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三個引領”,推動檢察聽證常態化
強化理念引領。以“應聽證盡聽證”的工作需求為導向,通過開展新司法理念大學習大討論專項活動,教育引導檢察官把檢察聽證與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統一起來,在自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提升檢察公信力,實現案件類型聽證全覆蓋。
強化示范引領。將公開聽證作為“一把手”工程,以上率下、統籌部署。檢察長主持召開聽證6件,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主持召開11件,以“關鍵少數”全覆蓋,激勵檢察官積極運用聽證程序審查案件,更好地履行檢察監督職能。
強化考評引領。制定《綜合檢察業務工作任務分工》,將檢察聽證納入檢察官業績考評指標,推動辦案人員形成思想重視、行動有力的工作格局。建立周通報、月講評、預警通報等制度,及時分析研判聽證工作進展和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督促工作落實落細。
完善“三項建設”,實現檢察聽證規范化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按照最高檢建設要求,高標準完成聽證室建設,實現多屏同步顯示、互聯網實時接入、同步錄音錄像等功能全覆蓋,并成為全市首家具備直播功能的檢察聽證室,從硬件層面確保聽證工作的公開透明。
完善聽證隊伍建設。通過組織推薦、自薦報名等方式,確定了18名檢察聽證員,涵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律師、鎮村干部、企業家等各界人士,滿足各業務條線檢察聽證對不同領域聽證員的個性化需求,為開展檢察聽證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和有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出臺《聽證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按照“部門提出、協同保障、專人辦理、對口上報”的原則,細化聽證人才庫建立、文書規范、流程監控、質量評查、安保執勤等任務分工,部門聯動一體推進聽證工作有序開展。
把握“三個環節”,提升檢察聽證實效性
把握會前環節。堅持會前審批,嚴格遵守相關程序,結合案情特點精準匹配聽證員,最大限度保證聽證員專業優勢。圍繞爭議焦點,向選取的聽證員詳細介紹案情,并向當事人或涉案單位細致講解法律規定。
把握會中環節。詳細介紹案件事實,全面展示相關證據,客觀還原案情事實,科學提出法律適用及擬處理意見,認真解答聽證員提出的各項疑問,同時積極釋法說理,促進嫌疑人認罪悔罪,讓參加聽證的干部群眾同時受到法治宣傳教育。
把握會后環節。聽證后及時反饋聽證意見采納情況,充分保障聽證員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及時制作相應法律文書,在宣告送達時再次進行普法教育。選取典型案例,廣泛開展以案釋法宣傳,以聽證促普法,達到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社會治理效果。
探索“三種模式”,激發檢察聽證鮮活力
積極開展集中聽證。選取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基層頻發、案情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件開展集中聽證,力促達成刑事和解,挽回經濟損失,最大限度提升案件辦理質效。
探索開展現場聽證。選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群眾意見大、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案件,開展現場聽證。在辦理長澗河堤壩坍塌,裂縫行政公益訴訟案時,檢察長親自主持,把聽證會開到污染現場,讓社會公眾更加直觀感受到公共利益受損程度、行政機關履職情況和人民群眾呼聲,彰顯檢察監督的力度和決心。綜合使用磋商、公開聽證、公開宣告送達、人大代表監督等手段,督促形成整改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深入開展上門聽證。選取控告申訴、涉及鄰里矛盾等案件,靈活設置聽證地點,把檢察聽證“搬到”家門口,通過釋法說理化解當事人法結、心結、情結,將矛盾化解在源頭、解決在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