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立即評論
點點屏幕,馬上轉發
遇事不要慌,發個朋友圈
在這個全民自媒體時代
造謠成本低,網絡影響壞
近日,華陰市孟塬鎮某村村民趙某因與他人有矛盾,便在對方及其家人的照片上標注侮辱誹謗性文字,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發布,造成不良影響。1月24日,受害人向華陰市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報案,經過詳細調查,該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給予趙某行政拘留處罰。
網絡謠言,七大套路
一、憑空杜撰
為了吸引眼球,謠言者不管真實性是否被驗證,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故意編造杜撰,絕大部分謠言都屬于這一類。
二、夸大其詞
這種謠言往往有基本的素材,但對事實進行了夸大其詞和憑空腦補。這種謠言迷惑性較大,唬住的人也更多。
三、斷章取義
這種謠言是從某個完整的內容中摘取,從中間拉出一小段,罔顧上下文和具體情況,就大肆傳播并不加以解釋,最后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令不明真相的網友誤會。
四、拼湊剪接
這種謠言的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條件和處理結果,脫離了具體的背景和場景被使用,就成為了謠言。
五、半真半假
這種謠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內容,往往真的東西里面被摻入假的因素,導致半真半假,難以分辨。
六、假戲真拍
網絡傳播中有很多被人為設計的情節與場面,甚至是有劇本、有情節、有演員的擺拍,網友難以分辨真假,拍出來的視頻一經傳播,往往會引起高度關注,話題度很高。
七、辟謠求證
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先用自己的小號發布一則謠言,然后用自己粉絲多流量大的賬號進行轉發,話術是“求證真假”。
警方提示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廣大網民在網上發布信息、言論應遵守法律法規,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盲目轉發傳播,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對于編造、傳播網絡謠言,擾亂公共秩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查處、嚴厲打擊,絕不手軟。
●任何實施不法行為者,必將受到法律懲處,只有人人遵紀守法,共同維護社會秩序,才能營造更加安全有序的社會環境,共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法條鏈接
散布謠言需承擔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散布謠言需承擔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