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斌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基層工作,先后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副院長,對劉衛斌來說,從書記員到步入領導崗位,職務的調整意味著肩負的責任更重,群眾的期盼更多。維護法律權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把公平正義送到人民群眾身邊的初心也在劉衛斌的心中更加堅定。由于工作勤奮,成績突出,他多次受到各級表彰,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作為一名員額法官,劉衛斌能夠勇挑工作重擔,在案件的辦理中兌現公平正義。
法官的第一要務是辦理好每一個案件,將法律的公平公正落實到每一個案件之中,用公平公正的工作回應群眾的期待。劉衛斌對待工作從不挑肥揀瘦,由于長期在一線辦案,他深知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知是現實的、直觀的,只有辦好手中的每一個案件,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在白花(化名)訴某建筑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中,歷時十余年經歷了多次訴訟均未徹底審結,案件被發回重審后劉衛斌接手了案件,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為了徹底查明案件事實,劉衛斌調閱了之前所有的卷宗,逐卷進行查閱、分析,充分吃透了案情,在之后的庭審中更是抓住案件要害進行精細審理,最終在全面、徹底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作出了客觀公正的判決,雙方十余年的糾紛得到了徹底解決。
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劉衛斌堅持做實“抓前端、治未病”,探索多元解紛機制,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降低社會風險,盡職盡責守護一方安穩。
為了進一步做好多元解紛工作,他多次到華陰各個社區走訪,實地調研,最終在9個社區成立了訴前調解中心。為了讓訴前調解能夠長遠發展,切實化解矛盾解決糾紛,他又多次向院黨組提出意見建議,出臺《特邀人民調解員經費保障辦法》,保障訴前調解工作常態化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訪案件是困擾法院工作的一大難題,劉衛斌分管信訪工作后,經過深入學習和研究,結合實際起草制定了《信訪維穩機制及責任追究辦法》,使該院信訪維穩工作有序、扎實開展。劉衛斌還推動出臺了《勝訴退費工作機制》,理順了訴前調解、訴前鑒定、速裁快審三個環節的銜接、配合機制,暢通了網上繳費、退費渠道等。
2018年,劉衛斌在審理一批農產品銷售糾紛案時發現本地的農產品銷售市場比較混亂,銷售中介、代辦行業無序發展,導致農產品銷售糾紛案件數量大,影響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雖然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案件審理的范圍,但作為肩負一方社會平安穩定的人民法院,對此情況不能任其發展,應發揮能動司法作用,積極作為。為此,劉衛斌主動和當地黨委、政府溝通聯系,通過給全鎮農產品銷售中介、代辦及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調委會主任進行法律培訓,規范農產品銷售中介市場,設立訴前調解組織等,提高了群眾抵御市場交易風險的能力,減少了市場交易中的糾紛,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方合法權益。
作為法院領導班子成員,劉衛斌全力推動了關系全院的制度規范、建設和信息化應用,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在法院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劉衛斌主動投入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中去,立足華陰法院人員年齡普遍偏大的客觀實際,整理規劃了該院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總體思路,組建了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攻堅團隊,共同破解難題,推動信息化發展。經過不懈努力,目的地集約送達實現了數千公里的朝發夕至,大大節約了辦案時間;電子送達受到了年輕當事人和律師的推崇,既保密又快捷的方式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生活節奏;網上庭審填補了地域的鴻溝,讓訴訟更加便捷;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推動了智慧法院建設。這一切的變化也悄然改變著全院廣大干警的認識,信息化建設在華陰法院扎下了根。
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多年來,劉衛斌始終把人民群眾裝在懷中,把善待百姓記在心中,把為民謀利印在腦中,把為民解憂握在手中,以忠誠鑄就人格,用行動詮釋信仰,不忘共產黨員的初心,用實際行動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