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法院:0.4畝地竟引發數十年恩怨,看法官如何能動執行、化解糾紛……
本網訊 (楊靜) 11月的天氣已經是寒意陣陣,華西鎮某村楊某某兩家卻終于迎來了久違的陽光,原來是華陰法院執行法官能動靈活、善意文明的執行理念和執行行為,使得兩家因為0.4畝土地引起的恩怨終于得以徹底化解。
兩家的恩怨究竟如何而來?法官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案情由來】
華西鎮某村村民楊某某與其胞弟的承包土地相鄰。1999年,楊某某胞弟去世,楊某某以其與胞弟互換土地為由,私自移動相鄰土地界畔,長年占用其胞弟土地用于種植農作物。楊某某弟媳多年來一直通過村委會等其他組織要求楊某某返還土地均未果。2023年4月,楊某某弟媳將楊某某訴至華陰法院,要求楊某某將土地歸還,華陰法院判決楊某某返還所占用的土地。因楊某某未按生效判決要求履行義務,其弟媳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執行經過】
2023年8月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考慮到該案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案件又涉及農村承包地,政策性比較強,加之矛盾形成和積淀時間較長,雙方當事人積怨已深,一旦處理不當極易激發新的矛盾和沖突。為了徹底化解這一矛盾,執行法官決定將案件的調解工作延伸到執行程序之中。為此,執行法官進行了大量走訪工作,聯絡了該村村干部,了解被執行人的耕種土地和其他相關情況,與被執行人進行溝通并釋法,但被執行人仍遲遲未能履行歸還義務。經研判,執行法官認為通過前期工作,被執行人已認識到了拒不履行判決的錯誤,但礙于情面又不肯自覺履行。
鑒于經過前期調解,雙方當事人矛盾已經實質化解,強制執行不會引起新的矛盾和沖突,為了保障申請人的勝訴權益,執行法官權衡后帶領執行團隊及法警9人對涉案土地進行強制清理。在該村村干部的見證下,執行團隊及法警清理土地附著物,現場拉線測量,用白石灰粉定位界畔,隨后農耕機對涉案土地進行全方位清除。歷經3個多小時,地面附著物全部清理完畢,界畔歸位,被侵占的土地返還給申請人。
此案的圓滿執結,不僅拓寬了執行工作思路,也是華陰法院在執行工作中徹底解決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執源治理的一次有益嘗試。華陰法院將不斷探索執源治理創新舉措,力爭通過一次執行徹底解決矛盾糾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