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魏長城,南起華陰市華山玉泉院澗西的朝元洞,依地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直到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的城南村,綿延150多公里,是戰國時期魏國與秦國的分界線。1996年11月,魏長城遺址韓城段、大荔段、華陰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更好地傳承長城歷史根脈,近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聯合渭南市檢察院對華陰境內的魏長城遺址進行尋訪調研。活動中,檢察干警向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省檢察院安排部署魏長城遺址保護“小專項”監督活動有關情況,初步了解了轄區魏長城遺址情況和各點段的保護現狀,實地走訪了華陰境內魏長城遺址城南村段,認真聽取了相關部門對魏長城遺址保護、傳承的意見建議,為進一步凝聚保護合力奠定了基礎。
魏長城華陰段長6公里,現在華陰境內的朝元洞、北洞村、城南村、西關村、紅豐村都有殘垣存留,尤以城南村東約800米城垣殘跡保存最為完好,城墻殘高5-7米,墻基底寬7-8米,夯層平均約8厘米。城墻斷面基址內夾著新石器時代陶器殘片,墻體周圍修筑了金屬保護柵欄、步道。
“魏長城遺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較高的文化意義和考古價值,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經濟、軍事、文化的‘活化石’。我們也將加快實施南起華山景區朝元洞,經長澗河西岸,北至新310國道接口的魏長城復合廊道項目建設,以實現魏長城遺址個體文物由點狀保護到帶狀展示的利用轉變。”文旅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
近年來,該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助力華陰境內文物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針對魏長城遺址部分點段未設立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日常巡護不到位、文物環境風貌受損等情況,組織代表、委員和志愿者、律師代表進行公開聽證,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積極協調全市文物保護領導小組督促所屬鎮辦落實文物管護屬地責任,規范增設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2個、界樁2個、長城簡介牌1個,修補長城巡護步道10余米,強化日常巡護和宣傳力度,保護著魏長城遺址文物,守護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
穿過長長的步行棧道,一遍遍凝望著數千年佇立于此的魏長城,檢察干警們就像每一個尋根而來的中華兒女一樣,在斷垣殘壁中懷古憑吊那些堅守家園的熱血英雄,又筑成了我們新時代新征程中新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