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檢察:多措并舉守護古樹名木 內外聯動助力生態文明
本網訊 (華陰檢察)古樹名木是我國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自然財富。每一株古樹都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歷史、人文、景觀價值。加強對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管理,對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傳承中華歷史文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3年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廣元劍閣縣考察時強調:“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好。”2023年以來,華陰市人民檢察院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檢察監督職能,積極開展古樹名木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
一是認真開展專項調研。2023年4月,該院通過對接市林業局、華山景區管委會等單位,深入了解域內古樹名木資源分布基本情況,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群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不強,部分古樹名木上架有電線電纜,有的古樹周圍堆放垃圾磚塊,存在蟲蛀未治理保護等情況,嚴重影響或威脅古樹生長。域內非群落古樹目前仍存在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未設立護欄,無專人管護等現象。一些古樹旁硬化了水泥路面,使古樹根系土壤無法滲透水份,所需的水肥不足,造成樹枝干枯,樹冠逐漸縮小等情況。
二是強化檢察履職保護。2023年5月,該院通過最高檢“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收到志愿者反映衛峪村一株古樹保護情況堪憂的線索。經實地調查,確認這株豆科古槐樹位于衛峪村張城片區,距今已700余年歷史,屬于一級古樹,古樹主干內早已空洞,用紅磚和水泥填充保護,未懸掛標志保護牌。經與市林業部門溝通磋商,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對該古樹采取保護措施,并對古槐樹懸掛保護牌進行現場監督,消除了不利于古樹生長的隱患,落實古樹養護責任,確保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2023年7月,渭南市人民檢察院與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兩級院聯動,聯合市林業部門對華陰域內玉泉院、西岳廟、華陽林區的古樹名木進行調研。在一棵棵古樹下,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對華陰域內古樹的分布、樹種、級別、生長狀況、管護措施等進行詳細介紹,對于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檢察干警一一詳細記錄下來。同時,上下聯動、內外協作,兩級檢察機關與森林公安機關召開座談會,適時介入一起盜挖秦嶺古樹案件,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以保障后期刑事訴訟和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程序順利,打擊生態環境犯罪,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三是建立健全協作機制。2023年8月,該院與市人民法院、市林業局聯合簽訂《關于建立 “林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的意見》,以“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為原則,堅持依法履職、嚴格執法,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線索移送、協作督辦、協同監督、業務交流六項機制,推動林業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審判工作有效街接,形成生態資源保護發展新格局。
下一步,該院將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積極與行政機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推動開展養護專業知識等培訓,提升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的專業能力水平。探索建立“一樹一策”保護機制,建議市政府撥付古樹名木專項養護資金,落實古樹名木養護經費保障,形成專人養護管理的長效保護機制。探索開展兩級院上下一體、協同聯動辦案機制,加大線索摸排力度,合力助推古樹名木資源保護治理工作,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傳承歷史文化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