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20日,華陰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衛斌,華陰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建軍做客《環境熱線》,就華陰法院推進訴源治理、化解矛盾糾紛的舉措,以及基層法庭如何發揮自身職能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話題與聽眾、網友展開互動交流。
主持人:近年來,華陰市人民法院受理的基層群眾矛盾糾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造成這些矛盾糾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嘉賓: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民間借貸、交通事故、物業服務合同。婚姻家庭糾紛主要是離婚糾紛及子女撫養糾紛。
在離婚案件中,主要還是男女雙方感情基礎不牢固,在共同生活期間,因性格、作息時間、飲食習慣等原因發生矛盾,雙方不能相互忍讓,就開始分居生活,最后導致夫妻感情破裂。隨后因彩禮及結婚花費問題不能協商解決,就到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子女撫養糾紛主要表現在男女雙方在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后,對約定的子女撫養協議反悔,有的就撫養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的就撫養費多少提起訴訟。
民間借貸主要表現在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借款金額不大,幾千元至數萬元不等。該類型案件主要表現在債權人在催要借款時,借款方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債權人無奈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主要表現在機動車和電動車、電動車和電動車、電動車和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搶過紅綠燈、接聽電話、不專心駕駛、騎行等為主要原因。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主要表現在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導致業主和物業公司產生矛盾。
主持人:什么是訴源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嘉賓:“訴源治理”是為化解基層矛盾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訴源治理是為減少訴訟性糾紛、通過健全多元解紛解決機制而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治理方法。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只有扎實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積極將司法觸角延伸到社區、到農村、到基層,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借助多元力量化解糾紛于訴前,使糾紛止于未發、止于萌芽,才能有效避免和減少矛盾的發生,才能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效。
主持人:今年以來,華陰市人民法院如何致力于推進訴源治理化解群眾矛盾,并滿足群眾司法新需求的?
嘉賓:人民法院在訴源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業務指導以及對矛盾在未成訴階段的化解。華陰法院為了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在華陰市境內共設立了12個特邀調解組織,邀請了32名特邀人民調解員,在法院和社區設立了調解辦公室,為群眾提供線上調解和線下面對面調解;同時成立訴前調解辦公室,對特邀調解組織、特邀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指導,對調解成功民事糾紛進行司法確認。
主持人:人民法院如何參與基層治理?
嘉賓:人民法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就是要發揮司法審判工作的主動性,用敏銳的視角,及時發現社會治理的漏洞或薄弱環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主動的去化解矛盾,堵塞社會管理漏洞。對于自己職權范圍以外的,我們要及時的向黨委、政法委匯報,發揮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優勢,匯集各方力量化解矛盾糾紛,進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主持人:下一步,華陰法院在訴源治理、基層治理方面如何開展工作?
嘉賓:我們將堅持在黨委領導下,通過府院聯動逐步構建起訴源治理聯動機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華陰市委平安辦已出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的實施方案》,這為華陰市的訴源治理和基層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撐,有關部門分工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框架已經形成。
2、在具體工作中嚴格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涉及面比較廣的,或者極易形成重大隱患的案(事)件,及時的向黨委、政法委請示匯報,確保社會管理始終處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
3、實現訴源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閉環管理,讓矛盾糾紛時刻處在有人管的狀態下,并且要實現在法治的框架下進行訴源和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