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武旗營戲樓位于華陰市羅敷鎮武旗營村,戲樓始建于清嘉慶二十年,重修于清光緒二十五年,是華陰市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戲樓,對于研究關中東部建筑風格、民風民俗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18年,武旗營戲樓被確認為陜西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尋保傳”活動,要做的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踏勘,更是對文化基因的溯源。
3月24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干警穿過蜿蜒的鄉間小道,前去尋訪古戲樓修繕前后的故事。
古戲樓修繕前
戲樓的木質結構、梁柱彩繪,每一處細節都印證著關中農耕文明與戲曲藝術的交融。幾年前,該院在尋訪中發現,武旗營戲樓地基下陷,背面墻體坍塌,戲臺東南角臺面塌陷,樓頂磚瓦松動脫落,頂部橫梁木椽破損風化,前檐額枋上的木制雕花風化嚴重,戲樓的文物保護碑被涂抹亂畫,文物本體損壞嚴重,甚至存在公共安全隱患。對此,該院迅速收集相關材料,固定證據,經協調溝通后,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保護文物安全。
收到建議后,相關部門迅速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多次向省市請示匯報,陜西省文物局批復了武旗營戲樓的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該戲樓修繕工程已完工,整個戲樓的地基墊高,臺柱加固,后臺背墻重新修筑,損壞的磚瓦和頂部木椽均已更換,前檐的雕花和樓角均已修繕,仿若重現曾經的風采。
古戲樓修繕后
文化保護的前提是認知與敬畏,只有真正讀懂一方水土的精神密碼,才能喚醒守護的自覺。此次將走訪與“回頭看”相結合,既關注戲樓的建筑安全,更注重將檢察監督履職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度融合。
下一步,該院將以此次尋訪為契機,持續開展文化“尋保傳“活動,會同相關部門和轄區鎮辦,完善相關機制,凝聚保護合力,為華陰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