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1月18日,鳥兒在云南香格里拉縣納帕海湖面上嬉戲。當日,云南省香格里拉縣迎來今年第二場雪,納帕海風景區(qū)銀裝素裹,分外美麗。 新華社發(fā)(梁志強 攝)

1月9日,一群黑頸鶴在拉薩河谷林周縣境內(nèi)飛翔。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雪域神鳥”。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保護黑頸鶴棲息地的力度,農(nóng)牧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逐漸提高,黑頸鶴的生存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每年都有大批黑頸鶴飛到西藏中、南部河谷地帶過冬。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2月14日,一群白天鵝在結(jié)冰的湖面上行走、覓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nèi),有一個面積達2700畝的“天鵝湖”。每年入冬到次年初春,成千上萬只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白天鵝來此戲水、覓食,成為三門峽市一道亮麗的景觀。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大興安嶺森林冰雪風光,霧凇樹掛雪景。(2014年12月14日拍攝 東方IC)

吉林霧凇是霧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結(jié)構(gòu)最疏松的霧凇品種——毛茸形晶狀霧凇,堪稱為觀賞性霧凇中的極品(12月29日攝)。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氣遇冷凝結(jié)在樹枝、樹葉上的白色粒狀結(jié)構(gòu)沉積物。形成大面積的霧凇奇觀,需要有特殊的自然和人為條件。冬季吉林省吉林市氣溫在-20℃以下的天數(shù)長達六七十天,而松花江上游豐滿水電站的發(fā)電用水,載著巨大的熱能順流而下,江水與空氣之間產(chǎn)生巨大的溫差,大量霧氣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結(jié)在粗細不同的樹枝上,形成40至60毫米厚的“霧凇”。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2月底,都是在吉林市觀賞霧凇的最佳時節(jié),最多時一年可出現(xiàn)60余次。這時松花江岸“千樹萬樹瓊花開”,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昆明市紅塔西路上盛開的冬櫻花(1月6日攝)。連日來,云南昆明陽光明媚,每天的最高氣溫達20攝氏度左右。路邊的冬櫻花在藍天下絢爛綻放,給彩云之南帶來了融融暖意。 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攝

數(shù)九寒天,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草原,一派冰天雪地,巍峨的祁連雪峰下,棗紅色的馬群自由地在雪地中覓食,皚皚白雪,藍天中變幻的云彩,這一切都構(gòu)成西部冬日美麗的自然風光。圖片來源:新通圖

1月13日,游客在黃山風景區(qū)內(nèi)觀賞雪景。當日,安徽黃山風景區(qū)迎來了新年首場大范圍降雪。 新華社發(fā)(施亞磊 攝)

1月9日,金色的光芒灑在甘肅張掖國家濕地保護區(qū),蘆葦和蘆花在陽光照射下?lián)u曳,水鳥歡快的覓食、嬉戲,激流直下的飛瀑掀起漣漪,為靜悄悄的湖面增添跳躍的波瀾。這一切為冬日的甘肅張掖國家濕地保護區(qū)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新華社發(fā)(王將 攝)

湘西鳳凰古城沱江邊燈光裝扮下的特色民居(1月5日攝)。入夜,旅游勝地湖南湘西鳳凰古城沱江沿岸燈火璀璨、霓虹閃爍,古城的夜景五彩斑斕,美不勝收。鳳凰古城沱江風光帶夜景亮化工程于2011年正式啟用,總投資近1.6億元。元旦過后,當?shù)卣畬α粱こ痰腖ED燈進行維護,確保鳳凰古城夜景燈光的正常使用,提升旅游形象。新華社記者 龍弘濤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