共800余萬件藏品,經鑒定的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53件。

4

到今天為止,這里已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聚落,總共30個分館,占地總面積500畝,超過近1000萬件藏品,是目前國內民間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那段塵封而沉重的歷史,就這樣被他徹底的激活。一座警醒世代的博物館,令所有前往參觀的人們,無一不震撼、動容、然后流著淚離開……

壯士群塑廣場,約3000平米的中國地圖上,200多位抗戰名將和著名烈士的鐵像,站在他們戰斗或犧牲過的地方,令人肅然起敬。

而老兵手印廣場更是觸動人心,曾經摳扳機的手、扔手榴彈的手、揮舞大刀的手,都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手印,每一個鮮紅的手印,都印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為取這些手印,他曾跑遍全國,甚至還多次跑入了太平間。

他說: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她的捍衛者,在這些老兵凋零之前,我們應留下他們的印記,以為永世的紀念。

樊建川帶著一批文物趕飛機,卻在機場被安檢部門攔下,由此牽出一段感動每個人的故事…

 

為幫助中國抗擊日寇,曾有4000多名美國軍人,犧牲在中國的土地上。

為盡可能還原那段歷史,他爬雪山過草地,四處收羅美軍在中國的痕跡,找到不少當年的資料、航圖、儀表等各類物資裝備。正是因為他的堅持不懈,國內這個目前唯一專門紀念抗戰時期美軍、特別是美國空軍對外援助的博物館,吸引了不少年近耄耋的美國老兵。

垂垂老矣的原美軍飛行員格魯伯也坐著輪椅來了,他一看到墻壁上的照片,馬上就哭起來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專門紀念美國志愿航空隊的紀念館。”

他拉著樊建川的手顫抖地說:“我的青春,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國。我為人類和平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在中國參加了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之后,他將60多年前用的飛行服、獎章、證書、幀有女友照片的相框等,20多件視如生命的私人藏品全部捐贈。

2008年,樊建川被美國布萊恩特大學授予企業管理博士的稱號,表彰他所創建的援華美軍博物館。

5

而最觸動中國人心弦的,無疑是抗戰博物館。

為了收藏日軍的侵華物證,他前后歷時20年,多次奔赴日本購買日軍侵華時期的畫報、雜志、書籍、日軍曾使用過的明信片、作戰地圖、鋼盔、軍服、望遠鏡等等,最終,他找到了大量關于,日本侵華的珍貴歷史實物和史料。

這個抗戰博物展館里,按時間跨度分為了15個展覽單元,按照類別又分為“大屠殺”、“三光罪行”、“細菌實驗”、“慰安婦”等12個展覽專題,總共展出了6000余件,1931年到1945年間的侵華日軍罪行實物。

銹跡斑斑的鋼盔、槍支、手榴彈、發黃的報刊、文件、各類證書等,都記錄著那個年代的殘酷與血腥,同時,也記錄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日本侵華老兵鹽谷保芳,每年都要來到博物館捐贈侵華文物,在壯士廣場,他還手繪草圖,懇請樊建川給他塑造跪像,以示永遠謝罪。

他建造這個博物館的目的,就是希望那些歪曲事實、否認侵華歷史的日本人,都能來看一看,日本是不是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他說:事實勝于一切,這里的文物勝于一切,侵華日軍的罪行樁柱件件,罄竹難書!

他正準備揭幕第一個漢奸博物館,建筑已經建成,文物已經備妥,但一直沒有展出。因為漢奸的后代,總是動用各種力量來阻撓。

即便如此,他并未停下揭開歷史真相的腳步,他說:現在有房奴、車奴,我稱自己是‘館奴’,如果老天爺還讓我多活幾十年的話,我會一直做下去,我要在有生之年建100個說真話的博物館。

為建博物館他砸了十多個億,為了養活博物館,他重拾老本行去講課,他還堅持寫書、賣唱錄CD。當初的億萬富翁,生活是過得是越來越簡樸了,從大城市搬到了小鎮,大房子變成了小房子,每天穿幾十塊的衣服,上街吃幾塊錢的豆花血旺。

這個窮極他一生財力,物力與精力建成的博物館,他說:要在百年之后全數捐給國家,他從來沒把博物館,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他說:我是社會財富的暫時看護者,我只是替國家保存記憶,這些東西是我私人搜集來的,但它們更屬于這個國家。

不僅如此,他還在遺囑中寫:我死后,皮囊交給我曾工作過八年的第三軍醫大學。零碎部件如角膜等,隨便取,隨便用;骨骼做成標本,亭亭玉立,用于教學,皮剝下來,繃一面軍鼓放在博物館里。

如今,要真正把建川博物館細看上一遍,得在安仁住3天。

若非親自來過,否則很難想象,這個距離成都數十公里之外的小鎮居然有如此之眾的收藏。就拿“5•12”汶川大地震館來說,第一支到映秀的沖鋒舟、溫家寶站在廢墟上講話的話筒、“敢死隊”出發前喝壯行酒摔在地上的碎碗……

甚至地震后被埋36天救出的“豬堅強”也被他找來,圈養在門前的空地上,有專人喂養和打掃豬圈,游客少的時候還要放它出來散步遛彎兒。

樊建川說,“我的博物館不按套路布展,觀眾能看清是其一,能思考是其二。每個博物館都代表我在說話,都表明了我的歷史態度。”

我們不說話,讓文物說話,是強調博物館的本質。“我覺得現在一些博物館“做偏了”,大量聲光電效果的介入,甚至還有VR、AR,把博物館做成了游戲廳、演藝場。我不是說不能用這些現代化的呈現手段,而是說它們不應該喧賓奪主,畢竟別人來博物館不是來看場景和多媒體的,更大的篇幅、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讓文物說話上,這是我們的原則。”

私人建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這是一件空前絕后的事,行動者必須具備:足夠的金錢,夠理想主義,夠無私無畏,孤軍奮勇,舍私利成大義。

對話丨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解放周末:作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民間博物館館長,在您看來,“民營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樊建川:第一,他們主要的資金支持來源于國家,而我們首先要養活自己,考慮更多的是市場化,必須依靠文化和旅游的結合來“做生意”;第二,我們做的是對歷史的拾遺補缺,這部分是政府還顧不上做或者不方便做的,而社會有了解這些歷史和文化的需求,我們就來做;第三,對同一件事情的表述不同,著眼點不一樣。同樣是講戰爭,國有博物館可能從戰略戰術、敵我形勢、國際環境來講,而我們則講人情、講形象,更關心戰爭中那些具體的個體。

解放周末:除了那些傳統意義上具有收藏價值的珍貴文物,好像什么都能被您收入囊中,一個暖水壺、一張報紙、甚至地震廢墟里的一件婚紗……您挑選藏品的標準是什么?

樊建川:首先是量,一般我都是批量收集,然后再根據展陳內容在當中慢慢挑。有三個標準:一是對記載歷史有意義的;二是特別容易被人遺忘的;三是標志性的、能夠反映社會變遷的,甚至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四川綿竹有一個年畫村,那里的年畫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老百姓們在自家屋子的墻上畫了很多年畫。“5•12”地震時,很多房子都被震垮了,廢墟馬上就要清理,推土機一推就沒了,我們就去撿了很多畫著年畫的墻體碎片回來。在別人看來這是廢墟,可在我看來,這些東西的情感是非常飽滿的,是有溫度的。

解放周末:您曾說,“中國十三億人,十二點五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敲響警鐘”和“犧牲”是指什么?

樊建川:世界上對博物館的主流理解是“收藏財富、傳承文化”。但是,博物館不應該只收藏春花秋月、才子佳人的東西,還應該收藏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博物館就是收藏民族記憶,這些記憶就是“警鐘”。

比如我一直想做一個“漢奸館”,困難很大,可我還是想做。為什么呢?因為一個有血性的民族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我覺得還是要把這個事情說出來,當以后萬一再有入侵者時,才不會有那些無恥的人背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去與侵略者合作。中國人應該更加團結,這是一個民族的基本要求。

不屈戰俘館。 雷冊淵 攝

川軍抗戰館。 雷冊淵 攝

解放周末:很多人認為博物館是公益事業,投入大,效益卻并不樂觀。而有報道稱,建川博物館已經實現了每年近2000萬元的盈余,是如何實現的?

樊建川:我做博物館沒打算賺錢。建川博物館投資了30億元,就算每年盈余2000萬元,也不算賺錢,30億如果存銀行,每年都不止這點利息了。現在我們就是能把自己的隊伍養活,還有一點結余,也都拿來買藏品了。

博物館要生存下去,光靠理想沒有實干是不行的。如果只靠門票賺錢,60塊錢一張門票,20多個館,平均一個館就收兩三塊錢,水電費都不夠,怎么辦?除了博物館,我們還有紀念品、酒店、餐廳在支持,還提供會議、咨詢、培訓、策劃、道具出租等服務,現在還做成了博物館提供商,把博物館當成一個產業來做。

解放周末:社會上對您也存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您怎么看待這些非議和質疑?

樊建川:有非議有質疑是很正常的。我剛開始搞建川博物館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我會用這么大的一片土地來做博物館,都說我是打著幌子買地做房地產,或者只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做博物館。到今天,十多年過去了,怎么樣嘛?你們來看看嘛!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后記:

其實,這早已不是樊建川第一次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了,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故事就會被人翻出,在各個公號和社交媒體上“炒”一陣。而面對媒體,樊建川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當兵時,他因為學雷鋒和搞宣傳表現突出,被評為全師標兵;在第三軍醫大教書時,他曾經是宣傳隊的負責人;從政后,官至宜賓常務副市長,他更加深諳與媒體打交道的“玄妙”。在他的自傳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現巧借媒體力量的事例。

他打理自己的微博,繁冗的工作間隙保持著每天數十條的發布量,擁有近150萬的粉絲。他點開手機給記者看:“我的微博現在做得很舒服,每天要漲1000多個粉絲。平均每條閱讀量在30萬左右,多的有上千萬。”

為了籌集建館資金,他曾到企業“拉贊助”。在沒有其他企業贊助的情況下,他告訴某企業領導,他的競爭對手已經出價,向對方無形施壓,最終獲得了一個較高的價錢。

他有著軍人的執守,也有著商人的圓滑。他清楚光有一腔熱血不夠,要生存必須在商言商,正式開館的當天晚上就開大會專門給員工講營銷。

正是多重身份的共同塑造,讓樊建川最終成為了他自稱的“館奴”。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正是樊建川身上的“草莽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他和他的建川博物館。


  •  
【作者: 】  【發表時間:2017/12/29】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