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 青瓦土墻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貸利率又降 ..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 ..
詳細內容
 
百歲宋平

                                 百歲宋平 

“60多年過去了,我成為行動遲緩的老人,

而我們的黨和共和國卻永遠年輕。”

在北京西城區一座毫不顯眼的四合院里,宋平已經度過了25年的退休時光。他深居簡出,平日里看書讀報看電視,品茗散步,寫書法,一個心愿是在不興師動眾的情況下上街吃一次小館。

1917年出生的宋平是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在1920年前出生的中共元老中碩果僅存,是 目前中共黨內資格最老、退休時間最久的常委

2017年4月是宋平的百歲誕辰,但沒有人知道具體是哪一天。

連他的老部下、中組部原副部長劉澤彭都不清楚。劉澤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宋平從不允許別人為他祝壽,也堅決不透露具體日期,這是他的秘密。

自我嚴格要求成習慣

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原主任陳東林很早就認識宋平了。

1953年9月,剛36歲的宋平被任命為勞動部副部長,1956年又出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部級干部之一。陳東林的父親也在國家計委工作,陳東林和宋平的兒子宋宜昌也是同學。

幾年前,陳東林和宋宜昌聊起學校生活:“那時候覺得你像個窮人家的孩子,身上沒錢,衣服也挺舊。”宋宜昌說:“那是我父親管著我們啊,太嚴了。每個月飯錢就只給將將夠吃的,有時還忘給,就得跟同學借飯票。”陳東林問:“你父親的錢干嗎去了?”他笑著說:“呵呵,可能他都交黨費了吧。”

陳東林聽領導說,宋平退休以后從未為其他公事批過條子,唯獨為當代中國研究所蓋辦公樓一事破了例。

中共十四大以后,宋平從中央常委位置上退了下來。中組部部長呂楓去看望他,宋平說:今后的實際工作我不再過問了,但對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建理論的研究,我還有興趣。在我有想法的時候,還想找做這方面研究的同志聊一聊,身體條件允許的話,也會參加一些研究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是中央批準成立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修國史的研究機構,成立幾年后一直沒有辦公樓,在招待所里辦公。已退休的宋平得知后,專門和國家計委領導打了招呼,說為國家修史是一件大事,請他們對該所蓋辦公樓一事予以重視。很快,國家計委就批準了蓋樓項目。

宋宜昌是科普作家、軍事文學作家,寫過《海軍史》等不少著作,會幾門外語,但退休時只是科普出版社一個普通副編審,沒有擔任任何領導職務。陳東林聽說,宋平還在常委任上時,一次和宋宜昌一起去北戴河,他讓宋宜昌自己買票坐車去,不能坐他的專列。宋平兒媳的工作單位有變,他囑咐不許其他人幫忙安排,讓她自己去找工作。夫人陳舜瑤是他的清華大學同學,和他一樣性格要強。2015年冬天,98歲的她半夜起床去衛生間,不叫醒護士來扶,結果不幸摔倒骨折了。

宋平的家人曾告訴陳東林,宋平是處處以周恩來為楷模。上世紀40年代,宋平曾擔任新華社重慶總分社負責人,受周恩來直接指揮。周恩來在重慶紅巖村常聽取宋平匯報,審閱他寫的文章和報道,還曾派他專門去延安向毛澤東當面匯報工作。

“有些人會說,宋老這樣嚴于律己,是不是太在乎名聲了?我覺得不是,他的位置已經做到了中央常委,一生廉潔奉公,沒有任何腐敗和其他問題,在黨內和老百姓中名聲很好,沒有必要再刻意要求自己。大概就是他從年輕時一直自我嚴格要求,已經成為習慣了。”陳東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三訪宋平

2014年是三線建設50周年。2012年,當代中國研究所想采訪一些當年參加三線建設的老同志。為此,陳東林與宋平秘書聯系,宋平同意接受采訪。

1964年,宋平擔任了中央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以后在國家計委主任任上又負責三線企業的調整改造。48年過去,他已是唯一健在的參與三線建設決策的重要領導人,是對這段歷史最清楚的人。

2012年5月25日,陳東林和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研究室主任鄭有貴來到宋平家。他們擔心95歲的宋平回憶吃力,影響身體,但宋平說:“沒關系,你們問,我想得起來的盡我能力一定說。”

采訪進行了約一小時,宋平絲毫不顯疲態。回答問題前他會思索片刻,回答以后還會溫和地問:是不是這樣的?

宋平說,三線建設實際上是解決了工業布局的問題,大搬遷是發展內地最快的辦法。他認為,大城市治理擁堵也可借鑒三線建設搬遷的經驗。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太大了,2000多萬人,交通擁堵,地價又高,沒必要什么都擠在大城市。現代化的辦公不需要集中在一起,先進企業擺在哪里都行。現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很多東西都變了,不過搞信息化沒有工業化的基礎不行,要在工業化的基礎上搞信息化。

2014年,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國家人文歷史》刊登了這篇訪談文章,并按照規定付給3000塊錢稿費。陳東林上門去送稿費,宋平秘書說:“不能收,宋老說了,接受采訪是他的工作,工作怎么能收稿費呢?”

2015年12月,陳東林第三次采訪宋平。這次采訪是在海南三亞進行的,同行的還有原國家計委三線調整辦公室主任王春才、攀枝花文物局局長張鴻春以及中央新影集團《大三線》電視文獻紀錄片劇組。

王春才拿出有宋平簽字的國家計委1987年頒給他的委任狀,說:“宋老,我是您的老部下,您還記得嗎?”宋平看到委任狀想了起來,說:“你今年多大歲數了?”王春才說:“我82了。”宋平說:“那你還年輕,還能做不少事情。”大家都笑了。

此前,宋平曾為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題寫了館名。陳東林聽說,宋平從不輕易題詞,并且一定要通過組織手續找秘書。攀枝花方面想送一些紀念品聊表心意,陳東林說宋平不會收的,建議不要送。這次,張鴻春仍然帶了一塊攀枝花的苴卻硯,特地說明是本地產的紀念品,不是買的,送給宋老寫書法用。但宋平說,中央有八項規定,不能收禮,還是把硯臺退了回去。

陳東林發現,宋平幾次接受采訪穿的是同一件白襯衣,他問宋平:“宋老怎么總穿同一件衣服啊?”秘書解釋,他只有這件比較齊整的襯衫。陳東林問宋平在天安門觀看大閱兵時穿的是不是這件,他回答說是的。

采訪中,宋平關切地問研究歷史的陳東林,“一二·九”運動的老人還有哪些在世。當時,正在北平大學農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前身)讀大一的宋平是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他一面說一面掰著手指一個個數:蔣南翔、姚依林、鄧力群、袁寶華……

宋平家中的客廳里有一個大地球儀,每次看到新聞事件,他就去轉動地球儀查找地點。“但他不評論現在的中央決策。他很守紀律,退休了就只談退休老人該關心的事。”陳東林說。

“紅色學霸”

出生于山東莒縣農民家庭的宋平,自己就是教育改變命運的典型。

有“紅色學霸”之稱的他9歲入學,連續跳級,很快念完了小學、中學。1934年,17歲的宋平進入北平大學農業學院學習,在“一二·九”運動中因與校長發生對立離開了學校。一年后,他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戰爆發后進入西南聯大。1938年,他去了延安,后來成為周恩來的政治秘書。

宋平對母校感情很深。1992年以來,他三次回到中國農業大學。2005年是其中第二次。

2005年9月27日是中國農業大學百年誕辰,上午9時,宋平準時到達西校區主樓后的甬道。

在校史館二樓“百年滄桑世紀輝煌”展廳,負責解說的工作人員還沒來得及講解,宋平就等不及指著展板上的院址全圖說:“這兒當時就是釣魚臺湖賓館。這邊,這一帶全是稻田,非常好,非常漂亮。這原來還有個塔,周圍種滿了槐樹。‘東方小瑞士’(北平大學農學院的別稱)漂亮啊,可惜現在都沒有什么痕跡了。”他微微搖了搖頭。

看到校史館還保留著他入學那年的學生成績單,他很激動,湊近看著上面的同學名字:“曲澤洲,熟悉啊!”他指著展板上周建侯(曾擔任北平大學農學院院長)的照片說:“我記得這是我上學時的化學系主任。”

2016年是清華大學化學系建立90周年,10月14日,宋平手拄拐杖回到了母校。

在校長邱勇和黨委書記陳旭陪同下,他首先參觀了當年住過的宿舍樓清華明齋(現在是辦公樓),在樓前拍照留念。他說起,自己當年常參加體育鍛煉,在學校西區體育館學會了游泳。他告訴大家,化學館完全保留了當年的模樣,讀書時他經常在里面做實驗,那時候的化學館是清華最高的樓。

在化學館前,他和師生們合影。“我發現自己又長新頭發了。”他開玩笑說。

有一次,宋平因出訪不能參加校慶的同窗聚會,他派人送來一張照片,并在背面寫道:“我感謝清華,清華打開我知識的門窗,從這里走上了革命的生涯。我懷念當年的老師、同學和戰友,永遠忘不了清華、清華。”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宋平戴著墨鏡、穿著中山裝,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檢閱。這是宋平退下來后第三次參加閱兵。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以及“9·3”抗戰勝利紀念大會上,他連續三次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高齡站臺

中共十八大以來,高齡的宋平頻繁出現在重大活動現場。

2012年11月8日,宋平身穿灰色中山裝,戴著黑色半框眼鏡,以十八大主席團常委的身份出席了十八大開幕式。

前一日,中共十八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名單產生,共有41人,多名退休常委在列。95歲的宋平在41人中年齡位于第二,僅次于96歲的萬里(2015年去世)。這也是宋平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后第四次擔任黨代會主席團常委。

2014年9月30日晚,國務院舉辦國慶65周年招待會,宋平作為“從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上退下來的老同志”,跟中共中央七常委同坐在主桌上。其他人都身穿西服,只有他一人身穿灰色中山裝。他也是最后一位身穿中山裝拍攝標準照的政治局常委。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宋平戴著墨鏡,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檢閱。

城樓上的現任和卸任國家領導人中,只有習近平和宋平兩人穿了中山裝。宋平和李鵬的胸前還佩戴了剛剛獲頒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這是宋平退下來后第三次參加閱兵。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以及“9·3”抗戰勝利紀念大會上,他連續三次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我成為行動遲緩的老人”

近幾年,宋平很少送花圈,97歲的老紅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的夫人王丹一是少有的幾個他送花圈的人之一。

2016年7月29日,王丹一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七常委和幾位退休常委都送了花圈。

宋平曾說,他走上革命道路,最早就是受了艾思奇所著《大眾哲學》的影響。“這本書將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動的事例之中,通俗易懂,使我從中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

近年來,宋平還為兩位老戰友的回憶錄作序,一位是改革先鋒谷牧,一位是被國外視為保守派的鄧力群。

2009年,宋平在《谷牧回憶錄》中寫道:“谷牧同志長我幾歲,入黨也早。我最早知道他,是在1949年濟南解放時。他擔任濟南市委書記,中央轉發了他總結的接管大城市的成功經驗。那時,我在剛剛解放的沈陽工作,讀了他的文章感到十分親切。1952年底,我到了北京,在國家計委工作。不久,谷牧同志也到了北京,在國家經委擔負領導職務。此后,我們經常在一起開會,工作聯系也多了。他在長期從事的經濟戰線領導工作中,不僅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多有建樹,而且盡管經常處于風口浪尖,卻游刃有余。對于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也多少有些體會。”

鄧力群比宋平年長兩歲,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2015年2月10日病逝,享年100歲。9月15日,《光明日報》刊發宋平為《鄧力群自述:1915—1974》一書所作的序言。

宋平在序言中說,自己和鄧力群的經歷有點接近,都在“七七事變”以前在北平讀書,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國民黨對外退讓對內鎮壓的黑暗現實,后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他寫道:“力群的骨頭是硬的,有一種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感情、骨氣和原則性。”他還說:“到底是隨風偏倒的小草,還是獨立支持的大樹,在社會的大變革中間,很容易區分出來。力群年屆百歲,他的歷史,已經給他寫下了結論。”

此前的2013年,宋平還為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國日記》作序。這是一套以編年體和記事體相結合的手法逐日記錄新中國發展之路的大型歷史文獻,一年一部。

宋平說,翻閱日記1949年卷清樣本,按月、周、日依序寫來,仿佛又回到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當時自己30歲出頭,在東北做工會工作。

轉載:人物傳記

【作者: 】  【發表時間:2020/10/12】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