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為進一步落實全省檢察機關“尋訪文物古跡 保護文化遺產 傳承中華文明”專項活動的部署安排,近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曉莉帶領干警對司家秋千的保護與傳承進行了尋訪,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司家村秋千古會約始于清咸豐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時,司家村叫南孟屯,是當時扼守軍事要沖潼關的駐軍之地。據傳,有一位胡姓的軍官,他為了讓士兵強身健體,豐富士兵的軍營文化生活,讓士兵堅持蕩秋千鍛煉身體。隨后,因為世道太平,戰事減少,當時政府為了減輕軍費負擔,將這批軍人就地轉為百姓,并給他們永不納糧稅的優惠待遇。于是,這些“轉業”的軍人便把清明蕩秋千這一民間習俗傳承下來。2009年,“司家秋千”被列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6年,被原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榮獲全國首屆鄉村文化突出貢獻獎。
在尋訪過程中,干警們仔細查看了現狀,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它們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當前面臨的保護困境。針對尋訪過程中發現的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等問題,張曉莉指出,一要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嚴厲打擊各類侵犯非遺的違法行為,加強保護措施,提高保護力度;二要加強與文旅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在職權范圍內履行保護文化遺產共同責任,形成保護合力;三要增強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呼吁更多干部群眾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中來,開展好文物保護公益志愿活動,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下一步,該院將持續檢察護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置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立足華陰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依法履職,為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貢獻更多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