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王曉民
日前,在西安昆明池的七夕湖上,一艘游船內正在進行著一場聯動世界的“秦嶺與黃河對話”——名家縱論“行走山河·詩意人生”,這場對話通過互聯網和無線電波,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形成聯動傳播。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為此專門發來賀電,期待這場對話為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合作帶來佳音。
這場公益傳播行動,僅僅是陜西旅游營銷方式變革的一個小鏡頭。近期,“夏滿中國·嗨西安”、陜西旅游形象大使選拔賽等幾十場活動紛紛啟動,110多項優惠在全省各地集中發布,旅游業成為牽動民心、觸動媒介、熱動陜西的亮麗風景。
頂層設計全域推進
旅游市場新特點和行業管理新需求,促使陜西旅游業不斷與時俱進、變革創新。
去年5月24日,陜西省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全域旅游發展,就新形勢下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工作職能和工作方法提出具體要求。會議強調,要深刻理解全域旅游的豐富內涵,立足全國、放眼全球看陜西,在對標先進中看清差距、找準問題,在學習先進中借鑒經驗、完善提升,切實補齊工作短板、提升發展水平;要運用系統思維,把陜西全域作為一個旅游“大系統”來把握,把各市縣作為功能完整的旅游“子系統”來打造,注重系統和各子系統之間的內在邏輯,加強整體設計和互動聯動,推動陜西全域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主要領導指示,去年8月,陜西出臺了旅游業與文化、建設、交通、農業、林業、國土等12個部門融合發展意見,啟動了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召開了全省旅游發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大會,出臺了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省委書記胡和平親自部署,動員全省上下搶抓機遇加快創建工作,形成“一把手”抓創建的工作格局。很快,全省各地自上而下成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逐級落實融合發展措施,全域發展和全產業融合機制迅速形成。
今年5月,涵蓋12大項、109個公項的《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指標體系與工作要求》正式發布,在全國叫響了頂層設計、高端發力、全域推進的全域旅游發展陜西實踐模式。
整合資源產業升級
從宏觀和綜合角度謀劃陜西全省旅游發展的思路與舉措,整合社會資源統籌協調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加速構建支撐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旅游產品、服務、市場和環境體系,是陜西省旅游業一年來著力推動的工作。
去年8月28日,北起榆林府谷,南至華山腳下,長達828.5公里,貫通榆林、延安、韓城、渭南4市12縣50多個景點景區的沿黃觀光路正式開通,讓新時期陜西大力推進的“四大旅游高地”建設全面走進公眾視野——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紅色旅游系列景區、黃河旅游帶,分別突出了以西安為中心輻射關中的絲綢之路關聯文化;以秦嶺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聯動陜南三市和秦嶺南北的綜合性休閑度假旅游業態;以革命圣地延安為中心,串起銅川、咸陽、渭南等地紅色景區和線路的革命舊址、遺跡體驗游、傳統教育游;以黃河沿岸、民俗文化、風景廊道為線路,貫通陜西東北部城鄉的多元化產業融合特色。“四大旅游高地”將構成陜西旅游新時期全業態優質發展的競爭力支撐。
在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高中印看來,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符合旅游發展規律,滿足大眾需求,彰顯國際范、中國風、陜西味的好產品、好服務、好環境,是陜西旅游業實現品質發展的立足之本。正因如此,陜西旅游業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大力推進以帶動性產品為引領的全業態產品開發,將產品建設作為促進旅游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撬動點;統籌推動“廁所革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智慧旅游開發,多措并舉實施服務品質提升、旅游住宿革命、市場主體構建、文化品牌培育和旅游營銷創新,每一項都落細落小落實。2018年3月和5月,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聯合渭南、西安兩市政府,分別舉辦了引領全省旅游業品質提升、住宿業全要素提升的大型國際論壇,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如今,旅游全產業升級、全要素提升已成為貫穿全省旅游行業追趕超越行動的新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