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高 娟 )對爭議分歧較大、案情疑難復雜等案件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專家咨詢委員、律師代表、基層群眾代表等參加聽證;集中聽證、現場聽證、上門聽證,集體評議,既解“法結”又解“心結”……2023年以來,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共對50件案件組織開展聽證,實現辦案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助推社會治理的良好效果。
近年來,華陰市人民檢察院把檢察聽證作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治理、落實司法為民的重要舉措,及時、有效、就地化解矛盾,讓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更加有精度、有力度、有溫度。
“一把手”帶頭 “頭雁”引領作示范
“謝謝對我娃的寬大處理,娃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今后做一個對社會、家庭和自己都負責的人。”聽證會上,孩子的媽媽激動地說道。
時間回到2023年10月30日,華陰檢察院為落實對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使其更好地回歸學校和社會,由檢察長主持,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偵查機關、教育局、法律援助律師等參加不公開聽證會議,就涉案的未成年人擬作出相對不起訴和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聽取各方意見。會上,經與會人員的充分評議,一致同意對涉罪未成年人作相對不起訴和附條件不起訴,并勸誡涉罪未成年人以此為戒,做好人生規劃、樹立人生目標。
這是華陰檢察院把檢察聽證作為基層社會治理“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一環抓好的鮮活例子。通過“一把手”帶頭聽證,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據了解,檢察長所主持的聽證案件,大多為難啃的“釘子案”“骨頭案”。通過檢察聽證,不僅積極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更達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檢察長帶頭主持聽證會彰顯“頭雁”風范,是深入具體辦案的實際行動,是主動接受外部監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體現。據統計,華陰檢察院檢察長主持召開聽證6件,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主持召開11件,以“關鍵少數”全覆蓋,激勵檢察官積極運用聽證程序審查案件,更好地履行檢察監督職能。
除“一把手”帶頭外,華陰檢察院通過強化考評引領推進檢察聽證常態化。華陰檢察院制定《綜合檢察業務工作任務分工》,將檢察聽證納入檢察官業績考評指標,推動辦案人員形成思想重視、行動有力的工作格局。建立周通報、月講評、預警通報等制度,及時分析研判聽證工作進展和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督促工作落實落細,推進檢察聽證常態化開展。
主動作為 提升檢察聽證規范化
11月,記者走進華陰檢察院,該院技術部門負責人介紹,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設的華陰檢察聽證室,是全市首家具備直播功能的檢察聽證室,實現多屏同步顯示、互聯網實時接入、同步錄音錄像等功能全覆蓋,確保整個聽證過程全程無死角錄音錄像,實現了聽證會全程留痕,全過程有據可查。這是華陰檢察院聽證高標準規范化建設的一大特色亮點。
近年來,華陰檢察院不斷完善“三項建設”,實現檢察聽證規范化,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執法規范的需求,大力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專業化水平。
除了加大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外,華陰檢察院還不斷加強聽證隊伍建設。通過組織推薦、自薦報名等方式,確定了18名檢察聽證員,涵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律師、鎮村干部、企業家等各界人士,滿足各業務條線檢察聽證對不同領域聽證員的個性化需求,為開展檢察聽證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和有力保障。
同時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出臺《聽證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按照“部門提出、協同保障、專人辦理、對口上報”的原則,細化聽證人才庫建立、文書規范、流程監控、質量評查、安保執勤等任務分工,部門聯動一體推進聽證工作有序開展。
因案制宜 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5月8日,華陰檢察院組織聽證人員實地查看長澗河堤壩塌陷現場和河道內墾種小麥的情況,讓聽證人員沉浸式感受河堤塌陷、裂縫的受損程度以及亟待修復的現實緊迫性,同時更直觀了解檢察機關公益履職的必要性,提高案件辦理透明度,增強檢察聽證精準性。隨后,行政機關積極表態,盡快確定方案,落實修復整改措施,保證河道行洪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近年來,華陰檢察院始終把聽證的重點放在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上,圍繞案結事了人和這一目標,根據案件的性質、焦點問題制定方案,對癥“下藥”,認真開展每一場聽證會,千方百計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積極開展集中聽證。選取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基層頻發、案情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件開展集中聽證,挽回經濟損失,最大限度提升案件辦理質效。
探索開展現場聽證。選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群眾意見大、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案件,開展現場聽證。在辦理長澗河堤壩塌陷,裂縫行政公益訴訟案時,檢察長親自主持,把聽證會開到污染現場,讓社會公眾更加直觀感受到公共利益受損程度、行政機關履職情況和人民群眾呼聲,彰顯檢察監督的力度和決心。綜合使用磋商、公開聽證、公開宣告送達、人大代表監督等手段,督促形成整改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深入開展上門聽證。選取控告申訴、涉及鄰里矛盾等案件,靈活設置聽證地點,把檢察聽證“搬到”家門口,通過釋法說理化解當事人“法結”“心結”“情結”,將矛盾化解在源頭、解決在當地。
“召開聽證會不僅能讓司法民主化、透明化,最大限度實現個案公正,還能集思廣益,共同推進社會問題整改,讓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最大受益者。”參加聽證會的一名律師說。
聽而證,證而結,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根本。今后,華陰檢察院將在實現案結事了人和這一目標上,以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為工作宗旨,努力通過檢察聽證解開當事人的“法結”和“心結”,使檢察聽證真正成為檢察公信的“冶煉爐”、檢群關系的“連心橋”、社會矛盾的“減壓閥”、公正司法的“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