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工作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

運城市政府副秘書長暢滿增通報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工作進展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新聞發布會現場

運城市發改委主任張玉忠答記者問

黃河新聞網記者就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情況提問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記者尹智慧 王萍)2015年7月20日晚7時,運城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就融入“一帶一路”大戰略 打造區域合作新高地——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工作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人大秘書長蘭創國主持,市政府副秘書長暢滿增,發改委主任張玉忠、副主任高克敏,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副主任孫道生參加。
黃河新聞網:如何理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個方案”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之間的關系?
市發改委主任張玉忠:如果要把握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與“三個方案”的關系,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三個方案”是發展核心統領,區域合作是最佳戰略平臺。打個比方,“三個方案”是幸福婚姻的愿景目標,區域合作是“非誠勿擾”的相親舞臺。
工業集群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三個方案”,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出臺實施,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核心統領、特色路徑,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奮斗目標。其核心是加快推動工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城鎮化、土地規模化、城鄉生態化“六化”銜接,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互動。
《論語》講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實這些工作,實現這些目標,推動“三個方案”從紙上走向地上,把愿望變成現實,根本的還是需要開放改革,需要政策創新,需要投資項目,需要招商引資。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政策的落地,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設立,就是改革開放、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最好的平臺,最好的通道,最強的“利器”。
國家批復的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綜合試驗區,可以說,是我們第一次立足全國格局審視運城的地位,是我們第一次突破行政區劃謀劃運城的未來,是我們第一次搶抓機遇主導爭取的重大政策。這一政策,是四個市30年合作跋涉的路,是四個市8年不懈努力爭取綻放的花,是四個市去年以來積極創新突破結出的果。
我們常說,資金是一碗水,項目是一桶水,而政策就是一口井,打好這口井,可以獲取更多的水。在國家發改委編制的《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強化“五個著力”:著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加強產業分工協作,著力促進生態環境共建,著力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著力推進改革開放。比如,在加快產業協作上,就是要協同發展現代農業,整合黃河金三角品牌,共建優質有機蘋果生產基地,建設中西部重要的無公害蔬菜基地。要聯合提升工業發展水平,橫向配套,互為鏈條,建設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發展重型載重汽車、汽車零部件、電子電氣設備、精密鑄造件、抓用機械裝備等產業,聯合提升產業競爭力。圍繞這些目標,國家將從建設統一市場體系,健全區域合作協調機制,設立區域合作發展基金,創新區域利益協調機制等多方面,給予我們創新突破和先行先試的權利。這就為我們爭取國家政策扶持、資金扶持、投資傾斜、項目布局打開了一扇“大門”,暢通了一道“捷徑”,也必將會為我們實施“三個方案”添無限活力,增巨大動力。
運城日報:圍繞推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今年以來市發改委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發改委副主任高克敏:國家制定的《區域合作規劃》是一個10年的規劃,需要付出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努力。為此,我們必須處理好“遠”與“近”,“快”與“慢”等關系,堅持“想透、說清、干實”,以科學的方法和措施推進工作的落實。今年以來,我們主要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解決頂層設計問題,出臺了《運城市貫徹落實規劃方案》和《2015年行動計劃》。去年11月24日,編制出臺了《運城市貫徹落實<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實施方案》,今年4月9日出臺了《運城市貫徹落實<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2015年行動計劃》。從拓展合作空間、加快產業發展、創新金融機制、加強生態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等12個方面,部署了40項重點任務,達到了當前有動作、近期有項目、長期有意向、全程有合作的目的。
二是解決合作切入問題,聯合向國家呈報了一批“十三五”重大事項。今年,是“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編制之年,為了爭取國家、省今后給予我們工作更大支持,我們聯合臨汾、渭南、三門峽四市發改部門,向國家發改委呈報了將《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實施,以及將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打造為省際交界地區合作開放平臺等一批重大政策、重要事項和重點項目的訴求,爭取能夠納入國家的“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當中。
三是解決部門聯動的問題,初步建立了區域合作工作機制。圍繞合作重點領域,著力強化四市的橫向聯動,市級層面建立了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四市辦公室定期交流制度;部門層面,果業部門成立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果業產業發展協會、商務部門成立了國際商貿物流城項目協調會,宣傳部門成立了思想文化工作聯盟,檢驗檢疫部門簽定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檢驗檢疫合作機制備忘錄》、旅游部門鑒定了“黃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協議等。
四是解決工作抓手問題,加緊明確實施落實了一批項目。我們從《合作規劃》中梳理出60多個涉運合作事項、90多項重大工程,并于四市對接溝通,篩選確定了近期重點推進的“四個一批”工作:即編制黃河金三角果業、旅游、水利、金融等一批專項規劃;啟動黃河金三角中心城市建設、鋁工業基地建設等一批合作事項;推進黃河金三角優質蘋果示范園、“古中國”文化旅游國際目的地等一批合作項目;落地黃河金三角智慧物流城、北方家居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工程。
山西新聞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確實是我市去年以來創新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就運城市來說,下一步重點要推進哪些方面的工作?
市發改委張張玉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的春風已經拂面而來,初春時節小花綻放,春江水暖定會萬紫千紅。李克強總理講——“行動要看時機,開船要趁漲潮”。落實國家規劃要求,我們要重點突出“六個打造”:
一是打造省際交界地區開放合作平臺。
二是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中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三是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能源原材料及裝備制造業基地。
四是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現代金融中心。
五是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現代物流中心。
六是打造“古中國”國際旅游目的地。
比如,圍繞“古中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下一步,我們要抓緊推進旅游專項規劃的編制。突出根祖文化、黃河文化、關公文化、德孝文化,以及西岳華山、黃河壺口、鸛雀樓、關帝廟、洪洞大槐樹等特色文化和馳名景點的高端塑造和策劃創意,實現“古中國”文化旅游點—線—面的充分貫穿,吃—住—行的深度融合,游—購—娛高端跟進。要抓緊融入“一帶一路”格局。加強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黃河之旅”等聯盟對接,搞好與西安旅游、洛陽旅游的協同合作,廣泛開展國內重要旅游城市、重點旅游景區的推廣,讓“古中國”品牌盡快撂響。要抓緊完善區域旅游交通圈。確保蒙西至華中鐵路運城段、南同蒲電氣化擴能改造運城段、垣曲至澠池高速公路、運寶黃河大橋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運城—三門峽客運專線(連接大西高鐵和鄭西高鐵)、渭南—三門峽—運城—臨汾和富平—蒲城—韓城—河津城際鐵路、108國道禹門口黃河大橋、運城至陽城高速公路等項目納入到國家“十三五”規劃,為下一步推進建設打好基礎。切實加快實現區域的規劃同籌,品牌同鑄,旅游同線,交通同網。
運城電視臺記者:“六個打造”很振奮人心,請您講一下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路徑是什么?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主要是“五個一”路徑。一要堅持一個原則。按照“先干成一些事,讓省里和國家認可”的思路,從有基礎、有前景的事項做起,堅持“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推進一個成功一個”的原則,既要開展四個市之間的多邊合作,也可開展兩市之間的雙邊合作。例如,今年5月,我們組團赴渭南市就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合作事宜商討座談,商定了建設臨猗黃河大橋、運煤管線、天然氣管線等一批具體合作項目。
二要做好一系列專項規劃。首先是要積極爭取一批重大事項和扶持政策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爭取國家和三省的支持。同時,四市還要聯合制定果業、水利、旅游、金融等專項領域“十三五”規劃。
三要落實一批重大政策。主要是加快完善財稅保障機制,積極爭取落實國家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設立區域合作發展基金,探索建立產業跨區域轉移的利益共享機制。落實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優惠政策,讓我市522萬人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四是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圍繞《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規劃》明確的任務和運城市“三個方案” 部署,每年篩選確定推進10項重點工程。2015年《行動計劃》就明確了編制專項規劃、建設鋁工業基地、打造“古中國”文化旅游、推進黃河灘涂開發、創建現代蘋果示范園、加快商貿物流中心、深化跨區醫療合作、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重點工程。
五要強化一系列宣傳推廣。我們要充分利用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這個平臺,通過新聞發布會、媒體推介、微信平臺等形式,營造認知區域合作、支持區域合作、投身區域合作的鮮活氛圍,多層面推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品牌。在此,也懇請媒體的朋友關注黃河金三角,關愛黃河金三角,心系運城,多來運城,給予我們工作更大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