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韩麻豆91|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91.com在线|久久一精品

  您好,歡迎光臨《絲路情韻》網, 網址:www.jslybf.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絲路要聞    魅力西部    國外風情    絲路在線    絲路頭條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絲路論壇    軍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聲秦韻    東盟在線
光影華山    今日華山    人文華山    山水華陰     驢友在線    文化在線    紅樹林影視   財富人生    企業家風彩    景點推介    旅游世界    軍旅在線    杏林風景    農業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檢察    西部法院    資源與環保   歷史名勝    歷史典故    傳奇故事    歷史名人    藝術精品    社會萬象    旅游文化    傳統工藝    奇石根雕   民間藝術
華陰政法      攝影家      風光攝影      人物攝影     書畫長廊    名人書畫      綜藝在線      小說       散文       詩歌       劇本      雜文隨筆      紀實文學    生活百科
 
   □ 絲路在線
· 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 ..
· 新華視點丨努力完成全年經 ..
· 新華網視評|堅決打擊汛情 ..
· 習近平給田華等8位電影藝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體:美軍 ..
· 人民觀察 | 三個關鍵詞 ..
· 金秋時節處處好“豐”景 ..
· 陜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機暴雨 ..
· 網信部門公開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屆消博會丨創新消費融 ..
農業科技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農業科技
怎樣用“月球車”種地?——農民發明家李世全的“天翻”夢

 

   新華網蘭州7月10日電 月球車種地?李世全并不認為自己異想天開,因為他是天翻人嘛。

   “天翻,甘肅隴西縣方言,不安分、愛折騰的意思,鄉親們以此稱呼62歲的農民發明家李世全。而他的另一個綽號更加高大上”——“隴西喬布斯

   30多年來,他發明的幾十種農業機械,讓成千上萬種糧人告別祖輩相傳的艱辛勞作方式,過上了松活日子。而他也在天翻著自己的人生,一釘一鉚、一錘一煅地打造著新的夢想。

   “你可把命給我救下了

   機器轟鳴,李世全的妻子累得滿頭大汗。磨面機、50來只雞、七八頭豬,磨坊內外都得她一個人照顧,還得帶娃、做飯。最累人的是給磨面機上料,四五十斤重的糧食桶,要舉到兩米高往下倒,每倒一遍都憋得滿臉通紅。

  正在田里忙碌的李世全心疼妻子卻幫不上忙,就想,要能自動上料就好了。

  缺零件,少設備,沒圖紙,他只能自己琢磨,又跑到國營面粉廠里去技術,最后竟然真的鼓搗出一臺自動上料磨面機。

   糧食順著傳送帶溜進去,磨好的面粉淌出來。妻子激動得差點掉眼淚:你可把命給我救下了!

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李世全的家鄉甘肅定西地區以苦瘠甲于天下聞名于世,人們窮得餓癟了肚子,又被落后的生產方式累彎了腰。而李世全所有發明都是奔著一個目的:讓土里刨食的人們過得松活些。

以前農民都用手掰玉米粒,掰一根玉米棒子至少要半分鐘,手掰得生疼。1998年,李世全發明手搖玉米脫粒機,五六秒就能脫粒一根。

發明了這么多東西,他自己最喜歡這臺不起眼的小機器,因為它讓無數關節粗大、皮膚糙黑的手指頭得到了放松。

他常愛回憶那個靈光乍現的時刻——

進料口怎么控制呢?大了玉米掉下去,小了玉米塞不進……”念叨著這個困擾已久的難題,他坐在沙發上,靈感從屁股底下突然傳來:加彈簧,不就小大皆宜了?

受益的鄉親們感激李世全。一次,他到鄰村去,一個老大爺把他認出來,跑回家捧出個饃,非要他吃不可:你不吃一口,我過意不去。

李世全的眼睛當時就濕潤了。

那一刻,比當皇上還高興

當地農民都睡土炕,冬天生爐子不易掌握——火小了炕涼,火大了燙人。

1994年,李世全家炕上突然冒煙了,炕席竟被烤著了火。一瓢水澆熄了火苗,一個念頭卻在頭腦里點燃了——他決心改造土炕。

聽說從漢朝起土炕就是這模樣,你能折騰出花兒來?妻子一肚子牢騷,因為李世全把炕拆了做實驗,整整三四個月,一家人只好用木板打地鋪。

李世全一邊賠笑臉一邊研究,最后想出一個方案:在炕面下加個水箱,通過水溫控制土炕的溫度,簡便多了。

他的炕頭熱水器引得四里八鄉幾千人前來參觀。如今,定西農村百分之七八十的土炕都用上了這種新技術。

靈感和韌性——當發明家,這兩樣缺一不可,李世全二者兼備。

隴西盛產中草藥,許多農民因此發家致富。而城里人不知道,挖藥是特重體力活兒。手握三四十斤重的藥叉挖黃芪,一天下來,累得連水杯都沒力氣端。十三四個人一天最多也就挖一畝。每到秋天,這樣的場景都要持續一兩個月。

李世全決心發明一種挖藥機,讓種藥的老鄉們少遭些罪。

他整整花了3年心血。其中,有兩年卡在挖掘深度問題上。藥叉一插深了就死機,怎么試怎么不行。

那兩年,他有時正吃著飯,忽然就停了筷子,腦子里浮現出藥叉;正跟人說話,轉身就走,連招呼也不打……妻子很害怕:他是不是腦子壞了?

2010年,一次在縣城坐公交車,他突然聽見一陣嗡嗡的震動聲。往窗外一看,是修路工人在用振動棒破碎水泥路面。頓時,他心里像打開了一扇窗戶,氣得直捶腦袋:“‘振動+沖擊,以前怎么就沒想到呢?

那年夏天一個清晨,他改造的新機器開始實驗了。藥叉邊振動邊往土里挖,他趴在地上不錯眼珠地盯著,恨不得一頭鉆進土里去看,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10厘米、20厘米……50厘米!他一下子蹦起來,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把周邊一群人驚得目瞪口呆。

成功那一刻,比當皇上還高興!多年后回憶起來,他仍然眉飛色舞。

中藥材篩式挖掘機工作效率比傳統人工提高了上百倍,挖一畝黃芪只用半個小時,而且成本很低,他因此獲得第三項國家專利。

隴西喬布斯出來的

——這是李世全印象最深的童年記憶。

小學時,一次放學回家,他餓得直打晃,父親下狠心買了塊巴掌大的白面餅,掰給他半個,他吃完以后把手指頭吮了半天。

我那個時候就不服:我們那么大的土地,為啥吃不飽?為啥不如人?在李世全眼中,只有機械化才能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才能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不再那么苦辛。

就在窮苦的日子里,他開始顯露發明天賦:4個塑料藥瓶蓋,用小棍兒串成兩組車輪,再用硬紙片做成車身,上頭插個小風車,風一吹就往前跑了,引得一群小伙伴嘰嘰喳喳地追趕。

改革開放后,他的發明家夢得以伸展。

一天,他去秦安縣送貨,瞥見一位正在種菜的老人動作有點怪——每次點種,先揮拳在地膜上砸個窩窩,再把種子下到窩窩里。

李世全蹲在一旁左看右看,不明白。老人說:下雨就有用了,窩窩里的菜長得好。

甘肅十年九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地膜覆蓋技術推廣以來,土壤里的水分保住了,可是金貴的雨水卻從地膜上淌走了,很難滋潤到膜下的根莖。而這位老人讓李世全開了竅——播種時用機器在地膜上壓個溝,不就能留住雨水了?

2009年,他發明的全膜、半膜式雙壟溝機械覆膜機被授予國家專利。

如今,他的農機廠年產值過千萬元,農機具遠銷內蒙古、陜西、寧夏、新疆等省區。

可是,李世全對賺錢不大上心,廠子的經營完全交給了兒子,自己只管發明。最近,他的天翻勁真的上了天——他瞄上了玉兔月球探測車。

你看月球車他張著雙臂前后舞動,夸張地模仿著月球車行進,我就在想,那么遠都能在地球上遙控著工作,咱們在自家地邊遙控種田也不是啥難事!

他想將月球車的原理應用在農業機械上,將來,要讓農民拿著遙控器在家里的電腦旁操作種田,人歇著,讓機器去干活。(王博)

 

【作者: 】  【發表時間:2014/9/12】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和諧陜西網 銅川慈善協會 渭南文物旅游網 環球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國際日報 中國檢察網 中國法院網
人民日報 新華網 央視網 中國公安 中國文物信息網 太華索道 陜西 西部法制報


網站備案:陜ICP備14008634號-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國·咸陽        電話:131-5212-8066       傳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不得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等,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網站所用文字圖片均來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網站,凡圖文未署名者均為原始狀況,但作者發現后可告知認領,我們仍會及時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處理,如未及時聯系本站,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