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在其報刊上刊載了一篇名為《蔣愛珍為什么殺人》的文章。此文一經發出,立刻引來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當時的許多機關干部和人民群眾,在閱讀完這篇報道以后,立刻表現出了極為強烈的反應。
然而,讓人詫異的是,大家的反應并非是出于對殺人犯的憤怒,反而清一色都是對蔣愛珍的聲援。
一時之間,對于蔣愛珍表達的同情、支持的一系列聲援,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造成了很大的輿論轟動。
那么,為何一個殺人犯,竟可以受到民眾如此大的支持?一個普通的刑事案件,又如何會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呢?
醫院之中的槍聲
在新疆農八師醫院內科門診部,一位身著便衣的醫護人員,在里面對著一名身穿白衣大褂的一名醫生,破口大罵。
遠遠看去,隨著這位醫護人員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眼中的淚水也一同噴涌而出。
突然,這名年齡在20歲上下的女護士,從便衣的口袋中掏出了一把黑色的手槍,隨即,對著面前的醫生連開數槍。
頓時之間,整個門診部的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了一跳。反應過來之后,大家連忙向外逃竄,伴隨著尖叫聲和腳步聲,醫院瞬間亂作一團。
然而,作為剛剛犯下兇案的當事人,這個身著便衣的女護士卻表現得格外冷靜。
她拿著手中的槍向醫院的另一個部門跑去,仿佛下一個目標早已在她的心中定下了一樣。
兩分鐘以后,又是傳來了數聲槍響,醫院的另一位工作人員,同樣是伴隨著槍響倒在了地上。
隨后,殺紅眼的女護士,又故技重施,跑到了醫院門口,將在門口與人交談的一位女子當眾槍殺。
這番場景讓在場的諸多醫護人員和前來看病的人民群眾都嚇了一跳。
大家連忙四散而逃,生怕已經失去理智的兇手傷及無辜。
在將第三人槍殺以后,持槍的女護士又向著正在向遠處逃竄的另一人開了兩槍。
不過這一次,由于目標距離過遠,所以并沒有打到致命部位,只是將其擊倒在地。
正當女護士想要跑過去繼續補槍的時候,結果被聞聲趕來的民兵戰士一下子給按倒在地,隨后將其押送到了當地的警察部門。
如此血腥暴力的一幕,竟然發生在治病救人的醫院之中,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在上級領導得知此事以后,立刻下令,讓警方要仔細調查這起案件,一定要將兇手進行嚴懲。
而當地的法院,也根據事件的惡劣程度,準備判處女護士死刑,讓兇手得到嚴厲的制裁。
然而,當這起案件開始進入審判程序的時候,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
當地的諸多人民群眾,竟然擠在法院的門口,來為作案的兇手求情。當地的一位知名的律師,還聲稱要免費為兇手做無罪辯護。
更關鍵的是,其中有一名正在新疆進行考察的記者,竟然將這起事件編纂成文,發到了北京總部,并將其刊登了出來,在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公然為這個兇手發聲表示支持。
一個槍殺三人、重傷一人的殺人犯,竟然得到了這么多人的支持和聲援,實在是讓人有些想不通。
直到警方將這起案件調查完畢,才從中窺得出了一絲端倪。
支援西北的白衣天使
這個用手槍連殺三人的女護士名叫蔣愛珍,而從她有目的殺人、以及群眾們的反應來看,這起案件背后很有可能隱藏著一些沒有解開的真相。
直到警方對蔣愛珍進行盤問并對其身邊的人進行了調查,才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還要從蔣愛珍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政策前來新疆進行醫護援助開始說起。
蔣愛珍是浙江紹興人,由于父母都是國企職工,再加上良好的家教,使得蔣愛珍從小就是一個品性乖巧、知書達理的好孩子。
當時正恰逢國家號召廣大青年支援大西北發展,在這一政策的推行之下,許多大好男女都紛紛響應,只身前往西北地區,投身于國家建設事業。
從小蔣愛珍與哥哥的關系十分要好,甚至可以說哥哥就是她最崇敬的人。
在蔣愛珍哥哥高中畢業之后,立刻就投身軍營,前往大西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
在當兵的那段時間里,哥哥經常寄信回來,告訴蔣愛珍自己在新疆的所見所聞。
信中描述的美麗風景以及新疆的一些風土人情都深深吸引著蔣愛珍。
再加上國家的號召,于是,在從醫專院校畢業之后,蔣愛珍立刻報名參加了援助西北計劃,成為了援助新疆醫療建設的一名白衣天使。
跟隨大部隊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后,作為新人,蔣愛珍先是被分配到了農場參加勞動。
雖然自己是江南城市里的孩子,但是來到大西北的農場干活,蔣愛珍卻并沒有什么不適應,身上更沒有什么嬌氣,干起活力反而是十分干凈利落。
在通過了為期三個月的農場勞動之后,蔣愛珍被分配到了農八師144團醫院,成為了一名護理醫生。
在來到醫院之后,蔣愛珍更是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發揮自己的醫護專業,對待需要幫助的病人格外的用心。
沒過多久,蔣愛珍就憑借自己優異的表現,成為了醫院里的優秀工作者和先進分子,還入了黨,成為了以為人民服務為使命的黨員。
恰逢當時蔣愛珍哥哥的好友張國政也在這所醫院里當干部。
可能是擔心妹妹一個人在外地生活會不適應,于是哥哥就囑咐自己的朋友在平日里幫忙照顧一下自己的妹妹。
然而,蔣愛珍哥哥不知道的是,就是這句囑咐,讓之后發生了他難以預料的事情。
無辜受累,被潑臟水
由于在部隊中表現出色,所以轉業之后,張國政被分配到了農八師144團醫院做黨支部副書記。
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明眼人都能看出,張國政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張國政被任命為黨支部副書記以后,也招來了許多人的嫉妒之心。
尤其是那些自詡為“老資歷”的醫生,對這個比他們年輕,卻是他們上級的干部十分不滿。于是就決定找機會將張國政搬倒。
但是張國政平時干起工作來十分細致,做事情一絲不茍,從來沒有犯過什么紀律,平日在生活中為人也很正派,所以這些人一直也沒有找到什么機會。
一直到蔣愛珍到來之后,由于受到了她哥哥的委托,所以張國政平日里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經常去幫助蔣愛珍,幫她解決一些遇到的困難。
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觀上覺得兩人之間肯定有什么不檢點的關系。
于是,幾人就準備找個機會,將兩人的秘密關系給揭穿,以此來將張國政拉下馬。
在前一天晚上,由于擔心蔣愛珍一個人收拾不完行李,張國政就來到她的住所幫她整理。
結果這在李佩華、謝世平等一眾醫生的眼里就是兩人去亂搞男女關系了。
于是,幾人糾結了一派醫院里的人,前往了蔣愛珍的住所。先是讓一名護士找借口支走兩人,然后幾人悄悄溜進蔣愛珍的房間里大肆搜刮證據。
幾人雖然很是失望,但是卻并不甘心,想要接著在附近尋找證據。
就在這個時候,蔣愛珍卻因為要回來拿紗布,而與剛從房屋里出來的謝世平撞個正著。
看到謝世平慌忙的模樣,蔣愛珍還以為他要偷自己藏在枕頭底下的800元錢。
然而,在張國政趕到以后,李佩華幾人卻將大門緊緊關上,然后大喊捉奸,叫來了附近的許多人前來圍觀,當中指責張國政和蔣愛珍搞不正當關系,聲稱被他們抓了個正著。
不過,身正不怕影子斜,張國政面對李佩華幾人的無端指控,立刻喊人叫來了支部書記和支委等一眾醫院領導。
結果,在大家的檢查之下,并沒有發現任何關于兩人之間存在不正當關系的證據。
可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幾人又怎么會善罷甘休呢?
在第二天,李佩華謝世平等人,將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事情,添油加醋,向整個醫院里的人進行傳播,并且還制作了一些侮辱性的漫畫,來暗指張國政蔣愛珍兩人。
本來很多人都已經聽說了昨天晚上的事,再加上幾人這么一煽動,許多人聽風就是雨,立刻就在各個角落,對蔣愛珍兩人的關系造起了謠。
一時之間,關于蔣愛珍和張國政的謠言漫天亂飛,給二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精神受到重創,選擇極端方式
作為男人,對于這種謠言還可以撐住,而蔣愛珍一個正值青春的小姑娘,又怎么能忍受這樣的羞辱。
那幾天她終日以淚洗面,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精神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終于,有一天在看到李佩華等人站在張國政的辦公室門口破口大罵,言語中僅是對她和張國政之前關系的羞辱,蔣愛珍一下子受到了刺激,當場崩潰大哭。
結果沒一會兒,又開始大笑了起來,變得又哭又笑,看起來十分詭異。
在自己的生活工作被嚴重影響以后,蔣愛珍把希望寄托在了上級領導上面,希望他們可以為自己做主,挽回自己的名譽。
結果,一連4個多月的時間里,都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的答復。
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上面派了一個名叫楊銘三的人來調查此事。
結果這個楊銘三竟然是張國政的一個“死對頭”,剛一到場,就很快站到了李佩華一派,對著蔣愛珍和張國政兩人進行了更為猛烈的批斗和羞辱。
楊銘三甚至還威脅蔣愛珍的男朋友不要與她談戀愛,否則就會丟掉工作。還讓蔣愛珍站到臺子上,當著低下幾百人做自我檢討。
這接二連三的打擊,終于讓蔣愛珍忍受不了,決定與他們魚死網破。
1978年9月29日,民兵隊讓蔣愛珍去練習打靶,并交給她一把手槍和幾發子彈。
結果,蔣愛珍將子彈上膛以后,并沒有前往靶場,而是怒氣沖沖地殺向醫院。
最終,李佩華和他的愛人戴淑芝,以及另一位曾經當眾侮辱過蔣愛珍的醫生被打死。
全國請愿,要求輕判
在將蔣愛珍抓捕歸案以后,在醫院其他一些曾羞辱過蔣愛珍卻逃過一劫的人的煽動下,法院準備判處蔣愛珍死刑。
然而,這個時候卻又許多曾與蔣愛珍交好的同事站出來幫助其發聲。
還有一些曾經得到過蔣愛珍幫助和救治的病人,也公開表示會支持這位善良的白衣天使,他們覺得案件的背后一定有冤情。
其中還包括了當地的一個知名律師,揚言一定會幫蔣愛珍免費打這場官司。
恰逢當時一名人民日報的記者正在此地考察,在知情人的口中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立刻將這件事報給了北京總部,并將其編纂成了一篇文章,發布在了報紙上。
這篇名為《蔣愛珍為什么殺人》的文章一登出來,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懣。
一個本該有著大好青春的白衣天使,在被逼無奈之下,沖動殺人,這并不是不可以被原諒的事情。
一時之間,各行各業的人士,紛紛寄來書信,為蔣愛珍求情。
面對著如此大的輿論壓力,法院只好將這起案件重新進行審理。
最終,法院判處了蔣愛珍15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在得知一結果之后,一直關注著這件事的人們,興高采烈、鼓掌歡呼。慶祝這一公理的勝利。
1992年,由于在獄中表現良好,并且明顯又改過傾向,蔣愛珍被提前釋放了出來。
在從監獄中出來以后,蔣愛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辦起了診所,仍然履行著自己治病救人的職責。
誠然,這一結果是值得令人寬慰的,但是,不論如何,蔣愛珍選擇如此極端的解決方式仍然是不可取的。
生活在如今的這個時代之下,國家的司法體系已經十分完善,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訴諸于法律與警方,切不可沖動之下,做出魯莽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