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佳節(jié)棗兒紅了,柿子熟了,秋高氣爽,又到了合陽人為女兒送花糕的時節(jié)了。中秋節(jié)是中國人的團圓節(jié),人們希望夫妻團圓,母子團圓,家庭和美,諸事圓滿;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近年來又定為老年節(jié)。人們在重陽這天登高飲酒,馳目騁懷,飽覽秋景,心曠神怡,做父母的則希望女兒家中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光景步步高升,而這所有的祈盼和祝福都凝聚在一個個精致的花糕中。
花糕屬于合陽面花中花團錦簇、富麗堂皇的插花型,有各種不同的樣式。大圓糕下面的主體是一層核桃一層紅棗,近年還有人用大肉代替紅棗的。巧手的婦女們把核桃卷在橫S形的面條中,沿著直徑60厘米左右的圓形面餅邊沿擺滿一圈,上面覆一層面餅,擺上同樣形式的紅棗,再覆一層面餅,然后加上各種裝飾。蒸這個底座時要占滿一頁鐵箅子,上面要插的面花則擺在另外的箅子上蒸熟,有龍鳳、八仙人物、各種小動物和千姿百態(tài)的花朵,蒸熟后先用顏色點染,再按照事先的構(gòu)思插好,就成了一個漂亮的花糕。半圓糕則是把圓形面餅對折,同樣墊上紅棗和核桃,做成半月形的花糕底座,再插上形態(tài)各異的小面花。魚兒變娃糕是娃頭魚身,有手無腳,顯示了娘家人希望女兒早日成為母親的美好祈盼,是民間古老的生殖崇拜在今天的遺存。除此而外還有石榴糕、葫蘆糕、豬頭糕、花籃糕等各種樣式。農(nóng)婦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shù)想象力,為節(jié)日增光添彩。筆者曾經(jīng)見過一位農(nóng)婦為女兒蒸了一個鴨子糕,鴨子的兩個翅膀上有只蝎子和一個小刺猬,問她這是何意,她說:“我的女兒嫁過去,我就希望她在那里日子過得好。我對女兒說,如果有人想破壞你們的美滿家庭,你就像蝎子一樣叮他一下。如果對方勢力強大,斗不過他,你就像刺猬一樣把身子蜷起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在合陽農(nóng)村,一般都是中秋送花糕,俗稱“送八月十五”。這是一個老看小的節(jié)日,娘家為女兒送,外婆家為外甥、外孫送。所送物品除了花糕之外,還有自家蒸的月餅以及柿子、紅棗、蘋果等。這種鄉(xiāng)間月餅在發(fā)面中揉進清油、芝麻、花椒葉等,口感極佳。風干后在火上烤一下再吃,更是酥脆香甜。當然女兒家和外甥家也要做上好的飯菜款待客人。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充滿濃濃的親情,笑語聲聲,其樂融融。
正所謂“十里鄉(xiāng)俗九不同”,同屬合陽縣,徐水溝以北的同家莊、百良地區(qū)送花糕的時間卻在重陽節(jié),稱為“送九月九”或“送糕”。雖然也是長輩給晚輩送,但只是娘家在女兒結(jié)婚后的頭一年送,而且只送這一次,當然也就談不上為外甥送花糕了。去時帶的花糕有大圓糕一個、半圓糕一個、魚兒變娃糕一個,加上其他樣式的花糕,6到8個數(shù)量不等,最多有多到12個的。大圓糕與魚兒變娃糕是主人必須留下的,因為那是祝福新婚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早生貴子的禮物,蘊含著娘家人的心愿。其余的花糕按數(shù)量主人留一半,給客人回一半。送花糕的隊伍也堪稱浩浩蕩蕩,不光有娘家的爺婆、父母、哥嫂和晚輩,還有舅家、姑家、姨家的人也來,得坐上兩三桌才行。送糕的日子要提前約定,以便主人早做準備。主人對此自然也是隆重其事,割肉買菜,蒸白饃,備煙茶,看成是家中的一個喜慶日子。
|